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次上篇:从蓬勃兴起到初步发展一、部门经济法地位之确立二、早期经济法诸学说之理论争鸣三、初步发展时期经济法诸学说之统合下篇:从走向成熟到理性繁荣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经济法学之重构与反思二、新时期经济法代表性学说之考辨三、经济法基础理论共识之析出作为法学领域里的一个新兴学科,经济法学因应国家改革开放而迅速崛起,并在与经济立法、经济执法以及经济司法的互动中不断实现理论突破和创新,30多年来的诸多经济法理论命题和制度建构,契合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推动了中国经济转型和社会发展,促进了中国法学事业的发展和繁荣。历史分期是历史研究中常用的重要方法之一,对中国经济法基础理论的变革与创新进行研究,科学确定经济法学发展的分期依据至为关  相似文献   

2.
一、“九五”期间我国经济法学研究述评 “九五”期间,是我国经济法学研究深化拓宽、繁荣发展的时期。经济法学者以理性、客观、反思的学术态度,在承继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一方面加深对经济法基础理论中传统问题(如调整对象等)的研究,另一方面又不断拓宽研究视野,发掘和捕捉新的理论兴奋点和法制实践的热点问题。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法学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日益走向成熟,在以下研究领域取得重要进展: 1.经济法的本质和理念问题。在理论研究上,经济法的本质问题与经济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问题是密不可分的。各种经济法学说间…  相似文献   

3.
从1978年至2008年,中国的经济法学理论研究经历了30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其理论发展主要体现在厘清调整对象、从制度功能的视角研究经济法的地位,以"社会本位"为核心研究经济法基础理论、提出经济法学基本假设、宏观调控法制化的研究、税收法定原则与税收法律关系性质的研究以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反垄断立法研究。  相似文献   

4.
转轨经济法学学说是我国经济法理论研究的又一新成果,但学界也不乏对其合理性的质疑之声。因此,本文从对传统经济法观念的反思出发,通过对转轨经济法与市场经济法、民法以及行政法功能边界之划分来论证其存在的合理性,这对转轨经济法学本身及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都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李昌庚 《北方法学》2014,8(5):81-89
中国经济法学困境不在于以我国所定义的经济法内容本身,而在于经济法研究的经济法学出现了问题。经济法学其实是最具中国本土特色的部门法学,同时也是经济法学困境的原因所在。经济法学界研究路径转型对经济法学困境突破至关重要。通过学习和借鉴世界两大法系的务实禀赋,审视与检讨传统部门法划分理论,以一种非传统部门法划分理论审视经济法,包括但不限于以非传统部门法划分标准审视经济法的独立性、经济法划分的相对性、经济法回归到经济政策的法条解读或其他可能、经济法总论仅具有形式意义、经济法总论与分论是"形散而神不散"的关系等,这将是中国经济法及其经济法学的必然出路。  相似文献   

6.
经济体制转变中的经济法与经济法学的转变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为我国经济法和经济法学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发展条件,展现出了广阔的发展前景。本刊历来重视经济法基础理论和经济法学学科理论研究,自去年以来曾发表了刘国欢《经济法调整对象的回顾、评析与展望》,王健《经济法理论体系构成的核心》等论文。本期发表的王保树研究员的《经济体制转变中的经济法与经济法学的转变》一文,系统阐述了经济体制转变中的经济与经济学的转变特点和经济法学趋向成熟的理论问题,并对经济法学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本刊竭诚欢迎广大作者踊跃投稿,为把经济法基础理论研究这一专题不断引向深入而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7.
第九届全国经济法理论研讨会于2001年11月在厦门大学召开。会议代表对中国经济法学20年的发展进行了回顾与总结,对中国经济法学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并就研究中的部分前沿课题展开了深入而热烈的讨论。现将与会学者在本届研讨会中探讨的主要问题作一简要综述。  一、中国经济法学20年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一)对中国经济法学的总体评价  学者们普遍认为我国经济法发展经历了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的过程,经济法理论扎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践并推动着经济立法不断发展。经济法仍是新兴、发展中的科学,不论过去还是将来它都…  相似文献   

