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古龙作品中的英雄侠客,要么是因为温情的缺失、世人的误解、社会的遗弃而不得不承受天涯流浪的孤独,要么是为了保持自己生命的完善、理想的纯洁、个性的张扬以及人格的独立而不得不面对寂寞困苦的孤独.总之,他们是孤独的,在孤独中承受生命之重,在孤独中品尝生活的痛苦和欢乐.  相似文献   

2.
艳子 《人事天地》2007,(2):38-40
因为孤独,能唱“海豚音”的她只得了“超女”赛第三名。她的海豚音确实非比寻常,运用自如且有弹性,可以在各音律之间来回逐阶跳跃,大珠小珠落玉盘;因为孤独,她全唱一些“小毛头儿”不熟知的洋文歌,虽然首首惊艳,但别人说她曲高和寡,因为孤独,本早就该出名的她只能去当一个酒吧歌手。  相似文献   

3.
张洁是一位很特别的作家,她小说中透露出来的悲天悯人的胸怀,超越了时代的局限,具有对生命自觉关照的意识,引发我们对人生和现实的严肃思考,而孤独内省,是贯穿其小说的基本心灵意象.  相似文献   

4.
美国教育家内尔·诺丁斯是后现代女性主义课程学家的杰出代表,她所提出的关怀理论被世人所熟知。她在关怀理论中提出了重视生命差异,关注师生关系,强调德育中的情感因素,注重培养学生的关怀意识等重要教育思想。其核心部分一学校道德教育的四种方法为我国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有效的借鉴。本文基于女大学生的德育现状,结合诺丁斯关怀理论对女大学生德育的教育理念、师生关系、德育模式、情感教育、生活德育五个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我不能让双目失明者重风光明,但我可以让她的心不再孤独;我不能让独自抚养残疾女儿的寡母改变命运,但我可以让她感到温暖;我不能让尿毒症患者恢复健康,但我可以让她感到快乐。”  相似文献   

6.
张扬生命的原始强力是路翎小说的基本主题,路翎小说也因此为新文学倡导的个性解放主题开辟了全新话题。塑造具有挑战精神和反抗性的孤独英雄是路翎生命原始强力的表现途径,激情叙事是原始强力的表达话语形式。路翎小说的悲剧性表现出生命的崇高感,也表现出其崇尚生命原始强力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一个学者的学术生命的成长,常常是跟她的生活史相联的.无论是作为一位教育学家的叶澜,还是作为教育家的叶澜,她的许多思想的原点都可以在她的生活中觅得足迹.经过多年的潜心追寻,在对不同学科广泛涉猎的基础上,叶澜将对教育的种种理解回到"人的生命"这个思考原点上.立足于"生命·实践"这样一个原点,叶澜为我们展现了中国教育学重建的一条可能的道路,从而在新世纪世界教育与教育学发展的历程中贡献了丰富鲜活的中国教育经验,走出了一条鲜明独特的中国教育学重建之路.  相似文献   

8.
我在酷暑的季节读完陈染的作品的。当我合上陈的作品,我的感觉却是:无论外面的世界怎样炎热、喧嚣,即使周边的世界都发起了烧,读陈染的作品给人的感觉依旧是阴冷、幽深、清远、寂静,象从一个喧嚣的闹市步入一个“静谧的隐庐”,青烟袅袅,孤独中流淌着宁静,残缺中洋溢着高贵。陈染作品中的王人公大多是女性,作者从女性的边缘的文化角度出发,直抵生命内心的深处,写出了一个生活在尘世边缘高贵而孤独的特殊群体,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散发着柔美的芳香。这群女性个性鲜明,有着某种命运共同的指向,揭示出一群高智商层次的女性生活在现代社会,面对  相似文献   

9.
随着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和由传统文化建构的意义世界的解体,不少青年人在面对瞬息万变及复杂多样的现代生活时逐渐丧失了支撑其生命活动的价值资源和意义归宿,产生了身心分离的碎片感、疲惫感、宿命感和孤独无助感。对此,德育工作必须改变过去“纯工具化”理性,赋予当代青年更多的人文关怀,如生命情感关怀、终极信仰关怀、社会责任感关怀和苦难与死亡意义的关怀等,引导他们超越自身的有限性和现实的物质纷扰,追求生命的永恒价值。  相似文献   

