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属于布莱尔个人的时代并未结束,他的新头衔是:中东问题特使英国现任首相布莱尔于6月27日正式辞职,继任者是现工党主席布朗。执政十年,布莱尔苦苦上下求索“第三条道路”,结果遭遇内部逼宫,黯然提前离场,令世人诧异。  相似文献   

2.
布莱尔和英国工党政府在科索沃危机中扮演了一个十分引人注目的角色:对南联盟采取异常强硬的态度,是美国最积极忠实的伙伴,甚至在某些方面扮演着“推动者”有‘滞头人”的角色。在推动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策划军事干预科索沃危机的过程中,布莱尔不仅幕前十分卖力,而且还通过幕后操纵,争取法德以及其他持怀疑态度的欧洲领导人站到自己一边来。英国在争取派遣和使用地面部队方面表现得最为积极和坚决,在反对停止轰炸和空袭方面则最为顽固不化。布莱尔和英国工党政府何以表现得如此“积极”和“强硬”呢?所谓“道义”和人权原则是布莱尔外…  相似文献   

3.
米尔本是布莱尔最亲近和信赖的朋友之一,英国政界“布莱尔派”的领军人物,对英国的地方分权、福利制度未来走向,公共服务体系改革等都与布莱尔抱着相似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杨川 《瞭望》2005,(26)
为了成功举办这次峰会,英国政府与苏格兰当局从各个方面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早在今年3月,由布莱尔倡导成立的“非洲委员会”就公布了一项雄心勃勃的“振兴非洲”计划,之后从5月底到6月中旬,英国首相布莱尔在峰会召开前对意、美、俄、德、法等国进行旋风式的外交访问,以期寻求他们对非洲债务和全球气候问题上的支持。除美国外,布莱尔在这两个问题都得到较为满意的回应。  相似文献   

5.
严锋 《瞭望》2003,(25)
美国总统布什6月18日为其他受指责的盟友、英国首相布莱尔辩护,声称英国舆论有关布莱尔夸大伊拉克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威胁的指控“根本不是事实”。此前,6月17日,英国议会下院外交事务委员会决定展开正式调查,以确认布莱尔首相在这个问题上是否蓄意误导议会和国民。布什自己目前也正受这一问题的困扰。美国参众两院的有关委员会均已宣布计划,准备对有关问题分别展开调查。  相似文献   

6.
英国首相布莱尔的夫人切丽·布莱尔,花钱真是“抠门儿”,据报道,她热衷于从网上购买二手的便宜货。一次她以九十九便士的低廉价格给儿子买到一只小闹钟,当卖者得知对方是首相夫人后,惊讶得目瞪口呆。  相似文献   

7.
伊拉克战争目前处于胶着状态,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政治前程也欠明朗。不少英国人开玩笑说,美国总统布什这么热衷于跑到别的国家变更政权,没准儿萨达姆还没倒,布什先把布莱尔给弄倒了。在希腊神话中,有一个英雄名为阿喀琉斯,他除脚踵外,全身刀枪不入,然而就是脚踵这一致命弱点,最后要了他的命。人们说,伊拉克战争,正成为布莱尔政治生涯的“阿喀琉斯之踵”。  相似文献   

8.
由于个人威信受到重创,即使布莱尔不“下课”,他也难有作为9月7日,英国朝野上下翘首以盼,期待首相布莱尔作出一项明确决断:宣布他辞去工党党魁和首相职务的明确日期,以尽早结束英国政坛目前的混乱局面。然而等来的却是:布莱尔重申他会在一年内辞职,仅称今年9月召开的工党年会将是他以(?)魁身份参加的最后一次年会,但仍  相似文献   

9.
5月10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辞去工党领袖职务,并将于6月27日辞去首相职务。此举意味着英国政坛“布莱尔时代的终结”。英国政局今夏也将失去往年的平静气息,进入一个剧烈动荡的时期。10年前的5月2日,43岁的布莱尔领导工党以压倒优势赢得大选胜利,成为自1812年以来英国最年轻的首相,并且在唐宁街10号一住就是10年,连续3次赢得大选。这10年中,英  相似文献   

10.
保守党自撒切尔夫人后就没能再找出个镇得住本党阵脚的人物,第二大反对党自民党把目标锁定为“有效的反对党”;工党内部“有巨大的不满却无政变的阴谋”。布莱尔面临的形势可谓有惊无险,因而他可以大声高呼“没有倒挡”。  相似文献   

