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 所以传道、授业、解惑 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平吾前,其间道也固先平吾,吾从而师之;生平吾后,其间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相似文献   

2.
患鼠乞猫     
安清 《中国减灾》2011,(5X):59-59
<正>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中山人予之,猫善扑鼠及鸡。月余,鼠尽而鸡亦尽。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选自刘基《郁离子》  相似文献   

3.
刘伯良 《新东方》2007,(7):43-45
王阳明继承了陆九渊"心即理也"的见解,否认心外有理。他认为朱熹"格物穷理"是把心理截然分开,是错误的。"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而必曰穷天下之理……是犹析心与理为二也"。[1]"夫物理不外于吾心,外吾心而求物理,无物理矣;遗物理而求吾心,吾心又何物邪?心之体,性也;性即理也。"[2]这就是说天理就在人的心中,抛  相似文献   

4.
成守勇 《求索》2007,(6):130-132
《庄子》“吾丧我”之说一方面意味着“吾”“我”有别,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需通过“丧我”才能臻于“吾”之生存。其内在思路表明:“吾”体道而行,与外在生存场域之间浑融无间,乃是庄子理想状态中人的生存状况;“我”是现实中机心造作的当下个人存在,与外在于己的生存场域难以浑冥同化。“吾”“我”之别的深层意蕴在于引发我们去思考生存场域与生存者之间如何才能达到一种良性互动、无对峙冲突的境界。  相似文献   

5.
望洋興嘆     
秋水時至,百川灌河,涇流之大,兩涘渚崖之間,不辯牛馬。於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為盡在己。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於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嘆曰:‘野語有之曰:“聞道百以為莫及若”者,我之謂也。且夫我嘗聞少仲尼之聞而輕伯夷之義者,始吾弗信。今我睹子之難窮也,吾非至於子之門則殆矣!吾長見笑於大方之家!’——《莊子·秋水》  相似文献   

6.
管仲在谈到他与鲍叔之间推心置腹的友谊时说:“吾始困时,尝与鲍叔贾,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走,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相似文献   

7.
今儒小人论     
柳宗元爱友,失火而贺;吾寄大望于今儒,为文而贬。事异而爱一。何乃儒者?今之知识分子,古之儒者也;古之儒者,乃今之知识分子也!然,时移势变,古之儒者多君子,今之儒生伴小人。古来,正人君子乃是儒者之化身。其具三种身份担当:  相似文献   

8.
《精神文明导刊》2013,(12):53-53
昭公后醒【原文】昔宋昭公出亡至乎境,喟然叹日:“呜呼,吾知所以亡失矣。被服而立,侍御者数百人,无不曰吾君圣者,内外不闻吾过,吾是以至此,吾困宜矣。”于是革心易行,昼学道而昔讲之,二年而美闻。宋人迎而复之,卒为贤君,谥为昭公。既亡矣,而乃寤所以存亡,此后醒者也。(群书治要·贾子)【译文】  相似文献   

9.
为书感悟     
能书者须具备三样:一曰禀赋,二曰修养,三曰技巧。后二者可以修炼,唯禀赋得之先天,有便有,无便无,有苦修而不得成就者,盖失先天也。吾之书法为抒情派,所谓画字者也。落墨纵横,抒情忘形,力避平正。为形而意在情,意在情而又必在形也。石如飞白,画也;飞白如石,字也。然书之画意,首重全篇,全篇在胸,单字听命。能谋篇者少匠气。气势贯通,画入笔划,画入结字、画入谋篇,笔墨无定势,随情之所散也。墨之五色,焦、渴、浓、淡、白,皆效命于造形,书之画意可尽善矣。书法从根本上说属于造形艺术,当其脱开工具的意义后,内容反而退居其次,这使抒情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0.
南辕北辙     
魏王欲攻邯郸.季梁闻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头尘不去,往见王曰:“今者臣来,见人于大(同太)行,方北面而持其驾,告臣曰:‘我欲之楚.'臣曰:‘君之楚,将奚(音西)为北面?'曰:‘吾马良.'臣曰:‘马虽良,此非楚之路也.'曰:‘吾用多.'臣曰:‘用虽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此数者愈善而离楚愈远耳.今王动欲成霸王,举欲信于天下,恃王国之大,兵之精锐,而欲攻邯郸以广地尊名,王之动愈数,而离王愈远耳.——犹至楚而北行也.”  相似文献   

11.
守正为心     
正气,《辞海》的解释是:“刚正之气”。它代表着一种正义的精神和堂堂正正、至大至刚的人格力量。 讲正气,加强自身修养为本,“吾善养吾浩然之气”,做到古人所讲的“守正为心”。 守正为心,立基在正。老子说:“以正治国,以奇用兵”;孔子说:“政者,正也。子帅以正,孰敢不正?”,“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可见修养之基在正。  相似文献   