8.
一、“九五”期间我国经济法学研究概况 “九五”期间,是我国经济法学研究深化拓宽、繁荣发展的历史时期。经济法学者以理性、客观、反思的学术态度,在承继以前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一方面深化经济法基础理论中传统问题(如调整对象等)的研究,另一方而又不断拓宽研究视野,发掘和捕捉新的理论上的兴奋点和法制实践中的热点问题。这一时期,我国经济法学研究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日益走向成熟。主要特点表现在:其一,研究成果丰硕,理论深度加强。每年发表专业学术论文都在千篇以上,学术专著和教材都在十几部以上,其中不乏精品之作。其二…  相似文献   

9.
经济法学的十年及当前亟待解决的一些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众所周知,目前我国经济法学基础理论的研究进展缓慢,几乎限于僵局。那么怎样评价十年经济法学的发展状况呢?本文作了较为客观全面的总结,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经济法应该主要从经济管理关系的角度提出自己主体的概念和范畴”。  相似文献   

10.
2003年9月16日至18日,十三省市区法学会第十九次经济法学术研讨会在安徽黄山举行,现将会议提交论文及分组研讨中的观点简要综述如下:一、经济法基础理论关于经济法的主体问题。经济法主体理论制度是我国经济法学界近年来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会上,有代表认为部门法主体的特殊性不在于创造一种新的主体,而在于该部门法的调整任务、调整对象具有特殊性。在对经济法主体理论诸多学说分析的基础上,有代表提出了经济法主体应当划分为政府、经营者和消费者三类主体的新主张。代表们还讨论了社会中间层的经济法主体地位问题。有代表认为社会自律组…  相似文献   

11.
刘光华 《时代法学》2009,7(1):36-39
历经30年的发展,中国经济法学研究中出现了一个可喜的学术倾向,即学术研究重心开始从重述西方经济法理论结论转向了对中国本土经济法治实践的概括和总结,继而诞生了所谓“转轨(型)经济法”的理论和观点。但在这一理论转型过程中,不管是赞成的声音还是反对的观点中叉都充满着一些亟待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中国法史学基础问题反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现代法律史学是在传统法律史学和外来法律史学的双重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正确认识中国法律史学的学科性质,对完善这门学科的独立品格,促进这门学科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现代法学理论,特别是运用部门法理论去分析中国传统社会的法史材料,是中国现代法史学研究方法形成和发展的主要标志。但不应简单地用部门法理论、现代法理学的一般概念去比附评论中国传统法史材料,使中国法史学研究带上过分浓厚的现代色彩。应重视法史学研究的学术批评问题,提倡既非庸俗吹捧也非恶意贬低的高水平的独立评论。  相似文献   

13.
法科留学生与中国近代法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何勤华 《法学论坛》2004,19(6):82-90
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对法科留学生与中国近代法制的关系问题有了一些研究,但对法科留学生对中国近代法学所作的贡献,则还未系统涉及。本文分三个部分,对中国近代法科留学活动的展开,法科留学生在中国近代法学的诞生与成长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因法科留学活动而带给中国近代法学以若干特点与传统作了比较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论法政治学的创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卓泽渊 《现代法学》2005,27(1):3-13
法政治学在中国的创立具有现实和学理的双重依据,是历史发展的时代要求。创立法政治学学科的根据,在于法律与政治之间的密切关系,尤其是二者之间的交叉重叠关系。这种关系为法政治学的创立提供了最坚实的基础。本文拟对这一关系予以法政治学视角的初步研究,并进而论证法政治学的学科定位,历史发展和学科意义,以期为中国法政治学的创立,提供最基本的理论解说。  相似文献   