11.
从布朗首次访美“不卑不亢”的表现,表明新政权奉行更为“均衡”对外政策布莱尔执政期间,“自由干涉主义”在对外政策中滥用。英国参加了北约对科索沃的空袭、追随美国发动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这些政策造成负面的效应日益显露,驻伊英军深陷泥潭难以脱身,受到国内朝野一致批评。  相似文献   

12.
梅鸥 《瞭望》1998,(50)
回顾全球经济形势,不能不关注美国和西欧盛行的“第三条道路”热。这股浪潮中,居于潮头的扛旗人物,是美国总统克林顿和英国首相布莱尔。何为“第三条道路”“第三条道路”亦称“中间道路”,是指美国民主党和西欧左翼政党为解决当今全球化时代出现的各种问题而提出的一...  相似文献   

13.
长达16年的“科尔时代”结束之后,有人说,推动欧洲建设的“法德轴心”将要被“法德英三角”所取代。这种说法来源于一个简单的推理:既然“法德轴心”已经运转失灵,而德国新总理施罗德具有亲英倾向、与英国首相布莱尔的政治见解接近,因此,在未来欧洲事务中法德关系...  相似文献   

14.
英国大选业已结束,赢得历史性第三任期的工党领袖布莱尔已完成组阁。但如今的布莱尔已非8年前那个志得意满的年轻首相,至少对于一个在议会的多数席位已由161席降至67席的执政党领袖来说,外部环境已大不相同。首先,大选胜利并未给布莱尔带来太多喜悦。大选刚刚结束,布莱尔的后院就已着火,工党内部不少党员认为他应该为工党议席的减少负主要责任,要求他下台的呼声不断。布莱尔内阁中一些资深成员向其施压,要求他在18个月内下台。一些部长级内阁成员警告布莱尔,由于伊拉克战争后人们已对他失去信任,他不可能继续当三四年首相。  相似文献   

15.
英 国首相托尼·布莱尔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发表新年致词 ,对英国在21世纪的国际地位和影响表示充满信心和希望。他说 ,“有人可能会预言随着我们帝国的消失 ,英国将逐渐淡出 ,被美国、俄罗斯或中国这些大国所压倒。但是 ,在我们进入下个世纪时 ,我认为我们有一切理由对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 ,对英国人民的聪明才智充满信心 ,相信英国可以成为21世纪的典范”。那么是什么东西使布莱尔首相对21世纪英国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抱有如此的信心和希望呢?这恐怕同英国近年来的经济情况及其在国际事务中“不俗”的表现不无关系。近年来英国的经济…  相似文献   

16.
伊拉克战争已经结束两个多月了,战争的发动者和预期最大受益者——美国和英国——恐怕在感受到胜利者滋味的同时,也尝到了尴尬的滋味。特别是布什和布莱尔这两位“战争英雄”,正在为获得“英雄”桂冠而付出沉重的代价。伊拉克战争所留下的诸多后遗症正在不断地袭击美英两国,并且已渡过潜伏期,症状趋于表面化。  相似文献   

17.
伊拉克战争     
《瞭望》2003,(46)
当地时间3月20日凌晨5时,刺耳的枪声和警报声划破了巴格达夜空的宁静,以美军为首的代号为“斩首”行动的空袭开始,伊拉克战争爆发。4月10日,美国总统布什和英国首相布莱尔宣布“萨达姆政权已经被推翻”。但战争似乎并不以美英的意志为转移,愈演愈烈的恐怖袭击和各种偷袭活动,正在使美国重蹈在越战的覆辙。  相似文献   

18.
“创意产业”(Creative Industry)又叫创意工业、创造性产业、创意经济、文化创意产业等,其概念是在上世纪90年代由英国最早提出,当时为了鼓励和提升英国经济中人的原创力和贡献度,英国首相布莱尔组织成立了“创意产业特别工作小组”,并将创意产业定义为:源自个人创意、技巧及才能,通过知识产权的生成和运用,用潜力创造财富和就业机会的活动。  相似文献   

19.
应中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的邀请,7月20日呈23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对中国进行了正式访问。布莱尔此次中国之行是他自1998年10月首次访华后第二次到访中国,也是他第二个首相任期内首次踏上中国大地。  相似文献   

20.
英国:合力传播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越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越重视传统价值观的作用布莱尔任英国首相时说过,“英国是一个多民族、多种族、多文化、多宗教、多信仰的国家,英国的历史和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珍视自由,宽容、开放、公正、公平、团结、权利与义务相结合、重视家庭和所有社会群体等英国核心价值观。”多年来,英国政府、学校和社区民间组织在树立和落实“英国核心价值观”方面部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