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众所周知,李唐家族有心脑血管的遗传病史,唐高祖、唐太宗、长孙皇后、唐高宗统统患有“气疾”、“风疾”,这在古代都指心脑血管类疾病。正因为如此,李唐王朝的皇帝们并不长寿,李显五十五岁死亡尚属正常。  相似文献   

2.
佚名 《法制博览》2010,(5):59-59
唐太宗李世民是我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政治家、是影响中国乃至世界进程的杰出人物,被筑东阳先生称为“继孔子之后中国数一数二的伟人”。  相似文献   

3.
我国自古分分合合数千年,演绎出一段段悲欢离合、纷纷扰扰的乱世风云。正所谓“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成者为王败者寇”,历史上涌现出多少令世人敬仰的王者,他们以自身的才略胆识以及超凡的用人之道,开创了一个个历史先河,为后人称道。如秦始皇、汉武帝,唐太宗、成吉思汗、明太祖等都称得上是叱咤风云,冠绝一时的人物,极富英雄气概,实有王者风范。  相似文献   

4.
在和高阳公主上床之前,唐太宗时的著名高僧辩机的履历可谓清白;岂止是清白,辩机简直可以说是大唐帝国的杰出青年:  相似文献   

5.
钱可通神     
耕斋 《法制博览》2009,(9):20-20
相国张延赏将判度支。知有一大狱,颇有冤滥,每甚扼腕。及判使,即召狱吏严戒之。且曰:“此狱已久,旬日须了。”明旦视事案上,有一小帖子、曰:“钱三万贯,乞不问此狱”公大怒,更促之。明日帖子复来,曰:“钱五万贯”公益怒,命两日须毕。  相似文献   

6.
贞观七年,唐太宗视察大狱,探望390位大罪不赦的死囚犯,并问其在死前,是否有什么要求。众死囚于是提出在死前欲回家看望父母的想法,唐太宗仔细斟酌后,定了一个死亡之约,规定死囚可以回家探望父母,但是要在明年九月初四这天准时自行返回死牢伏法。  相似文献   

7.
美事儿?     
陈彤 《法制博览》2008,(16):50-50
唐太宗是马上皇帝,对强弓钟爱有加。因为喜欢,唐太宗养成了没事就研究弓的习惯,并自诩研究得比较精通,能一眼分出弓的好坏。  相似文献   

8.
倪方六 《法制博览》2010,(19):75-75
五代节度使温韬盗唐太宗李世民昭陵内有意外发现。在温韬盗陵过程中,有意外发现的不只此一座,比如,在挖开唐懿宗的简陵后,竟然发现里面有18个与真人一般大小的银人。为了将这些银人弄出地宫,温韬想出的法子也十分令人意外,也是怪招一桩。  相似文献   

9.
桃色满园     
2010年的地球,可称得上是“花花世界”、桃色满园。东半球的中国武汉702路公交车上,贴有大幅成宁温泉广告画:一半裸女人泡在水中,日:“爱我就来泡我。”西半球美国拉巴马拉州生产一种葡萄酒,酒瓶上印有“红发裸女”,此酒随裸女也得以畅销。长沙公民道德宣传标语赫然有这样一幅:“精液奉献!”有精力旺盛者以为捐精可代替捐钱,便前去打听,才知“精神文明办”错将“敬业”写成了“精液”。真不知他们在制作标语时心里想着什么了?  相似文献   

10.
姜汉忠 《法制博览》2008,(13):44-44
唐朝有个大将叫尉迟恭,在辅佐唐高祖李渊打天下过程中建有非凡的功劳。在唐太宗李世民登基以后,他又帮助新皇帝治理天下。  相似文献   

11.
英语中的criminal justice一词是犯罪学中最为关键的概念之一,它至少有3方面的含义:作为工作系统;作为专门活动;作为研究领域。将这个术语翻译为“刑事司法”是比较恰当的,而将其翻译为“法务学”或者“刑事审判”,都是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2.
陶短房 《法制博览》2011,(16):77-77
提到魏征,大家想到的都是那个敢给唐太宗提意见、不怕打击报复的主儿。其实人家老魏聪明着呢,他可没那么愣,提意见总讲究个方式方法、时间火候,您翻翻《旧唐书》、《新唐书》、《资治通鉴》,能找到他魏征没事儿跟明朝那几位“文死谏”老兄一样,抬着棺材揣着遗书跑朝堂上一哭二闹三上吊的例子吗?没有吧?  相似文献   