12.
《精神文明导刊》2013,(10):51-51
献子贵言【原文】范献子游于河,大夫皆存,君日:“孰知栾氏之子?”大夫莫答。舟人清涓合楫而答日:“君奚问栾氏之子为?”君日:“自吾亡栾氏也,其老者未死,而少者壮矣。吾是以问之。”清涓日:“君善修晋国之政,内得大夫,而外不失百姓,虽栾氏之子,其若君何?君若不修晋国之政,内不得大夫,而外失百姓,则舟中之人,皆栾氏之子也。”君日:“善哉言。”明日朝,令赐舟人清涓田万亩,清涓辞。君日:“以此田也,易彼言也。子尚丧,寡人犹得也。”古之贵言也若此。(群书治要·尸子)  相似文献   

13.
市场如战场,商战如兵战。“上兵伐谋”,现代商战越来越趋向于知识经济方面的角斗,这不仅是经营者之间智力的角斗,更是企业全体员工与竞争对手之间智力的斗争,因此说,人才应成为每个企业家最关注的因素我国历史上的刘邦、刘备堪称“求贤若渴”、“仁义之君”的典范。汉高祖刘邦说:“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扶百姓,给馈晌,不断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克,吾不如韩信。此三人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后来的三国中,曹操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可谓占了天时…  相似文献   

14.
写稿五乐     
大千世弄,五彩缤纷,芸芸众生,爱好各异。前人爱仕途之辉煌,有人爱金钱之迷人,有人羡登山临水之洒脱,有人恋草地轻舟之宁静,吾独爱”秃笔一支,清茶一杯”之写稿。写稿之乐有五:一日采访之乐。采访时,或一人“天马行空”,或三两人结伴而行。采访中,与对方平坐平起,坦诚交谈。访“公仆”无高攀之嫌,问村野无凌人傲气。见先进,近来者赤;睹丑恶,引以为戒。二日写稿之乐。每当夜阑更深之时,正襟危坐之案前,灯明心静,展纸挥笔。顿时,一推散珠经吾穿线成项链,一块布料由吾妙哉成衣裙,岂非创造之乐哉?虽是那笔尖啃纸“沙沙”…  相似文献   

15.
云溪子 《小康》2006,(5):76-77
一日,儿子与其一位同学在吾跟前谈论工作之事,设想甚多,胆气颇壮,牢骚不少。吾曰:“青年人,不要好高骛远,还是实际些好。”儿子对曰:“老爸,我们的事,您还是少管为好。”吾颇不快:“哪有父亲不管儿子之理!”不想儿子迸出几句话来:“老爸,您是读书人,尚不知古今成大事者,多从小丧父!”接着,从孔夫子到今人,列举了一长串姓名。吾闻言七窍生烟,厉声道:“有父而成大事者众,汝为何不谈?”一番争执,吾胸中之气半日未消,夜里迟迟未眠。“有父母荫佑,乃一大福份!父亲难道成了子女成才的绊脚石?子女为何不解父母的一番苦心?”吾越想越气!夜深了,心才…  相似文献   

16.
张文勋 《思想战线》2008,34(3):58-63
庄子的哲学思想博大精深,但其核心是一部人生哲学.庄子所追求的虚无之"道",既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自然之道,又是一种主体性的精神境界;他追求的"逍遥"是无已、无功、无名的绝对自由;他所说的"坐忘",就是"吾丧我",由"吾丧我"而至物我两忘,以此构建虚静愉悦的精神家园;他倡导一种生死面前的乐观主义及"顺物自然而无容私"的人生情趣.  相似文献   

17.
昔读苏东坡“百年里,浑教是醉,三万六千场”①、“老夫聊发少年狂,……酒酣胸胆尚开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之“酒句”,尚以为苏氏乃兼具“晋人酣醉,放浪形骸”、“唐人酣醉,豪气逼人”之豪饮狂徒焉。俟读毕其两千余则诗词,方觉东坡酒韵乃儒雅。其酒风、酒气之高,今人不及也!欣然获此小悟,鉴证有三矣。一曰,“空杯也常持”。东坡酒量甚微。引其己言,即:“予饮酒终日,不过五合,天下之不能饮,无在予下者。”酒量弗宏却日日“引壶觞以自娱”,此颇具清韵雅趣哉。且听东坡把盏自娱之喋喋:“天下之好饮,无在予上者”、“吾饮酒至少,常以…  相似文献   

18.
负荆请罪     
〔蔺〕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欲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羣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彊(同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从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门,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雠(音酬)也。廉颇闻之,肉祖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驩(同欢),为刎颈之交。——《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简体字)蔺相如每当上朝的时候,常常推说有病,不想和廉颇争执朝廷上的位次。后来蔺相如出门,远远看见廉颇,就让车子倒退  相似文献   

19.
无眠之夜     
无眠之夜■张德利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起吊机的电铃声,搅拌机的轰鸣声,铁器的撞击声,民工的吆喝声,构成一幅热闹喧哗的建筑工地场面。但这一切却是发生在深夜。此种景象,吾楼住户已多次与其理论,只差拳脚相见,皆无效。真可谓:吾楼前年破土动工之日,也正是吾辈遭...  相似文献   

20.
云溪子 《小康》2009,(6):84-85
丢掉幻想,加倍努力。既然好事"无"了,无外援至,无益可得,无有利条件,那么一切只能靠自己加倍努力。"好事宁可信其无,坏事宁可信其有",这是吾待事的信条之一。好事与坏事,是相对的,是因对象、时间、地点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