15.
刑事诉讼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研究方法和研究视角的限制,中国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走出学术困境,迎来法学研究的繁荣,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者应当在对传统的法学方法加以完善的基础上,引入社会科学的研究方法,从经验事实中提炼出有生命力的法学理论。为此,应当从中国问题出发,提炼出一些对中国问题具有理论解释力的概念和范畴;应当放弃那种动辄赞美西方法制、批判中国法制的研究态度,从中国移植西方法制的经验和教训中找到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应当从中国自生自发的司法改革中发现制度形成和生长的规律,从而发现那些真正有生命力的制度,并提出中国的法学理论;应当纠正那种过于重视引进西方证据概念和证据理论的倾向,从中国的司法哲学、法律史和法律实践中发现证据规则,形成自己的证据理论。  相似文献   

16.
左袖阳 《中国法律》2008,(6):32-34,98-102
2008年是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年初以来学术交流活动频繁举行,学术成果纷呈。整体来看,对学科基础理论在固有的基础上进行了深化,对学科前沿问题则进行了多层次、全方位的探讨。  相似文献   

17.
肖鹏 《政治与法律》2020,(2):150-161
法家思想集大成者韩非子的“以法为本”思想相对于先秦其他士人的相关思想而言,在理论上更加完备,付诸实践则更加易知易行。其“以法为本”思想以普通大众所具有的自利之心为内在根据,以法律制定的现实性与正当性为基础,以法律适用的统一性与平等性为保障,具有逻辑自洽性。其反对崇古,坚持治国应务法而不务德;反对“势治”和“术治”,坚持“以法为本”,将“势”和“术”统一到“法”中;反对君主“释法用私”,强调君主严格守法,具有历史合理性和进步性。韩非子“以法为本”思想具有有利于我国当前法治建设中依法行政、正确理解与践行德法并举、完善立法的理论养分,应加以借鉴和吸收;其不当之处体现在以维护君主专制统治为出发点和归宿,完全否定道德的作用,在实践中导致人治和对民众利益的践踏,不利于法治发展,也无益于国家治理。  相似文献   

18.
中国经济法学总论30年研究:关键词视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管斌 《北方法学》2009,3(4):54-70
经济法是现代法,极少有现代化与传统冲突的痛苦,其开放性和对新观念、新理论的强劲吸纳能力,便于从现代化的理论和实践中获得支撑。中国经济法学总论30年研究表明,在我国传统、现代与后现代的共时性存在的具体语境下,经济法总论重在探究市场与政府、经济与法律、私法与公法这三对关键词。经济法既是“有关经济的法”,又是“经济法”。认真对待经济法,就必须克服“中国式”市场与政府、经济与法律、国家与社会、科技与财政等种种挑战,介于经济私法与经济公法、经济学与经济政策、经济行政与经济行政政策、传统与现代等横切面之间进行研究。经济法应主要作为法律科学而不是法律部门,经济法理论应由“小经济法”转向“大经济法”。这种“否定之否定”的角色转型,有助于解决“中国经济法学向何处去”的问题,真正面向中国社会的真问题,与西方经济法学前沿理论开展有建设性的对话。  相似文献   

19.
宏观、微观经济法理论及体系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卢炯星 《现代法学》2006,28(5):87-9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加入WTO后我国政府职能的转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经济法理论需要新的发展。需要从经济法调整宏观经济关系和微观经济关系着手,建立宏观、微观经济法的理论及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大陆刑法学的精神现象,同时也是中国大陆刑法学的学术心态,是我们应予以正视的一个问题。虽然精神现象或学术心态不是刑法学术的"本体"问题,但却直接影响乃至决定着中国大陆刑法学的"本体"的现状与前景。自大与自卑是中国大陆刑法学两种对立交错的精神现象,其所带来的是中国大陆刑法学的"自弱"。中国大陆刑法学者务实于中国自己的现实问题,并在解决中国自己的现实问题中形成自己的概念、范畴乃至命题,是中国大陆刑法学的"自强"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