13.
眼界     
按照《圣经》的记载,上帝是用泥土造出人类的始祖亚当的:“上帝用地上的泥土造人,将生气吹在他的鼻孔里,他就成了有灵魂的活人,名叫亚当。”在中国神话传说中,女娲也是用泥土造人的:“女娲抟黄土做人。”这些相似的传说,说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土地是人类的生命之源。  相似文献   

14.
“台湾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历史的观点(台湾)尹章义第一章导言“台湾意识”是一个复合名词,在不同的时间、空间和不同的使用者,往往有不同的范畴和意涵。在讨论之前,谨将这个名词规范如下:“台湾意识”是一种“我群意识”,是“群体意识”的一种。一般而言,人...  相似文献   

15.
女色的悲剧     
心涂鸦 《法制博览》2009,(16):47-47
当年,父亲对我说:“只要你能考上中学,我就让你一个住一间。”我反问道:“哪有?”父亲坚定地说:“我们做新房。”  相似文献   

16.
在一辆公共汽车上。有一位年轻的大学生给站在身边的老人让座,没想到竞被老人拒绝了。为了表示自己的诚意,大学生再次请老人坐下,又被拒绝了。年轻人可能感到有些意外,有些尴尬,嘴里嘟哝了一句:“你摽我呀”(当地方言,即“你耍我”之意)谁知老人竞将“摽”听成了“嫖”,扬手便打了年轻人一耳光.还气愤的说:“我活了70多岁.一辈子清清白白。还从来没有人说我嫖过呢!”小伙子的嘴被打出了血。牙也有一颗被打松了,他很是伤心:“我只是说了句口头语.不是你说的这个嫖呀!我不是在骂你呀!”老人大概也觉得有点冒失,掏出了200元作为赔偿,但拒绝道歉。(据M《时代快报》)。  相似文献   

17.
会做人     
蔡澜 《法制博览》2011,(7):79-79
我活在一个“会做人”的社会里。从小父母就教导:“有些话是不能当人家的面说的。”所以我不敢指着邻居那个胖八婆,大叫:“丑死人。”渐渐地,这些不能当人家面说的话,变成讨好人家的话,对着同一个八婆,我说:“阿姨,你一定整天吃好东西。”出来做事,更常在老板面前说:“这都是你有眼光。”看到又讨厌又可恶的孩子,我说:“真聪明,长大了不得了。”  相似文献   

18.
作者对“包二奶”的含义、主体、形式以及所造成的后果进行了综合和归纳;并从刑事立法的角度思考,认为将“包二奶”行为纳入刑法调控范围,有其应然性和必要性;最后,作者对当前几种关于“包二奶”的刑事立法设计进行了质疑,并提出了抗制“包二奶”的初步构想:增设已婚非法同居罪。  相似文献   

19.
《法制博览》2010,(9):73-73
汉文帝在朝廷问右丞相周勃说:“全国一年中判决多少案件?”周勃说:“不知道。” 又问:“全国一年中钱粮出入多少?” 周勃说:“不知道。”他急得汗流浃背,惭愧得不能说话。文帝又问左丞相陈平,陈平说:“有主管这事的官员。”文帝问:“那主管人员是准?”  相似文献   

20.
佚名 《法制博览》2009,(15):69-69
我曾看过一个文艺节目中有这样的情节:康熙微服私访.来到农村一户人家,与户主聊天,家里的小孩见这个客人穿着不凡。便问道:“你家有多少土地?”康熙随口答道:“有一亩三分地。”我当时以为是康熙跟小孩开玩笑。前些日子.却真的见到清朝皇帝的“一亩三分地”,它在永定门内大街西侧的先农坛内。我在古坛区“先农坛历史文化展”中看到了清朝皇帝在“一亩三分地”“亲耕”的情形,对我国的农耕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