10.
萧红是活跃在三十年代文坛的东北籍女作家。在她短暂的31个年华的生命中,曾经拥有辉煌的事业。作为一个文学家,她是个胜利者。然而,作为一个女人,一个富有情感和智慧的知识女性,在个人生活意志上,她是个软弱者、失败者,最终未能逃脱中国妇女宿命论的悲剧性结局。  相似文献   

11.
艾米莉·狄金森一生隐居家中,家既是她寓居的物理场所,也是她深恋的精神家园。在她的诗歌里,她使用大量与家、建筑以及家居有关的词汇,同时也不断在诗中探询家园的安全感、空间感,说明了家对她创作的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12.
萧红的独特在于不使用理念的语言表达思考,而是以情感的语言表达思考的理念.<呼兰河传>浸渍情感的写作倾泻了她对生命与生存的思考,寂寞的歌哭对呼兰河子民卑琐、平凡生活的哀痛,童年感伤的记忆和成年悲惨的爱情皆化作荒凉的情感表达,诠释着生命的荒凉,阐释着沧海桑田,人生无常.字里行间流泻着孤寂中的故园之恋与生命的哀思,张扬着女性意识,她一直都在寻找自己的声音,她渴望飞翔.  相似文献   

13.
清代吴越地区的女性文学活动异常活跃,涌现了一大批女作家,其中女诗人汪端的咏史诗和论诗诗开辟闺秀文人创作的新领域.她的诗学天赋和独特的成长背景是她能够在清代才女中独树一帜的先决条件;她虽身为闺秀,然其咏史诗却显然流露出一股热血男儿的英雄气概;汪端对性别意识的表达比较含蓄,对婚姻和家庭的感受在诗歌中鲜有体现,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更加理性的声音.汪端诗集<自然好学斋诗钞>,是她对历史的评价和时女性角色的认知的载体,体现了她闺秀和学者的双重身份.  相似文献   

14.
吕碧城是20世纪初女性解放的先驱,她还是辛亥革命时期重要的文学社团———南社女作家的翘楚。她早年积极投身女权运动,鼓吹女学,提倡教育改革,创办了北洋女子公学。她留学海外,环游欧美,以自身的实践为近代妇女解放运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5.
默克尔自上台以来领导的"黑红"大联合政府,给不平凡的德中关系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位在德国政坛上已活跃了两个任期,即将迎来她第三个四年任期的德国"铁娘子",使德中关系变得举世瞩目。默克尔政府在对华政策上采取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权问题"与"经济利益"双管齐下的方针,使中德两国关系一度紧张。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中德双方不论在哪些方面打交道,默克尔政府对华政策都呈现出其独特的一面。  相似文献   

16.
柳如是具有才女与英雄的双重性格。她才思敏捷,具有下笔琳琅的超凡才情;她兼能并擅,可以表现多种艺术风格。她的一生坎坷曲折,却在每一个人生的转折点上显示了鄙弃摧眉折腰、腆颜事人的傲岸品质与不凡的个性。同样,其作品中也闪烁着这种品质之光。  相似文献   

17.
陈衡哲是民国时期著名的历史学家和文学家,同时又是一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1920年她受聘于北京大学,成为中国近代第一位女大学教授。她在《衡哲散文集》中,从不同方面谈及妇女教育。其女子教育思想涉及女子教育的目的,女子教育的内容,同时还对当时的女子职业教育有独到的见解和深入的阐述,这些思想至今仍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何香凝作为近代中国著名的妇女运动领袖和杰出的政治活动家,毕生献身于国家的民主解放事业与社会的文明进步发展。在追求理想真理的革命生涯中,她不仅对自身的社会角色进行了正确定位,自觉履行着时代赋予的社会责任,还积极主张并帮助广大妇女争取经济上的独立,争取政治和社会地位的平等权利,提高其文化水平和思想觉悟,充分体现了近代妇女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对于实现其自身价值并参与社会化进程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科技创新成为促进生产力提高、推动社会进步最强有力的手段。一个国家要想在科学技术上有大量的创新成果产生,就必然要在哲学理论上有所发展。一个科技工作者要想在自己的研究领域有所建树,就必须要学习哲学。科学的哲学思想为科技工作者提供正确的世界观,规范科技工作者的人生观和价值取向,对他们能否实现科技创新有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20.
亦舒小说中的“BoBo”女性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亦舒小说的精华大多创作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 ,但因其超前的感悟能力 ,创作出一系列颇具BoBo族特性的女性形象 ,其工作与生活堪称当今白领女性的写照。因此 ,亦舒小说才得以盛行不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