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伴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公证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公证业务数量的不断增长,公证队伍的发展壮大,都有力促进了公证事业的长足发展,但同时也使公证机构工作运行机制、内部机构设置及人员配置等诸多问题逐渐凸显。本文作者以一个基层执业公证员的视角,针对目前县域公证处存在的一些问题,分析阐述了如何在有限的人力、物力条件下,更好地优化、配置机构和人员,更顺利地推进县域公证处的规范化建设,并在建立公证工作长效机制方面提出了一些看法和思考,以期对公证管理工作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
王鹏迦 《中国公证》2010,(3):F0003-F0003
2010年1月28日至29日,中国公证协会会长段正坤、副会长兼秘书长王福家一行,先后前往河北省霸州市公证处和北京市国泰公证处,对工作在一线的广大公证人员进行节前慰问。慰问期间,段正坤会长与王福家副会长先后参观了两地公证机构的办公场所,并与公证人员亲切交谈,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情况,同时两地公证机构的有关负责人也汇报了公证工作的发展隋况和公证处的建设情况。  相似文献   

3.
一、当前制约公证质量的因素 (一)质量意识的缺乏在公证从业人员的主观意识里。重经济效益.轻公证质量的思想有所存在。随着公证体制改革的推进.相当一部分公证机构已改制为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有的还改制为合作制甚至是合伙制。分配制度灵活多样.只有一小部分仍保持行政体制。不论何种体制下的公证机构.一般都十分重视公证业务的拓展和公证收费的提高.大部分公证处将公证人员的收入与公证收费直接挂钩.  相似文献   

4.
公证处脱钩改制是中国公证行业的重大改革,事关公证机构的生存与发展。有关部门及单位、公证处及公证人员应予以高度重视,按照既坚决彻底又认真稳妥的原则,做好公证处的脱钩改制工作。在这一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一是适应社会需求,方便民众原则。公证脱钩改制不能忘了社会需求,不能不利于或者说不方便民众申办公证。这是公证今后生存的基本条件。对公证处的设置要根据社会、民众的实际需要,合理设置,以满足不同地区、企业、公民方便办证的需求。如是,改制后的公证机构才会有生命力。那种一味单纯地只为改制而改制的为完成…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公证工作改革的深入,公证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但是,公证机构与主管司法行政机关存在的"不正常"联系仍然难以割断,改制后的公证处"换汤不换药",独立法人地位得不到有效维护,相互间的不正当竞争愈演愈烈的问题也突现出来,导致一部分人将产生问题的原因简单地归咎到公证机构体制改革以后形成的以事业体制为主、多种体制并存,以及公证机构由四级司法行政机关主管的格局上来,从而认为公证机构只能有一种体制,每个公证业务辖区只设一个公证处,并由县级设立和主管,这样就能维护公证处的独立法人地位,遏制住不正当竞争.因而提出在制定<公证法>时应明确规定:"公证机构在县(县级市)、市辖区设立,在不具备条件设立公证机构的县(县级市)、市辖区,可以在设区的市级地方设立."这实际上是在公证机构设置的问题上,对原有的<公证暂行条例>作了基本肯定,对国务院批准的<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及司法部关于设立省市级公证处的有关规定作了基本否定.公证机构到底该怎样设置,成为公证界关注和争论的焦点,也成为公证立法应慎重解决的关键问题.笔者认为,公证机构的设置应符合公证制度本质属性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余权 《中国公证》2004,(9):31-32
公证管辖制度的确立为各公证机构彼上独立发展,以及处理各辖区范围内业务提供了规范保障.然而现有的管辖制度较为僵化,不利于公证事业的未来发展.笔者认为,应当在部分区域,即市辖区、县(市)公证处之间以及其与市一级公证处之间放开管辖.主要基于以下几点理由:  相似文献   

7.
正为深入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司法行政工作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司法部提出的关于加强公证处建设的部署要求,进一步创新公证体制机制,做大做强做优江西省公证工作,省司法厅在全省范围内部署开展了公证机构规范化建设活动,先后制定印发了《江西省公证机构规范化建设标准》和《江西省公证处规范化建设考评计分表》。活动开展以来,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和各公证处高度重视,精心组织,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大力开展规范化建设活动,取得初步成效,涌现了一批上规模、上层次、上水平的公证处。在深入推进公证机  相似文献   

8.
2001年11月,国家税务总局印发了《关于司法公证机构改制后有关所得税问题的通知》这在重庆市的公证界引发了一些争议。“公证机构是否应该纳税?”当年年底,市司法局公证工作管理处在全市45个公证处,特别是转为事业和合作制的42个公证处中开展  相似文献   

9.
一、公证机构设置的组织形式 (一)新中国公证机构设置的沿革 80年代以前,中国公证机构的设置和公证业务的开展主要由各地法院进行.司法部重建后,开始着手进行公证机关的组织和业务建设,并于1980年3月发出<关于公证处的设置和管理体制问题的通知>,规定在公证法规未制定前,直辖市、省辖市、县设公证处,不要设省、自治区公证处和地区公证处;所有公证处,包括办理公证业务的基层人民法院都是代表国家办理公证行为的国家机关,其所出具的公证书效力相等,公证机关之间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公证处归司法行政机关领导.  相似文献   

10.
刘远 《中国公证》2004,(5):29-31
一、公证质量标准的基本概念 公证质量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公证质量是指公证管理部门和公证处从事公证管理和公证业务活动的优劣性质和程度.它不仅包括公证管理部门的公证管理活动,也包括公证处的公证业务活动即公证处的非办证业务(如公证宣传、公证咨询、商务谈判等)和具体办理的公证业务.  相似文献   

