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大规模的农民流动对村民自治产生了重要影响。比较流动农民与非流动农民参与其户籍所在地村民自治活动的状况可以发现,流动农民参与村民自治的程度远低于非流动农民,特别是在民主选举村民委员会的过程中表现得非常显著。当前,流动农民参与村民自治的成本在上升,而其意愿却在降低,这必然导致流动农民参与村民自治活动的减少。因此,在村民自治活动中,应充分考虑流动农民的自身特点和社会处境,为流动农民参与村民自治活动提供便利条件,并提高他们对参与村民自治重要性的认识,提高他们参与村民自治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2.
村民参与积极性不高、民主决策不到位、村干部缺乏治理乡村的积极性以及制度运作存在薄弱环节,是当前广东农村村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原因包括:村民自治制度可操作性欠缺、选举程序不够规范以及农村关系行政化抑制了村民自治的空间。建议加强对村民自治工作的领导,完善村民自治法规,规范和简化选举程序。  相似文献   

3.
村民选举权是法律赋予村民的一项基本民主权利。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及农村利益关系的日趋复杂,村民选举权利在一些地方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侵害,这不仅挫伤了村民政治参与的积极性,而且也破坏了村民自治组织的合法性,进而影响到农村社会的稳定。应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措施,建构相应的权利保障和救济机制,从而从制度安排上保障村民选举权利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4.
农民有序政治参与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它有利于增强农民参政能力,推进民主法治建设;有利于优化利益协调与整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有利于推动社会良性运行,促进全社会的诚信友爱;有利于增进决策科学性,促使社会充满活力;有利于缓解农村社会冲突,促进社会安定有序。当前,应以制度创新为基本内容,完善包括村民自治制度、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信访制度在内的政治参与相关制度,促进农民政治参与有序化。  相似文献   

5.
村民自治制度是在党的领导下形成的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制度。三十年来在以选举民主为基本框架下的村民自治制度,释放了广大农民的生产动力,促进了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但是,村民自治在实施过程中也暴露出了诸多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农村社会多元利益格局逐步形成的大背景下,如何促进村民自治的发展和完善已成为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发展中亟需解决的问题。以平等参与、共同协商为特征的协商民主对于完善选举民主和村民自治制度,解决村民自治"四大民主"困境具有重要的功能与价值,必将有助于推动村民自治的深入发展与有效实现。  相似文献   

6.
村民自治是我国农村地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村民委员会选举又是村民自治权的具体体现和载体.因此,村民自治的关键是切实保障村民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目前村委会选举中普遍存在选举程序失范现象,从而导致村民自治权受到侵犯.建立村民自治权利救济制度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7.
村民自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中国农村最广泛的实践。现行《村民委员会组织法》设计的村民自治是以村民委员会为核心,重选举而不重监督。在推行村民自治的初期,把重点放在村民委员会的选举上是必要的,因为选举代理人是民主的第一步。随着村民自治的发展,监督缺位的问题则凸显出来。山东省五莲县实施的“1+4”民主监督模式对村民自治的监督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是村民自治制度创新的重要实践。  相似文献   

8.
村民自治制度是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治保障,是广大农民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具体举措,它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也被实践所证明。这一制度在有效执行上还不够完善,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亟待解决。改革开放后,农民物质生活得到提高的同时,村民自治制度的有效实施出现了新的制约因素。面对村民自治制度的制约因素,要打破束缚,扫除障碍。通过对农村、农民思想以及村民自治组织的现状进行客观分析,找出村民自治制度的制约因素和解决策略,为村民自治这一长期的实践活动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9.
农民在政治现代化的进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在农民政治研究中,逐步形成了三种主要的研究范式,一是农民与国家政权建设范式,侧重于政治现代化进程中国家权力对基层政治社会的整合;二是农民与革命范式,20世纪农民政治的核心内容是农民与革命的关系;三是农民与村民自治范式,村民自治能够折射出国家与社会的重大关系,能够透视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过程。如何重新找回农民政治研究的自尊,这是农民政治研究面临的挑战与机会。  相似文献   

10.
村民自治制度下广东农村基层民主政治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我国颁布和实施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以来,广东农村在村民自治制度的多年实践中,基层民主政治有了长足发展。在民主选举方面,施行了村民自主参与和选举模式创新;在民主决策方面,建立了以村民为决策主体的民主决策体制;在民主管理方面,出现了多元民主管理主体和多样化民主管理方式;在民主监督方面,实现了村民对村干部及村务的有效监督。  相似文献   

