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预防村官腐败,必须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加强村民自治制度建设,必须以保障村民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四大权利为主要内容.保障村民的四大民主权利,必须从村民自治制度的内部、外部两个管道入手:在内部,保障村民的民主权利,提升村民的政治参与意识和参与能力:在外部,加强地方政府对村民自治制度建设的监督和管理.基于当前村民民主素质仍然不高的现实情况,地方政府在村民自治制度建设过程中仍应发挥其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
看了《民主与法制》杂志2011年第22期刊载的《外来村官可否化解贪腐难题?》一文,感觉这一所谓探索有点病急乱投医,联想到有些地方治理村官腐败的做法与效果,依然是隔靴搔痒。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村民监督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3.
村级民主监督作为维护村民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的重要方式,是我国基层民主和村民自治进一步发展完善的新生长点。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和当前城镇化、农村空心化等一些现实因素的影响,我国村级民主监督发展并不理想,也制约了村民自治工作的有序开展和乡村治理水平的有效提升。通过对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和村级民主监督制度建设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建议等几个方面的探讨,对于深化农村基层民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提升乡村治理水平、推动乡村振兴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刘哲 《前沿》2014,(11):87-89
近年来,富裕村民积极参与村官竞选并且担任村官已经成为我国农村村民自治实践中的一个新趋向。富人治村在为农村的经济发展带来了积极作用的同时,在竞选、执政的过程中也产生了一些负面效应。应通过健全规范制度、注重对培训教育、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主导和带动作用以及加大监督力度等方面对富人村官的行为进行治理和规范引导,为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奠定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从广州黄埔社区干部用麻袋分赃款,到陆丰村民悬赏百万元征清官来扳倒腐败村官……近年来有关村官腐败的新闻一再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村官腐败之所以泛滥,表明村民民主权利已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害,也表明一些地方的村民自治在扭曲。我们不禁追问,到底是什么在阻碍基层民主的进程?村民自治为何又在实行中偷偷变味了?  相似文献   

6.
看了《民主与法制》杂志2011年第22期刊载的《“外来村官”可否化解贪腐难题?》一文,感觉这一所谓探索有点“病急乱投医”,联想到有些地方治理村官腐败的做法与效果.依然是“隔靴搔痒”。而问题的症结,就在于村民监督形同虚设。  相似文献   

7.
段小力 《前沿》2009,(1):19-21
村官腐败给农村和谐稳定、集体经济发展、农村社会风气造成了危害,制约了党的强农惠农政策在农村落实。本文对村官腐败的主要原因进行了成本-收益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提高村官待遇,加大其腐败成本;建立公开公平竞争的新生代村官的选拔机制;坚持村务公开,增加村官的腐败风险;坚持司法独立,健全监督惩罚机制。  相似文献   

8.
对"村官"腐败问题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平 《前沿》2003,(6):127-129
"村官"腐败是农村民主政治建设中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村官"腐败的特点、探求了"村官"腐败的法律制度原因,提出了建立和完善以乡镇政权的外在监督机制为主体的内外约束体制,从根本上遏制"村官"腐败.  相似文献   

9.
村民自治是农村民主政治的一种重要形式,在推进自我选举、自我管理、自我发展、民主监督过程中的作用正不断凸现出来。可是,作为村级组织的管理者——“村官”们是否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需要?在村民自治中如何发挥作用呢?对此,笔者调查走访了鹤峰县几位“村官”,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就此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调查对象:下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县人大代表柳云阳五里乡紫荆村村委会主任、县人大代表王先富容美镇张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县人大代表郭亮太平乡四坪村村委会主任、县人大代表徐家胜农村税费政策改革为农民减轻了负担。…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与广东农村基层民主的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现代民主理论的视野来看 ,民主意味着代表性 (Representative)、责任性 (Responsible)和回应性 (Re sponsive)。广东农村经过三年的村民自治实践 ,使民主选举从政治象征转变为自主参与 ,民主决策从少数人说了算转变为多元互动 ,民主管理从行政强制转变为协商合作 ,民主监督从纸上权力变成实际行动 ,引入了农村治理的新手段 ,创建了农村治理的新机制 ,进而使村民自治制度更加明显地具有了代表性、责任性和回应性 ,对推动农村基层民主和农村治理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村民自治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确定的农村治理方略,让广大村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通过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中华人民共和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及各省市区配套的《实施办法》,将村民自治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广西农村人口众多,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地域差异明显,其发展机会参差不齐。广西在新形势下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需要立足区情,既不冒进,也不懈怠,差异有序地推进乡村政治文明建设,进而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村民自治制度中的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培养干部、农村经济建设和维护群众利益等方面,形成了丰富的制度实践,发挥了领导作用.但也应看到,在一些地方,随着农村社会的治理难题不断涌现,有的地区的村民自治形同虚设,村党支部在农村基层组织中的领导核心地位面临被虚置的危险,领导作用被削弱.在新时代,为了进一步实现和保障党在村民自治制度中的领导地位,村党支部应当在农村地区发挥领导力,这是破解农村社会治理难题的关键.村党支部的领导力,是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在村民自治实践中实现的重要体现和保证.  相似文献   

