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姜素勤 《理论探讨》2005,(6):99-10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我们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坚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明确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大意义,坚持以人为本,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以法治为保障,大力弘扬中、外优秀文化,注重中国革命传统教育与时代精神的有机结合,将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精神文明教育和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全过程,并充分发挥领导干部的表率作用,团结和动员全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  相似文献   

2.
士邺 《求知》2002,(11):70-72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的极为重要的任务,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一论述深刻揭示了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正处在大变革、大转型和大发展的历史新时期。经济社会的健康和谐发展既需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引领,又需要日趋完善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制度的规范保障,更需要赋予现代文化和现代制度以精神灵魂的现代中华民族精神的有力支撑。为此,我们要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科学有效地解决新时期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培育的目标制定和体系建构问题,创建日趋完善的现代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培育平台,在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的同时培育具有新的时代特征的现代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4.
民族精神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是一个民族实现共同理想、目标的精神支柱。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开拓创新、诚信守法、务实高效、团结奉献”的深圳精神是民族精神在深圳的具体表现形式。大力培育和弘扬深圳精神是全面贯彻十六大精神的客观要求,是深圳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内在需要,也是深圳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在中华民族绵延悠久的历史进程中,中国人民培育、继承、发展起来了伟大民族精神,这就是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伟大民族精神是体现中华优秀民族文化的思想精粹,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前进的精神动力。伟大民族精神具有历史、现实和未来三重维度,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的发展进步,深刻影响着当代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伟大民族精神具有时代价值,始终弘扬伟大民族精神,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以及为世界文明发展提供"中国方案"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政治报告中提出要“坚持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的重要命题,并要求“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本文认为,亦应将其纳入干部教育的全过程,这是提升干部整体素质,促进干部队伍成长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7.
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这里强调的是“极为重要”,而不是一般的重要。既然是极为重要的任务,就要有极为深刻的认识,就要采取极为有力的措施,就要取得极为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民族精神。民族精神的形成,是自然环境、生产方式、思维方式和思想文化观念综合作用、长期积淀、不断塑造的结果。当代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一种特定形态,有其特殊的历史背景、现实基础和时代内涵。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更有其特定的方式。只有完善当代中华民族精神的建构方式,才能真正做到既坚持弘扬民族精神,又培育适应时代需要的新型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是历史继承性和时代实践性的完美统一,这就决定了我们当代民族精神的建设必须扎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火热实践,必须反映和回答时代提出的新鲜课题。中国当代民族精神的内涵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包括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具体内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将贯穿社会主义建设的全过程,需要我们在继承自身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广泛吸取外来文化的先进成果,动员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10.
宗教积极因素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需要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需要调动社会的一切积极因素。宗教是我国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许多有助于民族精神弘扬和培育的积极因素,应该发挥这些积极因素,使之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重要战略任务,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客观要求。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长期以来我们党所倡导的“弘扬民族精神”变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就是要从新的时代发展要求出发,把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创新有机地统一起来,使中华民族精神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真正成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精神动力。  相似文献   

12.
和谐社会视域中的文化冲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外来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冲突;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冲突;主流文化与多样文化的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不仅制约着和谐社会文化的发展,而且关系着和谐社会建设的未来。妥善处理文化冲突,实现文化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探讨和解决的现实课题。为此,要注重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融汇世界文明成果;重视文化价值理性,统筹经济文化建设;培育和谐文化生态,建构良性互动机制。  相似文献   

13.
原方  崔建国 《理论探讨》2005,1(4):161-163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领导全国人民历经革命、建设和改革,在弘扬传统民族精神的同时,培育了新时期的中华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4.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存在和发展的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对民族的每个成员的成长与进步,具有十分重要和深刻的影响。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和信息网络化的形势下,能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发挥民族精神的功能,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命运。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的丰厚滋养和突出优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明确其教育的重要性、抓住其教育的关键点、提升其育人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井冈山精神是全党全国人民的宝贵精神财富和政治优势,也是构建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源泉。弘扬井冈山精神,对于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灵魂,培育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精髓,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王佐书 《民主》2008,(3):8-8
代表们一谈起春节、中秋节等重大传统节日,思绪万千。大家深情地说,这些节日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和情感,承栽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和思想精华,它是维系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的重要精神纽带,是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宝贵资源。中国传统节日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具有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弘扬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试论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特征》(焦国成)《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广东 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 执笔:蒋斌、周薇)《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梁周敏)《秉承奥林匹克理念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彭永捷)《地域文化研究与弘扬民族精神》(雍际春)《民族精神:民族文化的灵魂》(方雪松)《弘扬民族精神是文艺工作的崇高使命》(刘彦武)《优化民族心理弘扬民族精神》〔杨丽霞)《民族精神与先进文化一脉相承》(蔡文学)《爱国主义—中华民族精神永恒的旋律》(魏正君)《我眼中的中华民族精神》(任娅娜)《昨日重…  相似文献   

19.
《党政论坛》2014,(4):4-4
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30日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研究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强调,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关系“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要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推动文化事业全面繁荣、文化产业快速发展,不断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朝着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不断前进.  相似文献   

20.
刘春梅 《学理论》2012,(35):336-33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强大精神支撑,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有利于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而促进当代大学生实现全面发展,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对弘扬和培育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时代意义进行了认真阐述,并对新时期弘扬与培育大学生中华民族精神的有效途径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