11.
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问题,不仅直接关系到中止行为类型的划分,而且还间接影响到不同类型中止犯的认定标准。在德国,关于实行行为终了与否的判断标准,存在行为计划说、个别行为说以及全部行为说等学说。在日本,则存在主观说、修正的主观说、客观说、遮断说以及折衷说等不同见解。其中,全部行为说和折衷说较为可取。在我国,对行为是否实行终了的判断也应采折衷说,即应与是否需要采取积极措施防止犯罪结果发生以及行为人的主观认识内容联系起来作出判断。  相似文献   

12.
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整体上说就是党的先进性,因此永葆党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根本性价值,包括认同价值和促进价值;共产党人的先进性,从个体上说就是党员的先进性,因此永葆每一个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对强化军魂意识具有着主体性价值,包括中介价值、示范价值和保证价值;党的先进性和党员先进性是高度统一的,因此新形势下深入开展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是永葆共产党人先进性的现实基础,对我们强化军魂意识有着重要的发展性价值,包括基础价值和着力价值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先进性源于党的阶级性,但先进性并不等于阶级性。党的先进性体现在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的统一中,体现着时代特征。党的先进性需要通过制定正确政治路线和具体纲领来体现。党的组织路线服从、服务于政治路线。不同历史时期党员的标准、党员的成分体现出不同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纲领决定了必须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必须将思想建设置于党的建设首位,正确认识妥善处理吸收新社会阶层中优秀分子入党问题。  相似文献   

14.
委托作品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著作权归属是委托创作合同的重要条款。著作权归属约定的性质关系到委托人著作权的取得、受托人义务的履行以及双方利益的平衡。在债权形式主义的背景下,委托人通过委托创作合同取得著作权属于继受取得。由于作品的无形性和著作权登记制度的缺失,受托人移转著作权依赖法律推定。著作权从创作完成之日开始移转,委托创作合同的书面形式往往成为著作权移转的公示手段。但是委托人支付报酬的义务与受托人移转著作权的义务构成对价,并对法律推定的著作权的移转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5.
婚生否认之诉是人事诉讼程序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大陆社会伦理观念较为相近的台湾地区,其民法亲属编经过十余次修正,其亲属法日益与世界亲属法的潮流相融合。反观我国亲属法和民事诉讼法,仅就婚生否认之诉中适格原告问题仍无法达成一致。而适格原告是成功构建婚生否认之诉的前提。借鉴德国及我国台湾地区等成功立法经验和结合我国现状,论证我国婚生否认之诉的诉讼主体不仅限于夫、妻及子女,还应有条件的包括第三人。  相似文献   

16.
试论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原有的民法物权内容已不能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的需要,与现代民法相衔接的<物权法>的制订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广大学者对此各抒已见,而其中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完善也是学者们争论的焦点之一.本文从我国现行土地使用权制度的现状出发,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从而提出完善我国土地使用权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实现社会主义革命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奠定社会主义的制度基础离不开中国共产党艰辛探索和坚强领导。中国共产党坚持与时俱进,适时和科学地为共和国的发展选择道路,提供理论指导,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战胜千难万险,使共和国在社会主义康庄大道上不断由胜利走向辉煌。引领共和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取得新的成就,需要中国共产党居安思危,不断加强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8.
浅析电子商务对企业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网络中电子商务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及其在企业发展中的作用 ;适合发展电子商务企业具备的特征和当前电子商务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保证地方立法机关在地方立法中更科学合理地设定法律责任 ,立法者在拟定法律责任条款时 ,首先要体现地方立法的目的 ,同时 ,其内容的设定 ,还要体现出科学精神 ,具有可操作性 ,考虑该法在施行中的要求。但从我国现行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来看 ,仍存在法律责任条款不协调、缺乏衔接 ,法律责任条款过于原则 ,法律责任条款有明显空白漏洞等方面的问题 ,直接影响了地方立法的有效实施。针对地方立法法律责任条款存在的问题 ,应采取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衔接和协调、加强法律责任条款的量化、避免法律责任条款的空白漏洞等措施 ,完善地方立法法律责任的设定  相似文献   

20.
权利失效原则是大陆法系一项重要的司法判例原则,它有助于补充现有相关制度的不足,维护正常的社会交易秩序。权利失效原则适用的客体广泛,包括形成权、请求权和抗辩权等。适用于形成权,其法律效力是使权利本体归于消灭;适用于请求权,其法律效力是产生相对人的抗辩权。我国应在立法中体现权利失效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