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精神文明导刊》2006,(11):9-10
本报《关注》版曾经多次报道过有“大连义工第一人”之誉、创办了“郭大姐爱心之家”的郭连荣的事迹。在本报的关注之下,郭大姐和她的“爱心之家”已经走过了整整3年的历程,有鲜花、有掌声,有坎坷、有泪水,但她带给整个社会的是温暖和感动。  相似文献   

2.
本刊曾于1999年第9期对被誉为“中原防艾第一人”的河南省九三学社社员高耀洁的事迹作过报道。如今,这位尊重生命、尊重科学,敢于直言、敢于向医药界丑恶现象提出挑战的老人,终于可以欣慰地笑了。  相似文献   

3.
《上海机关动态》2005,(4):26-27
2004年1月8日,对于汪家伟和许连发老人都是难忘的一天。上海戏剧频道的“爱心剧场”栏目获悉汪家伟照顾许连发老人12年如一日的事迹,专程采访了汪家伟一家与许连发老人。恰巧那天是许连发老人97岁生日,也是宝钢集团上海第一钢铁有限公司汪家伟陪他过的第12个生日。  相似文献   

4.
刘根生 《群众》2013,(5):80-80
南通86岁“修车老人”胡汉生因病去世后,社会各界上千人自发前往吊唁。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中国之声、东方卫视、凤凰卫视、江苏卫视、新华日报及网络等媒体,纷纷刊发了“修车老人”胡汉生事迹。许多人通过微博向老人致敬,并表达深切哀悼。2013年4月18日,省委书记罗志军作出批示:“胡汉生老人的事迹,值得我们很好宣传、学习、弘扬。”4月21日上午,江苏省文明办前往南通看望胡汉生老人家属,颁发了“‘江苏好人’胡汉生,美德流芳”纪念牌匾,追认胡汉生为“江苏好人”。一股正能量,让官方和民间两个舆论场都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5.
子荷 《中国减灾》2009,(12):38-39
白芳礼,一位有着不平凡事迹的平凡老人,2005年9月23日早晨,93岁的他静静地走了。无数活着的人在口口相传中记住了他—蹬三轮车的老人白芳礼,这位老人在74岁以后的生命中,靠着一脚一脚地蹬三轮,挣下35万元人民币,捐给了天津的多所大学、中学和小学,资助了300多名贫困学生。  相似文献   

6.
在河南省西峡县,有个在县人大常委会工作17年、当人大代表17年的“老人大”——王桂芳。认识王桂芳的人,几乎都会产生同样的三个“没想到“,而熟悉了她之后,无不为她平凡而闪光的事迹深深感动、深表钦佩。  相似文献   

7.
《今日民族》2014,(9):1-1
2014年1月,《今日民族》用10个版面详细报道了李学强的事迹,引起中宣部领导高度重视,中宣部组织在全国范围内宣传李学强同志先进事迹,根据省民宗委领导指示,本期我们刊登国务院国资委宣传局在昆明召开李学强事迹座谈会的相关情况,并摘录了几篇云南各地新农村指导员学习李学强事迹的心得体会,让我们一起回忆李学强、学习李学强。  相似文献   

8.
父亲突然去世,开了20年影楼的河北沧州南皮县个体老板刘世强竞找不到一张照片作遗像,他为此深深自责,并从此决定为全县80岁以上老人免费拍照。从今年正月起,刘世强走村串户,克服种种困难,迄今已经为1000多位老人拍摄了照片。他的事迹感动了很多人,今年5月初,刘世强荣登“中国好人榜”和5月份全国“助人为乐好人”榜。  相似文献   

9.
唐之彦 《当代广西》2005,(24):44-44
9年前,人民日报曾在同一天的报纸中以《田阳县农民又认出了身边谁是共产党》为题,头版头条配以本报评论员文章,外加在第四版刊登四则共长达3000多字的小故事(见1996年2月28日人民日报),报道了我区农村党员在新时期如何发挥作用、保持先进性的事迹。这一报道,得到中组部领导高度评价,在全国产生了很大反响,中组部在全国推广了田阳的经验。  相似文献   

10.
生命的嘱托     
十几年前,上海市邮政公司一些离退休老职工、老党员,开始坚持用自己的养老金资助郎溪、滁州地区的贫困孩子完成学业,他们的事迹曾感动皖东大地。十几年过去了,这些老人中有的已走完了人生之路。然而,在他们生命旅程的最后时刻,最牵挂在、心的往往就是自己资助的那些孩子们,不少老人留下嘱托,让家人们一定要将爱心助学继续下去,将他们的事业继续下去。  相似文献   

11.
《台声》2017,(1)
<正>1999年,我在福建省武夷山市接待台盟中央组织的老盟员参访团时见到了林云老人。相谈之中,知老人原名王正南,台南人,是1940年参加台湾义勇队少年团的抗日老战士,又是1951年参加台湾民主自治同盟的老盟员。此后,我从各种史料中读到了林云老人即台胞王正南的更多事迹,心里肃然起敬。兹介绍两张老照片以纪  相似文献   