13.
当前,随着农村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中央各项政策正逐步向"三农"倾斜。在这种权力下放的趋势下,村支部和村民委员会的作用、地位、职责范围等内容日渐增加,"村官"承担的责任和被赋予的权力也在不断扩大;农村发展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近年来,屡屡曝光的村干部腐败案件,动辄涉及资金数十万、百万、乃至上千万,如此"小官大贪"案件,令人咂舌。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以村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腐败为代表的"村支两委"腐败已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内伤",严重制约着农村的经济发展和社会文明,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进行村干部腐败风险预警防控的研究,对防止村干部腐败堕落、确保新农村建设的顺利推进有着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彭焱  马宝成 《湖湘论坛》2005,18(3):52-54
经过20多年的发展和完善,中国农村村级治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从形式上看,村级治理由自发阶段的单一的村委会换届选举制度,逐步扩大到与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村务公开制度等有机结合的制度体系,形成了村级治理的主要制度架构。从内容上看,村级治理也由初始阶段的民主选举的单一内容扩展为与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相辅相成的全方位体系。  相似文献   

15.
颜勇 《前沿》2012,(6):104-106
当前,以村民自治为核心的乡村治理模式已逐渐走向成熟和深化,但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村民自治正面临着由于制度本身的缺陷以及新形势所带来的诸多问题。大学生村官通过践行协商民主理念,可以对乡村治理模式进行改革与发展,从而有效解决村民自治面临的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静海县人民检察院重点针对农村地区村官职务犯罪问题比较突出的情况,突出狠抓了村官腐败的预防工作,注重发挥“四个作用”,做到“四个用心”,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7.
以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问题为切入点,对开展大学生村官工程具有代表性的河南省鹤壁市农村的村民、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进行了问卷调查和访谈,通过对调查数据的统计与分析,归纳出河南省鹤壁市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问题的现状,初步得出影响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优化大学生村官角色认同的对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18.
作为农村基层社会管理的应然主体,大学生村官是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和服务者,是农村基层组织体系创新的推动者,是乡村社区规划与重建者,是农村社会矛盾纠纷的调处者。但在实践中,由于大学生村官自我定位偏差、融入农村较难、参与范围狭窄、实践经验缺乏、相关待遇偏低等,使它们不能很好地参与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实践。为此,需要乡镇干部、广大村民和大学生村官共同努力,以促进大学生村官更好地参与农村基层社会管理,加快实现农村和农业现代化。  相似文献   

19.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村官的作用举足轻重。村官是生活在中国农村最基层的一个“官员”群体,村官甚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官”,但他们手中的权力却不容忽视。近年来,屡屡爆出很多农村“两委”干部制造的几十万、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贪污大案,令社会震惊。村官的腐败行为发生在群众身边,不仅直接伤害群众的感情,而且大大降低了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威信,成为破坏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一大因素,严重制约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20.
村官腐败在高官大吏腐朽堕落的阴影下被遮蔽和保护起来,在大词腐败学的研究中受到冷落,但在和谐社会构建和建设新农村的背景下,其严重性日益凸显。村官腐败是由各种因素促成的,是一种“综合症”,但最重要的还是整体社会转型的结构性空间转换造成的。当然其治理也应是一种所谓的综合治理,通过权力与权利.制度与人心的多向互动达致乡村的善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