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在做出道德决断时,往往会不自觉地陷入到律法的规范中,但事实上在很多特定的境遇下,遵守法律却又与践行道德相矛盾,面对两难困境,道德主体该做出怎样的选择,美国学者约瑟夫·弗莱彻提出了“爱”这一境遇伦理学的至关重要原则,其实质是把绝对的原则——爱,与境遇的估计和行动的选择结合起来进行的道德决断。  相似文献   

2.
孔子仁学思想是儒家伦理思想的基本内核,而"爱人"是仁学思想的基本伦理原则,这其中内在包括了爱亲、爱众的基本要求,也体现了爱人的条件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以"克己复礼"实现爱人,以"孝弟"之道实现爱亲,以"忠恕"之道实现爱众的道德实践。基于孔子仁学思想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的内在联系性,在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中,要以仁、礼、孝和忠的基本伦理理念为指引,增强个体道德修养、公民规则意识、家庭道德观念、责任意识和爱国主义精神,以促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形成新时代道德新风尚。进而以批判继承的科学态度实现对孔子仁学思想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  相似文献   

3.
在市场化、全球化与网络化的中国现代化境遇中,伦理制度化和道德教化是道德建设的两个基本途径。伦理制度化为道德建设提供有力保障,道德教化是道德建设的坚实基础,但两者又都有局限性和限域。由此,伦理制度化与道德教化并举是道德建设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伦理"与"道德"在词源学、英语语境及实存的人伦关系三个层面各有内涵和意蕴,但是"伦理"与"道德"又不是毫不相干的平行线,它们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伦理内涵着道德,道德有待于发展为伦理;伦理是道德的本质,道德是伦理的具体化;伦理是道德形成和发展的客观依据和基本前提,是道德的原则和本质,道德是伦理的表象和必然指归.伦理与道德的具体内容都是随着人类的进步与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传统意义上的"为人民服务"是对党员和领导干部的道德与行为规范,是一条政治伦理原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它已成为全体社会成员都应遵守的社会伦理原则,其内涵也由突出"毫不利已,专门利人"转向强调"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为人民服务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要求,它实现了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聚合性"是俄罗斯文化价值空间内的本质性内容,也是独属于俄罗斯的政治伦理原则。在认识论上,"聚合性"的理论发生沿着从历史到哲学的路径展开,并进入伦理学领域。从历史上,"聚合性"缘起"村社精神",承载"东正教精神",促成"集体主义精神",凝聚"俄罗斯精神"。在经验上,"聚合性"既是政治与道德、公民社会与"个体道德"、伦理传统与政治诉求、伦理原则与政治决策的同一性,又是沟通上述理论实践范畴的纽带,是含有具体内置物的伦理要素。在实践上,"聚合性"凝聚人心的情感纽带,是指引发展的价值原则,是平衡利益的实践手段。  相似文献   

7.
公共伦理是指社会公共领域中的基本伦理维度、社会公共行为的基本道德规范,以及通过社会公共活动与社会公共事务所集中体现出来的社会公共伦理精神。公共伦理的研究对象是社会公共领域的道德现象,即一切社会公共领域中的道德原则、道德意识、道德关系以及道德活动的总和。公共伦理的基本理念至少应当包括公共利益、公平正义和公共责任。公共伦理的基本原则至少应当包括公共利益原则、公共正义原则、公共责任原则和公共服务原则。  相似文献   

8.
行政伦理规范可以从抽象性和普遍性的维度上分为两个层次:一个是基本原则,一个是具体规范.行政伦理的基本原则在行政伦理规范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它是公职人员在公共行政活动中正确处理各种利益关系的根本要求.依据行政伦理调节的对象、所反映的基本关系和利益要求以及行政伦理所调节的利益关系的优先性,确立"勤政为民"为行政伦理的基本原则."勤政为民"体现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集体主义-的根本要求,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目标."勤政"的价值取向是"为民",是实现"为民"的根本手段和途径;"为民"是"勤政"的价值追求与终极目标.  相似文献   

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探索、开辟和发展,始终与现代性在中国的历史境遇相耦合。因为追求现代性,我们选择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因为反思现代性,我们需要建构一种新的现代性。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需要我们在超越传统现代性的基础上,合理安置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高度契合的科学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家庭作为社会结构的基本单元,在当代青年道德修养构建中具有基础性和引导性作用。《颜氏家训》素有"古今家训,以此为祖"之美誉,借鉴其"人伦为重,不可不笃"的家庭伦理教育和"礼为教本""朋友有道""经世治学"的家庭道德教育内容,参考教子婴稚,把握时机、身正率下,家风熏陶、严爱殷责,惩爱有度的家庭教育方法,探索塑造现代家庭教育理念能够面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社会环境、新时期家庭伦理的嬗变、现代化进程中个体意识和精神世界铸造这三方面新境遇的思想根基和文化勇气,才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粹的理念融入于时代要求的社会治理之中。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具有同构性,分别体现了中华民族向外和对内寻求延续中国文化"民族慧命"的创造力。二者的互动发展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彰显出了重要的价值。中华民族在当代所处的历史境遇表现为,积极参与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全球化进程,推进阵痛与硕果共生的快速社会转型等。当代境遇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现代化和谐共融的新起点,二者的双向建构是其和谐共融的新途径,中华民族生存实践的需要是二者和谐共融的必然旨归。  相似文献   