12.
在民权县王桥乡葛岗集村,有一位四十一岁的县人大代表,二十年如一日照料着本村五保老人李秀英、王成保、王成合的事迹被方圆数十里群众广为传颂。三位虽是八十高龄的儿子——就是这位人大代表——司忠太。  相似文献   

13.
1940年8月21日,《广西日报》(桂林版,下同)在头版显要位置刊登了一则重要报道:《陈嘉庚明日抵桂,本市各界筹备欢迎》。《救亡日报》、《大公报》等各大报也作了类似的报道。消息传开,立即在桂林市引起轰动,大街小巷,人们无不奔走相告,热切盼望这位“年高德韶之老人”的到来。  相似文献   

14.
《精神文明导刊》2010,(8):34-34
一、典型宣传引路,形成弘扬敬老孝老传统美德的强大声势 2009年11月,乐山电视台报道了该市普通农民王荣清赡养两名百岁老人的事迹。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认识到,王荣清的事迹具有很强的典型性和时代性,挖掘宣传好这一典型,对弘扬敬老孝老中华传统美德、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即对王荣清的先进事迹进行了深入挖掘和精心提炼,以乐山新闻网为主平台,  相似文献   

15.
楼煜 《人民公安》2014,(20):68-69
他不是刑警。没有追凶缉逃的曲折经历;他也不是特警,没有搏战犯罪嫌疑人的显赫事迹。但是,他却有着与其他警察不同的才能——他先后制作了《防盗防骗指南》、“春运版三国杀”、《铁警漫说》等让人耳目一新的图文宣传资料,引起众多新闻媒体的关注和报道,成为旅客眼中的“神奇小乘警”。他就是杭州乘警支队的“85后”民警何能。  相似文献   

16.
冯建军 《中国人大》2000,(20):31-32
最近,宁夏自治区盐池县治沙女杰白春兰的事迹在全国各大新闻媒体先后报道,白春兰的名字,响誉长城内外,黄河两岸。白春兰用她20年的青春年华在毛乌素沙漠边缘铺就了千亩绿洲,给荒漠披上了厚厚的绿装。  相似文献   

17.
刘宁 《今日海南》2006,(10):11-12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年初在讨论纪念专题策划的时候,我偶然获知,在几位参加过红军长征的海南籍红军干部中,惟一健在的只有居住在北京、年届93岁高龄的谢飞老人。她同时是惟一一位参加过长征的海南女性,也是中央红军(红一方面军)30名长征女战士之一,于是就有了采访老人的念头。5月,又一次偶然的机会,我遇到海南广播电视台的李成老师,李老师从1996年起先后三次在北京采访过谢飞老人,最后一次是2003年。我把想法一说,李老师极为支持,并相邀同行。他说,老人的一生很传奇,但由于老人一直很低调,过去对她的事迹公开宣传不多,很多海南人不了解甚至不知道这位海南女杰,应该借这个机会,向家乡人民大力宣介老人的传奇事迹。9月24日,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的前夕,在北京中国公安大学的一栋公寓楼里,我们见到了这位参加过二万五千里长征,一生颇具传奇色彩的琼籍红军老太太。  相似文献   

18.
2009年10月,大河报对郑州市政协委员王宏杰捐赠300套课桌椅一事进行了报道。2010年郑州市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前夕,郑州晚报等媒体又对王宏杰资助开封杞县残疾女孩李卫芹事迹进行了报道。时隔不到两个月,多家媒体又对王宏杰捐资助学、扶贫济困的善举进行了多次报道,现实中的王宏杰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相似文献   

19.
古城淮阳,洋风习习。人们在纷纷传扬着一位台胞关心家乡发展,帮助家乡兴建矮化苹果园和红薯良种繁育基地的动人事迹。他就是台湾省桃园县退休公务员秦月重先生。提起往事,老人总有说不完的感慨和辛酸。秦月重先生今年已四岁高龄,是淮阳县葛店乡秦阁村人,当年,被国民党抓壮了去了台湾。由于台湾当局对台湾民众去大陆的高压封锁,在那坚忍受着思乡的煎熬,渡过了40多年妻离子散的痛苦生活。历尽周折,才于1988年6月踏上家乡的热土。老人百感交集,跪在家门口禁不住热泪盈眶。是啊!朝多年了,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家。找到了自己的亲人,又…  相似文献   

20.
黄平 《中国妇运》2007,(8):47-48
《人民日报》2006年9月13日的华东版,以"16个留守孩子的代理妈妈"为标题,在醒目位置刊登了一个农村小学女教师致力于农村留守孩子教育的大幅图片和事迹简要,在当地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