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孙国华  方林 《法学杂志》2012,33(3):51-58
重视和做好社会矛盾化解是新时期、新形势下我国的现实要求,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社会矛盾实质上是最终受一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制约的社会关系、利益关系的矛盾,公平正义则是在这种物质生活条件下基本适合生产力发展要求的、达到一定平衡的从而能为大多数人认同为公平、正义的利益关系。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公平正义是预防和化解现阶段我国的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则,完善社会主义法制、厉行法治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预防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根本原则和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刘宗贤 《政府法制》2014,(16):57-57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普遍建立法律顾问制度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治国理政,是党在新时期、新形势下对各级领导干部基本素质提出的新要求,把法治作为开展工作、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真正做到以法治凝聚改革共识、规范发展行为、促进矛盾化解、保障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3.
袁军 《法制与社会》2011,(17):114-115
目前导致我国法院执行难的原因具有多重性和复杂性.应进一步增强人民法院民事执行能力,积极稳妥推进执行工作改革.同时加强人民检察院民事执行监督职能,加大执行监督力度,促进司法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强调,健全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制度,并提出了一系列重要举措。在过去的一年里,我省政法部门在创造安全的政治环境、稳定的社会环境、公正的法治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等方面取得了新成绩,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在省十三届人大三次会议召开之际,记者就如何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等话题,采访了部分省人大代表。  相似文献   

5.
程权  贲华 《法律与监督》2007,(12):31-33
党中央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有关和谐社会的价值理想需要一系列方针和措施来体现,其具体要求也必须通过有效手段来实施和保障。很多人首先会想到以国家强制力为后盾的法律,社会主义法本质上是全体人民意志的体现,但是体现未必意味着实现,  相似文献   

6.
这个世界从来不缺新闻。一年一度的高考刚过,但围绕高考发生的一系列事件却又一次将高考制度推向了舆论的风口浪尖。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实现公平正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生命线。和谐社会的安定有序必须以公平正义作为前提和基础。公平正义是法治的最终目的,是司法的最高追求,也是新时期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和殷切期待。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在全社会实现公平与正义,是实现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标、重要途径和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8.
柞水县人民检察院在县委及上级检察机关的正确领导下,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为全县社会稳定、人民共享和谐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9.
赵阳 《法制与社会》2012,(15):149-150
在社会转型时期,我国正在经历一个全方位的突破原有模式向现代社会转变的复杂进程。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利益格局调整加快,由利益冲突引发的治安问题增多,公安机关作为执法的重要部门,怎样实现法律直接关系到法治的实现状况、人权能否得到保障以及社会的稳定。用公平正义理念进一步规范公安执法工作,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立人民群众对于法律的信仰以及实现公安执法规范化、树立公安队伍的形象都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公安机关如何联系公平正义理念重新理解其角色定位、转变其功能,是当前社会转型期公安工作面临的迫切问题。  相似文献   

10.
中国律师——社会公平正义的使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洪波 《中国律师》2007,(12):4-4
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五项基本内涵中,最能代表其核心价值的是社会公平正义.而律师则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当之无愧的使者。什么是社会公平正义?亚里士多德说:社会公平正义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分配正义,二是校正正义。分配正义是指社会财富、荣誉、权利等价值在全部社会成员中得以公平分配和合理配置的正义:校正正义是指社会成员的  相似文献   

11.
李林 《法学杂志》2016,(5):1-16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开创治国理政新局面的战略高度,围绕全面依法治国这个主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战略,主要包括: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领域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全面依法治国是“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根本法治保障,是一项宏大系统工程,必须全面、协调、系统推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法治理论、法治体系“三位一体”;坚持党的领导,处理好党与法的关系,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  相似文献   

12.
一、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牢固树立司法公正理念 (一)司法公正理念是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悬社会主义法治的精髓和曼魂。是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等法治领域的基本指导思想。其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五个方面相辅相成,完整准确地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基于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是依据社会主义制度及原则形成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法治理念重要组成部份就包括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独立、司法中立、司法公开程序正义等人类文明演化过程中所推崇的普适性价值同法公正是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要全面准确理解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本质要求和深刻内涵,并坚持把司法公正理念贯彻到司法实践中。  相似文献   

13.
《中国司法》2008,(4):5-5
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扩大人民民主,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渠道,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发展基层民主,完善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推动城乡社区建设,深入推进政务公开、村务公开、厂务公开。发挥社会组织在扩大群众参与、反映群众诉求方面的积极作用,增强社会自治功能。  相似文献   

14.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是深化改革的目标。在政府主导下,社会组织协助治理社会。社会组织与政府和市场形成良性互动,推进社会公平。社会组织汇聚社会力量扶持教育,优化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趋向,实现全社会成员的起点公平。慈善公益组织关心公益事业和弱势群体,参与收入再分配过程,弥补贫富差距,扩大公平基础。政府购买服务提供更多就业机会,增加社会成员收入,实现收入分配起点公平。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应该是一个法治社会,而法治社会最基本的理念就是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法律的主要价值形态,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价值基础,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和主要内容,也是法律调整的根本目标,是协调各种利益、处理各种矛盾的根本尺度。没有公平正义,社会主义便会失去灵魂的支撑,失去自身质的规定性;没有公平正义,就没有安定有序的社会秩序;没有公平正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就会失去动力。因此,应将公平正义确立为和谐社会的基本法治理念。  相似文献   

16.
王敏远 《中国法律》2014,(2):8-10,71-73
我国新一轮司法改革已经启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为这新一轮司法改革确定了方向、目标及具体任务。对研究者来说,需要在正确认识这一轮司法改革的方向的基础上,首先研究这次司法改革所设定的目标,以便理解和落实司法改革的具体方法、步骤,顺利推进司法改革。基於司法能否成为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防线,对司法改革的整体目标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这个目标的实现,不仅需要对司法体制进行改革,而且需要其他相关制度的改革与之配套。因此,我们将以正在进行的信访制度改革为重点,探讨这次司法改革,如何进一步保障司法成为我国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防线,以切实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相似文献   

17.
社会公平正义取向下的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公正取向下,提高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更加注重社会公正,建设服务型政府,探讨我国政府公共服务改革的新思路、新方向,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更有很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略论和谐社会中的公平正义与法律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要具体化为处理各种具体矛盾和争执的法律规则,追求社会和谐也必然要求实行法治,法治中的法必须体现正义。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加强和重视对法的正义性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价值取向,长期以来,由于指导司法实践的法治理念处于一个探索、演变的过程,使司法实践中存在与公平正义法治理念不相一致的执法误区。本文探讨了当前在司法机关特别是检察机关中存在的十个执法误区及需要树立的新的执法理念。  相似文献   

20.
公平正义本来就是人类社会的固有属性,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就是一个追求公平、正义的过程,这已成为人类的共识和社会的普遍要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人类社会的不断探索和浴血奋战就是为了追求公平和正义。“不患贫、不息富、只息不公”。已成为人们的普遍道德观念和大众心理价值取向。人们追求心灵上的慰藉、现实中的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