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医治未病,是公证预防纠纷、减少诉讼职能的真实写照.作为一种低成本、高效率的有国家保障的ADR(非诉解决纠纷)形式,公证不等同法院"不告不理",其应该主动寻找施展自己职能的领域,而不是坐等办证,不是固步自封.如果说法院本身是"被动型"司法的话,那么公证就应该被认知为"主动型".  相似文献   

2.
雷达 《中国公证》2013,(10):32-34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公证业务蓬勃发展。可诚如以上同仁所说,公证的核心业务依旧是房产、继承、证据保全等传统业务.新型公证业务发展缓慢。不少公证员宁可不办证、少办证。办证方式陈旧。业务种类单一。也不愿意改进办证方式、拓展新的公证业务。为什么公证体制改革这么多年了。可公证业务创新动力依旧不足呢?从市场发展角度来看.往往在市场发展初期没有创新,因为那时候市场需求单一、也没激励机制,大家都吃大锅饭。做多做少一个样.所以基本没有创新动力。  相似文献   

3.
刘沛佩 《中国公证》2013,(10):29-30
公证业务的传统与创新.其中包含了两个较为重要的点,一是传统公证业务做得怎么样。是否产生了新的会对传统业务发展产生阻碍效果的疑难问题.从效用上来说是否满足了公众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二是在做好传统业务的前提下,从“以人为本”的理念出发.公证涉及的领域是否有进一步拓展和发展的可能。就本人执业的经验来看.传统业务本身发展没有问题.只是在承办传统公证案件的过程中往往会碰到我们从未接触过的实例,譬如当事人提出的各种类型的合同公证申请。  相似文献   

4.
何成辉 《中国公证》2010,(10):39-41
一提公证业务拓展.人们就下意识认为是开拓新的公证领域,比如公证在金融、不动产领域的拓展,这是一种外延式拓展。笔者认为还有一种途径,就是在原有的公证领域中深耕细作.提高服务质量及层次,深度挖掘群众公证需求,此为内涵式拓展。  相似文献   

5.
一、金融公证业务概述“金融公证业务”并不是一个严谨的科学概念.而是公证行业内的约定俗成的对所有与金融业务或金融机构相关公证业务类型的总称。实务中,也有人称这类业务为“金融公证”或“金融事务公证”,但其内涵和外延均与本文所称的“金融公证业务”无异。曾见有些文章试图给“金融公证业务”下定义.如金融事务公证是指公证机构依法证明当事人在金融活动中的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文书和事实的真实性、合法性的活动。  相似文献   

6.
郑俊 《中国公证》2013,(10):28-29
《公证法》颁布实施八年来,公证在服务经济、维护和谐、保障民生等领域上所发挥的重要作用正日益凸显。虽然目前各地公证机构仍在积极拓展服务领域.但不难发现。目前公证的核心业务依旧是遗嘱、继承、证据保全等传统业务,相对于三十年前的公证业务类型.现在的新业务在整个公证业务量中所占比例并不突出。这也造成了两个后果.一是部分公证员多年来业务单一,长期处于某几类公证业务的机械重复办理状态中.难以体现公证员作为法律专业人员的法律价值:二是公证行业被禁锢在一个以“认证”为主的领域。难以充分发挥其作为独立法律制度的价值。因此,公证创新就成了公证行业要面对的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曾庆云 《中国公证》2007,(11):23-23
围绕构建和谐社会不断拓展公证业务领域是进一步推进公证工作发展的重要课题。北京市方圆公证处④围绕这一重要课题组成了专题调研小组进行深入论证和研讨.并召开了”公证业务开拓交流会”。与会人员对影响拓展成果和公证作用发挥的普遍问题达成了一些共识.为进一步推进公证工作在思想上作了一次颇有成效的动员。本刊特整理了此次交流会上的发言.将会上形成的一些理念和共识进行了书面汇总,并全文刊登了中国公证协会副会长、北京市方圆公证处主任左燕芹结合法国公证在不动产交易领域中的工作流程及最近全国关于昆明二手房公证的新闻报导,围绕理念的转变和公证模式的创新.就会议主题所做的总结性发言.以期对进一步拓展公证业务领域、深化公证服务理念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8.
讲拓展前我想先谈几个共性的问题.也是在具体业务办理过程中的一些想法。一是一定要坚持中立性的原则.这本身也是公证的性质所在。我们要把对方当事人的利益考虑在内。二是要进行合理性审查。合法性审查是我们必须要做到的.合理性审查我认为是更近一步的。例如有些网站提供图片免费下载.如果看到谁用了.就给自己的和对方网站做保全公证,然后索赔。在我看来这就不合理。有故意设陷阱之嫌。合理性审查要根据法律法规、社会的一般观念还有经济现状来审查。三是我认为要职权主义和当事人主义相结合.当然这个和法院的意思不太一样。我们是应当事人申请.很多环节都以当事人为主,例如电脑是当事人操作,购物是当事人买。  相似文献   

9.
公证功能论     
谈者  徐梁栋 《中国公证》2012,(12):44-47
一、公证“预防纠纷,减少诉讼”功能实现机理分析据《说文解字》解释,“纠,绳三合也;纷,马尾韬也”,是一种纠缠、缠绕的状态.又指争执。就法学而言,纠纷则是社会主体间的一种利益对抗状态①.或是特定的主体基于利益冲突而产生的一种双边的对抗行为②。而公证是公证机构根据自然人、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民事法律行为、有法律意义的事实和文书的真实性、合法性予以证明的活动。从表象来看.公证的主要职能是证明,与“预防纠纷.减少诉讼”没有直接的关系。然而事实却不是这样的,与英美法系形式公证不同.拉丁实质公证制度能够起到预防纠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公证》2013,(12):44-46
郭岳萍(本刊特约主持人):今天我们举行业务沙龙活动,交流的主题是继承公证受理后核实被继承人和继承人亲属关系情况的相关工作.也就是我们通称的“查档”。可能有同事会觉得这个题目有些小.没有讨论的空间,但我们认为其恰恰有“小题大做”的意义。当事人到公证处办理公证,感觉“办公证这么麻烦”的.继承一定榜上有名:如果说需要公证人员事先给当事人“打预防针”说公证有点难.可以说非继承公证莫属了。  相似文献   