11.
公证改革顺应时代的发展乃大势所趋。但从目前改革的现状来看,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早在1994年司法部就进行了公证处由行政机关向事业单位转换的改革试点工作,并取得了初步成绩。然而在长达6年的时间里公证改革并无大的推进,原因何在?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是缺乏内在和外在的综合配套改革,对于大部分地区尤其是经济相对落后人均收费不足3万元以上的公证处而言,改革更是迫切需求相关的配套制度。一、配套改革包含的基本内容 (一)立法改革。公证立法应包含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实体法中对于公证制度的规定,也就是将公证引入实体法…  相似文献   

12.
齐放  黄表华 《中国公证》2011,(12):33-36
公证机构的设置是公证改革的基础性和本源性的问题.关乎公证行业改革成败。①司法部早在《中国公证事业“十五”发展规划》中就明确要求:在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城市,重点是推动公证处上规模、上层次。更有学者指出,我们这个行业现在不是垄断的强大的托拉斯。需要通过同业竞争提高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主要违规现象 现象一:压价争客.2001年4月8日,<重庆晚报>登载了南方某市4家公证处为争办一起住房抵押贷款公证,在公证收费上竞相"打折",弃高就低,恶性竞争的事件.  相似文献   

14.
正我国公证机构性质该如何定位一直是困扰公证理论界和实务界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多年来的改革形成了三种不同性质公证处并存的格局。虽然2005年《公证法》第6条将公证机构界定为"依法设立,不以营利为目的的,依法独立行使公证职能、承担民事责任的证明机构",但仍未说明公证机构的性质,也未指明未来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公证机构性质定位要结合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等一系列客观因素,要从整体角度进行,坚持区别对待,不宜一  相似文献   

15.
公证改革是我国机构改革和法律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大的系统工程。中国的公证事业今后要向什么方向发展?怎么发展?是值得每位业内人士认真深思的问题。但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的标准,我们就可以进行大胆的探索和实践,力争成为公证改革的创新者和成功者。基于这一指导思想,笔者就市辖区公证处的发展模式试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述己见,以供探讨。一、市辖区公证处现有模式的改革势在必行依照《公证暂行条例》关于在省、直辖市、县(自治县)、市辖区可分别设立公证处的规定,客观上构成了在一个市辖区内同时独立存在多个公证处…  相似文献   

16.
根据司法部《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我国的公证制度最终将改制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公证制度”,“改制的公证处应成为执行国家公证职能、自主开展业务、独立承担责任、按市场规律和自律机制运行的公益性、非营利性的事业法人”。割断与行政机构的一切经济脐带,经费完全自理,已经成为公证机构必然的选择。那么,面对市场经济汹涌澎湃的大潮,公证处凭什么样的产品和理念立于波峰浪谷之间  相似文献   

17.
居里 《中国司法》2002,(9):45-46
重庆市的公证工作改革,是在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十五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司法部《关于深化公证工作改革的方案》(以下称《方案》)的基础上,在重庆市委、市政府的关心、支持下,以抓公证机构的改制入手,积极进行公证处运行机制及模式的改革和探索,并以此来推进全市公证工作的改革和发展的。截至今年5月底,我市45个公证处中,有42个公证处已经完成了机构的改制,占总数的96%。其中转为事业体制的公证处38个,合作制公证处4个,新设立合作制公证处1个。在38个事业体制的公证处中,已有5个公证处进行了税务…  相似文献   

18.
冯跃安 《法制与社会》2010,(35):176-177
公证审查是公证程序中最重要、最基本的环节,是确保公证质量的关健所在。公证审查原则是公证处对公证事项进行审查时所掌握的出证原则。公证审查时所根据的原则不同,公证书的作用也不同。在实践中,不仅公众对公证审查的原则及实行不同的审查原则出具公证书的作用不同不了解,而且不同的公证机构,不同的公证员对同一公证事项采取的公证审查原则也不尽相同。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公证审查原则的研究,并在公证立法中予以明确,以便正确地规范公证员的工作,确保公证书的质量和效力。本文即以遗嘱公证为切入点,进一步阐述了在遗嘱公证工作中明确公证审查原则的现实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9.
陶峰 《中国公证》2014,(4):29-31
正一、"公证受理标准不一"——当事人视角下的公证失信公证受理标准不一是指在面对相同的公证申请人和相同的公证申请材料时,同一执业区域内的不同公证机构、不同公证员是否予以受理的结果不同。通俗一些的表达就是"某项公证业务在这个公证处不能办的,到那个公证处就可以办"、"某项公证业务找这个公证员就好办,找那个公证员就肯定办不成"。这样的情况在公证实践中确有存在,给当事人留下了办公证"因人(处)而异"、"没有统一要求"的印象,对公证公信造成负面影响。从实践中看,"公证受理标准不一"具体表现在以下几  相似文献   

20.
陈笑雯 《法制与社会》2011,(36):209-210,231
公证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公正职能作用发挥的好坏,公证质量是公证事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公证事业的生命线,是公证亭业的生命力所在,只有保证了公证的质量,我们才能不断地推进公证的体制改革,才能进一步提高公证的公信力。可以说,公证质量是推进公证体制改革及提高其公信力的前提。所以说,只有保证和提高公正的质量,我们才能保证公证机构的生存和健康发展。因此,本文主要论述了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及其公证的概念,并从不同的方面对质量管理体系在公证处的建立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