12.
随着经济的繁荣与医学的发展,整形美容业在我国悄然走俏,并逐渐成为一种普遍的大众消费形式.尽管整容导致毁容的事件频频出现,广大爱芙女性仍不改初衷,前赴后继地加入"整形美容战"中.然而,女性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扮演着何种角色?对此大致有两种对立的观点:被动受害者和主动行动者.整容看似是一种自我的积极改变,本质却是通过"自残"抵抗自己无力改变的命运,因此广大女性应理性地看待这一行为,做出科学合理的决断.  相似文献   

13.
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安法制建设长足进步,体现了党的执政理念,契合了社会公众对公安法制化的价值期盼。但相对于社会实践活动的滞后性,使得公安法制建设必须紧扣道德伦理视角,印证社会公众对公安法制建设的伦理反思,结合新时期法制化进程所要解决的问题,做出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4.
女性犯罪是当今社会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问题.从伦理角度看,其根源在于女性在面临社会角色冲突、家庭权利义务冲突、个人价值选择冲突时未能做出正确的选择.而问题家庭、贪图私利、放纵享乐则是诱发女性犯罪的直接动因.对此,在加强法制宣传的同时,应引导女性认同伦理道德的正确选择.首先,应高度关注女性个体道德社会化;其次,应建构家庭平等而非平权体系;第三,应增强女性个体的自尊、自爱、自立、自强意识.  相似文献   

15.
近代以来,中国传统文化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明显处于失调的状态。这种失调因为当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剧烈变动而更加严重。在重大的社会结构转换过程中出现的文化失调带来了各种各样的障碍、离轨、失控现象,尤其对公民道德建设构成严峻挑战。面对文化失调的历史境遇,公民道德建设必须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前提下,一方面承接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传统美德,摒弃其落后于时代的封建糟粕;另一方面与世界先进道德文化相贯通,转变观念形态,转换思维方式,转化行为模式,而又保持中国元素和本土特色,防止历史虚无主义和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16.
医疗技术的伦理形态催生不同的伦理决断。这种异质性反映了身体伦理的认知旨趣呈现的后现代性。它提供了看待不同医疗技术的伦理形态的多元视角。在其常规形态中,医学空间穿越和渗透社会空间。"责任伦理形态"的空间构型由此在三大问题(生的问题、死的问题、生命质量的问题)的展现中获得了初步的界定。在其转化形态中,"人体研究"由于被打扮成一种"道德形象"而促成"人权诉求"与"医学贪婪"的妥协。"位格伦理形态"在现代医疗技术拓展善的目的诉求中指向了"人是谁"之问。从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形态视阈看,两种伦理分别关涉由常规医疗技术开启的责任伦理形态和由转化医疗技术开启的位格伦理形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面临"如何重审人之责任"和"如何重申人之位格"的身体伦理的根本性困惑。生命伦理学必须前瞻性地回应这两种形态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医疗技术的伦理形态催生不同的伦理决断。这种异质性反映了身体伦理的认知旨趣呈现的后现代性。它提供了看待不同的医疗技术的伦理形态的多元视角。在其常规形态中,医学空间穿越和渗透社会空间。"责任伦理形态"的空间构型由此在三大问题(生的问题、死的问题、生命质量的问题)的展现中获得了初步的界定。在其转化形态中,"人体研究"由于被打扮成一种"道德形象"而促成"人权诉求"与"医学贪婪"的妥协。"位格伦理形态"在现代医疗技术拓展善的目的诉求中指向了"人是谁"之问。从现代医疗技术的伦理形态视阈看,两种伦理分别关涉由常规医疗技术开启的责任伦理形态和由转化医疗技术开启的位格伦理形态。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我们面临"如何重审人之责任"和"如何重申人之位格"的身体伦理的根本性困惑。生命伦理学必须前瞻性地回应这两种形态的伦理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价值观建设面临着主导价值观的一元化与社会思潮的多样性的统一、全球化的冲击与社会经济转型期的挑战、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等现实境遇。在这样的现实境遇面前,我国的价值观建设应当更加鲜明地坚持中国立场、拓展世界眼光、拥有历史视野、展现实践精神。  相似文献   

19.
王清涛 《理论前沿》2002,(15):27-28
随着互联网在中国的迅猛发展,上网人员的增加,中国正逐渐步入网络时代.网络正为我们在现实生活之上开拓了一个新的虚拟空间.虚拟与现实的差异,现实生活中的道德原则在虚拟空间中失效,致使虚拟空间中的道德失范问题日趋严重.  相似文献   

20.
青年人在当今社会环境中需要做出更主动的道德选择,可能会面临多方面的道德冲突,青年思想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在分清道德冲突的不同类型、确定道德价值的等级次序、做必要的道德妥协诸方面正确指导青年,帮助他们成功地做出选择,自如地驾驭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