11.
杨少飞 《中国公证》2013,(10):32-32
业务创新是公证行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但谈到创新就不能离开公证的传统业务,传统和创新是公证业务发展割裂不开的两个方面。传统业务是公证行业的主干,是公证制度设立的初衷;业务创新则是公证服务于社会的新方向,是行业繁荣发展的源泉。  相似文献   

12.
曹瓴 《中国司法》2000,(2):47-48
公证制度是预防性司法证明制度,它是为保证法律的正确实施、预防纠纷、减少诉讼而设立的。实践证月,许多纠纷发生后;往往由于当事人没有妥善保管证据,导致取证困难,致使纠纷难以顺利解决。诉讼中,还会因为当事人不能举证或举证不足,使自己的主张没有充分的证据证实...  相似文献   

13.
《中国公证》2014,(8):42-44
正近年来,浙江省司法厅认真履行《公证法》赋予的监督、指导职能,把公证的发展和创新放到服务大局的实践中去谋划,组织引导公证机构大力创新服务理念、工作举措和管理机制,积极拓展公证业务领域,主动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主战场,大力服务民生各领域,以人民群众可感知、可亲近的证明服务,促进和践行了司法正义,为预防矛盾纠纷、促进社会和谐、推动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得  相似文献   

14.
曲向东 《中国公证》2007,(12):63-64
我是一名公证员,我常常把自己热爱的公证事业比做园丁的工作——普通而神圣。公证工作,没有惊天动地,没有跌宕起伏,也没有鲜花奖杯,有的只是平凡中见真情,用法律做武器,为你、我、他送来“及时雨”,撑起“保护伞”,解除后顾忧。这些,只缘于公证员为社会提供的公证法律服务能够预防纠纷,化解矛盾,增进信任,使人与人和谐相处。如果把公证比作种子的话。那么公证为社会播撒的是和谐的种子。盛开的是社会和谐的花朵。在日常工作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很多当事人遇到难事的时候。不是找律师、去法院,而是先到公证处来问个究竟。我想,在他们的心目中。公证最值得信赖。  相似文献   

15.
向开罗 《中国公证》2013,(10):34-35
谈谈信托遗嘱。遗嘱业务是公证机构的传统业务.也是公证机构的一项主要业务。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公证机构在办理传统类型的遗嘱公证时已经相当熟练。然而,这个不断发展的社会催生出人们更加复杂化、个性化的遗嘱要求,例如信托遗嘱,公证机构应当注意到这些新的变化,拓展业务,不断提高自己的服务能力,尽可能满足当事人的需求。信托遗嘱时代是否已经到来?  相似文献   

16.
李静 《中国公证》2013,(10):35-36
公证业务的创新.我觉得有以下具体三个点可以考虑:第一是提存业务。目前我国法律有明确规定的提存部门仅有公证机构。但公证机构在实践中往往出现提存难办.业务不断减少。并有被其他部门类似业务代替的现象.完善提存公证事务.发挥公证在提存中的作用.是需要我们研究的一项重要课题。提存公证业务分为清偿类提存和保证类提存两种.保证类提存公证的业务发展十分迅猛.相比之下.清偿类提存公证的业务量则非常的少。  相似文献   

17.
程序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公证作为一种程序性的证明过程,本身需要遵循严格而完善的程序,而公证业务规范是提供这种严格而完善的程序的基础和前提。因此,不断加强公证业务规范建设不仅是我们行业的一件大事.更是我们行业管理部门的重要职责。在中国公证协会于2008年2月25日举办的十七大精神培训班上,段正坤会长强调指出,在新的一年我们要“集中精力做几件对公证行业发展有重大意义的大事,集中精力做几件对公证员切身利益有重大意义的善事.集中精力做几件对提升公证公信力有重大意义的实事.集中精力做几件对提高公证行业社会形象有重大意义的好事”。  相似文献   

18.
骆敏 《中国公证》2010,(6):18-19
一、公证在预防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纠纷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一些公证员对公证在矛盾预防化解机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自我认同度不高。现实中.不少公证员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仍把自身的职能定位在办理案件上,就案办案、机械办案的思维方式和习惯做法一直没有突破。公证员对公证工作作为法律服务的角色的转换思考不够.对公证参与预防化解农村社会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19.
江城武汉;有一支全国叫得响的公证员队伍─—武汉市公证处。他们在健全社会主义法制、“预防纠纷、减少诉讼”的公证事业中,坚持一手抓公证业务拓展、一手抓自身文明建设,形成了公证业务发展与精神文明建设互相促进的良性局面。1999年4月,该处被评为全省“创建文明行业活动示范点”;12月,又被司法部命名为首届全国“部级文明公证处”。服务中心武汉的公证事业导城市经济改革和对外开放同步。80近代随着第1轮国土改革的启动,融入时代大潮的武汉公证也浮出水面;随着对外开放的扩大、对外交流交往的增多,更便利武汉市证人有…  相似文献   

20.
赵文兵 《中国公证》2013,(10):36-38
公证业务的传统与创新是个大命题.作为公证行业的新兵.我结合本人的工作把这个命题当做一个小话题来谈谈自己的感受和认识,重在自我反思,意在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