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利福 《前沿》2007,(8):225-227
西安事变是一个震惊中外的历史事件,它对当时及后来的时局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是什么原因促使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呢?本文试从主、客观两个方面来分析张学良将军在发动这一重大事件前思想演变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袁成亮 《长白学刊》2008,(6):110-112
1936年6月,张学良向中共提出入党申请。中共考虑到“逼蒋抗日”策略方针的落实,考虑到争取整个东北军的计划,考虑到张学良的个人安危,故没有批准张学良的申请,但同时作出了“拟将来许其入党”的决定。尽管这一决定没有得到共产国际的认可,却使张学良增加了对中共的信任,产生了某种归宿感,为其最终发动西安事变提供了心理支持。  相似文献   

3.
少帅张学良年轻时曾染上吸食鸦片的嗜好,也就是人们常说的抽大烟,最严重时需要打吗啡针度关,几近成瘾,可说尽人皆知。关于张学良何时染上毒瘾?如何染上的?有多种猜测,由于说法不一,成了张学良的一个谜。  相似文献   

4.
1946年11月,抗日战争胜利的第二年,被软禁了10年的张学良再次被迁移。飞机从重庆起飞,不断向东、向南,4个小时后落地,这时张学良知道,他已到了千里之外的台湾。  相似文献   

5.
青砖灰瓦,红柱画檐,庭院古朴幽深……这是古城沈阳在高楼林立的今天,还完好地保存着的一处清末老式建筑——张学良旧居。  相似文献   

6.
散木 《同舟共进》2010,(7):33-37
历史上,由于种种原因,一些曾叛变或失节的革命“叛徒”,其内心的痛苦或悔恨可能是人们难以察觉的。他们后来因此作出的某些行动上的忏悔,更是长期以来人们所陌生的。西安事变时,张学良身边就有这样一些人……  相似文献   

7.
少帅张学良2001年因病在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有人总结他的养生之道有如下几个方面,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8.
李春科 《春秋》2009,(6):46-48
我是学中医的。民国9年(1920年),我买进了500多银元的中草药,打算在农历十月初一正式开业。不料,头一天晚上,“老占东”这伙人就进了佳木斯城,所以,我对这个日子记得很清楚。  相似文献   

9.
今年是九一八事变80周年,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前后的历史作用和九一八事变的前因后果及东北人民反抗日本侵略的英勇斗争,仍是人们感兴趣的话题。由辽宁张学良暨东北军史研究会和张氏帅府博物馆主办的张学良与九一八事变国际学术研讨会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有意义的研讨,取得了一些有意义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在当今的台湾,似乎已很少有人关心和了解曾经的少帅张学良被软禁之地——“禅园”了。相较于许多人头攒动的知名景点,这个如今已改作花园景观餐厅的“禅园”甚至有些车少人稀、门庭冷落。如果不是特别留意,匆匆的过客很可能会与这个不起眼的挂着黄色题匾“禅园”的门庭擦肩而过。  相似文献   

11.
王充闾 《辽宁人大》2008,(11):48-48
张学良将军幼读私塾,曾就学于六位名儒,打下了深厚的古文功底。他不仅精通书画,而且,诗也写得很好,与诗人、书画艺术家素有广泛的交往。 1933年他被迫辞职,赴欧洲诸国考察,翌年1月8日乘船回国,历时八九个月。著名诗人柳亚子与他相会于南京,曾有诗相赠:  相似文献   

12.
从张作霖宣布东北自治到“九·一八事变”期间 ,张氏父子为了加强东北边防安全 ,根据自建自营方针 ,制定了庞大的铁路修建计划 ,并不顾日本多方阻挠 ,努力将其付诸实施。经过近十年努力 ,打破了东北铁路长期由外国控制的局面 ,为加强东北边防安全奠定了较好基础  相似文献   

13.
张学良是伟大的爱国者,他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祖国的统一大业。在其国家统一观的形成和实践中,始终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他对国家统一的认识和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的抗日战争历史上 ,有两位功勋卓著的将领。一位是国民党的上将张学良 ,他发动了西安事变 ,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另一位是后来成为共产党的上将的吕正操 ,他创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 ,领导了令敌人谈虎变色的地道战和地雷战 ,被张学良戏称为“地老鼠”。这两位抗日名将 ,又有着诸多的相通和相同之处。如 :都是辽宁海城人 ;都是东北讲武堂毕业 ,张学良是一期 ,吕正操是五期 ;都是积极的抗日派———为抗日 ,吕正言改名为吕正操 ,意思是要操练军队打日寇 ;也是为抗日 ,张学良不顾性命发动了西安事变。最是有特色的 ,他…  相似文献   

15.
张学良决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那种军阀,他可以为了中华民族的利益牺牲自己的一切。虽然他曾被国人斥为“不抵抗将军”,但他本质上却是一个极为真诚的爱国者,并为全民族抗战的爆发做出了极为重要的贡献。他和杨虎城将军共同发动的西安事变成了中国由内战转向全民族抗战的转折点。没有西安事变的发生,中国近现代历史的发展显然会是另外一个样子,而且对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是没有任何好处的。  相似文献   

16.
1935年冬,李克农随长征北上的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后,正是全国形势非常严峻时刻。日本军国主义利用国民党统治者的不抵抗主义,从“九·一八”事变后,不停地向中国进攻,企图独占中国。中共中央在陕北多次研究了全国的政治形势,提出了建立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  相似文献   

17.
18.
谭献民  文斌 《长白学刊》2007,(5):123-125
从"拥蒋反共仇日"到"逼蒋联共抗日"的嬗变,绝不是张学良一时的思想冲动,而是他决心抗日,致力于祖国统一,苦苦探索所找到的一条正确的道路,是为民族不惜牺牲东北军团体和个人生命的崇高境界,是其爱国主义思想上升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张学良思想的转变,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和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体现了人民的意志和愿望,为中华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中国历史上千古不朽的卓越人物。  相似文献   

19.
李海流 《春秋》2013,(2):46-47
山东枣庄的中兴煤矿是由清朝洋务派领袖李鸿章上疏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所创办的官督商办的地方煤矿,距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百年中兴,百年沧桑,最早的由官僚、富商和地主合资的"山东峄县中兴矿局"是洋务运动的产物,几经演变,到了清朝末年,商办山东峄县(今属枣庄)中兴煤矿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民族工业的发源地之一,也是民族工业实行股份制的首创,它的盛衰见证了一段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窦应泰 《同舟共进》2008,(10):41-45
2001年10月15日张学良在美国檀香山史特劳比医院逝世后,国内媒体对张学良生前为什么不能回大陆一事,曾发表多篇文章。各种观点争论激烈,莫衷一是。时至今日,这仍是一个有待讨论和研究的重要话题。笔者拟从邓颖超致张学良亲笔邀请函以及张学良的复信谈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