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是中国实现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主力军,国企民企资源整合符合企业做大做强、混合所有制改革和打造世界一流企业的内在要求,国企民企资源整合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各个阶段产生影响,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产生,同时,企业的创新行为促使国企民企间实现更高层次的资源整合。中国的国企民企资源整合与创新发展的内在互动耦合机制的构建,有利于"国企民企资源有效的整合→促进企业创新水平提高→形成企业更高层次的资源整合→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能力升级→促进中国国民经济稳定持续增长"这一良性循环逻辑链条的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2.
陈淮 《理论视野》2003,(4):28-31
近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投资主体。许多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正在从依靠自身积累的发展为主转变为对社会资源进行“再整合”的发展为主,从增量投资的贡献者转变为对存量资源重组的组织者。民营企业通过产权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不仅实现了自身的发展壮大和竞争力的增强,而且进入了许多原来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领域。 一段时间来,人们对民营企业参与产权购并有较多的不同看法。当前,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  相似文献   

3.
在民营银行市场准入放行还是缓行的 舆论声中,从重庆传来消息:由力 帆集团等16家重庆民企共同出资 10亿元,即将组建一家民营银行。 发展民营银行被许多经济学家认为是加大金融对农村、中小企业和服务业支持力度、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的一荆“良药”。有人概括为“大对大、小对小、公对公、私对私”的逻辑,即“大银行为大企业服务,小银行为小  相似文献   

4.
关于民营企业参与国有资产重组的策略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的民营企业已经发展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投资主体,许多具备一定规模的企业,正在从依靠自身积累发展为主转变为对社会资源进行“再整合”的发展为主,从增量投资的贡献者转变为对存量资源重组的组织者。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企业运营的成功,从行业分类来看,民营企业通过产权收购、参股、控股等方式参与国资重组以实现自身的发展壮大和增强,在竞争过程中,应着重解决好以下几个方面的策略问题。1·民营企业参与国有资产重组要有合适的内外环境一要有保护民营企业合法权益的法律和政策环境。目前国内民企的法律环境还不太好,《公司…  相似文献   

5.
民营企业通过对国企实行购并,尤其是通过收购已上市企业的国有股权从而进入资本市场和相关经济领域的现象已引起了广泛关注。推动民营企业收购、控股已上市国营企业进而扩展至末上市国营企业,有利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对国企改革、结构调整、资产整合都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6.
最近,理论界谈到企业兼并问题时,对兼并过程中的产权转移、资产流动、生产要素组合等问题注意较多,但对企业兼并中人的工作却研究不够。应当看到,人的工作是全部企业兼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方面,我们目前所搞的企业兼并是在劳动制度、人才市场、竞争机制等尚不完备的条件下进行的。因此,职工选择企业和企业选择职工这种“双向选择”还不能在企业兼并过程中充分发挥作用。一般说来,被兼并企业的职工是随着资产转移全部流向优势企业。这种“同时全部转移”就决定了人的工作同  相似文献   

7.
私有制作为家庭、阶级、国家等组织所产生的社会基础,是人类社会长期演进自然选择的结果。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的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重新认识和发挥各种所有制的积极作用,突破姓公姓私、姓国姓民的所有制偏见,消除所有制的鸿沟和障碍。  相似文献   

8.
都是经营者,但在民营企业和在国有企业肯定感受不同。如果一个人先后承担过上述两个角色,对这种差异的感触相信会更深。本期的两位叙述者;一位从民企迈进国企,虽不乏信心和魄力,但种种出人意料的问题让其感慨良多;另一位从国企来到民企,顿觉如鱼得水。虽属个人感受,但颇具代表性。这种角色互换带来的落差。从一个侧面提示着深化国企改革的诸多要旨 拥有千万资产的民企华光蓄电池有限公司的老板闫杰生,在哈尔滨市委组织部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国企经营者的尝试中,成为濒临破产的哈尔滨蓄电池厂(简称“哈蓄”)的新厂长。在上任9个月…  相似文献   

9.
经理:这个企业我不能贪为己有,它千真万确是村集体的。村委会:这个企业戴了我们集体的“红帽子”十多年,现在一定要还其真面目。工商局站到了村委会一边,裁定该企业姓“私”。经理不服认定,诉至法院要求撤销工商局的认定。嵊州市华联家用电器工业公司突然象烫手的山芋,谁都怕碰手。这到底怎么回事?它到底为谁所有?这起纷争意味着什么? 这起蹊跷的因企业性质姓“公”姓“私”之争走上公堂的讼案,在案发地——浙江省嵊州市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个企业的离奇身世从“华联”的身世,人们可以看到有  相似文献   

10.
新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推进和产业结构调整的日益深入,国内企业收购与兼并的行为日渐活跃。相对于上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的企业购并,目前中国境内,企业实施善意收购的表现十分突出,收购行为成功几率迅速加大,堪称近期收购兼并活动中的亮点。  相似文献   

11.
对于资不抵债、严重亏损却又不能破产的国有企业来说,寻求市场兼并是最好的出路。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企业主管部门只愿意对同样具有国有性质的优势企业“抛绣球”,即只允许在国有企业兼并国有企业时,可以享受“挂账停息”和“分期还本”的优惠政策;而当民营企业兼并国有企业时,却不享受同等待遇,反而要一次性地替被兼并国有企业还清所有债务。于是,在巨额“聘  相似文献   

12.
最近,从北国冰城哈尔滨传来两条略带春意的讯息:一条,江苏南京的著名大型民营企业雨润集团酝酿收购大型国有企业哈尔滨肉联厂, 《大公报》“黑龙江专刊”日前已报道了这一讯息。此报道特别提到:为实现顺利收购,雨润集团明确提出了“三不变” (企业原注册地不变、纳税地不变、经营行业不变)、“三相信”(相信地方政府、相信原国企经营群体、国企广大员工)和“两个保证”(保证员工收入逐  相似文献   

13.
张铁军 《理论探讨》2006,2(2):32-33
一、以民间商会为视角,探讨当前中国政治发展的进程与目标定位商会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是“工商界的民立社团法人”[1]。“民间性”、“自律性”和“经济性”是民间商会的本质规定性。市场经济的主体是企业,企业虽然要接受政府的行政法规,但在法律上和经济上是独立于政府之外的。  相似文献   

14.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对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第一 ,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历史虽短 ,但从一开始就较为广泛地参与国际市场分工 ,遵循国际运行规则 ,而且高新技术企业在企业机制、产权关系及其经营环境上 ,具有某种得天独厚的、传统国企和家族化民营企业所难以比拟的优势 ,能带动作为基础的传统产业的发展。这一带动包括了从企业经营理念到文化再造、市场驾驭和制度革新、企业物力资源重组与人力资本开发等涉及现代企业创新的各个方面。可以说 ,高新技术企业及其整个产业的状态 ,已经成为人们判断基本经济走向和市场景气与否的重要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5.
高友清  周梦榕 《侨园》2002,(5):20-21
博士是知识的精英,企业是生产力最活跃的地方,博士在企业中从事科技研究和新产品开发,必将大大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和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其价值不言而喻。“产业博士,请你在国企留下来”。这是企业的呼声! 傅士迷恋“象牙塔”人事部门按博士所从事的工作性质、环境和所处的地位,将博士相对应地划分为“产业博士”和“学院博士”、“老板博士”和“打工博士”、“国企博士”和“民企博士”等。据了解,武汉90%左右的博士集中在高校和科研院所,产业博士不到200名,在国企的只有几十人,主要集中在武钢等大型国有企业。武汉人事部门近日提供的消息称,武汉高校今年毕业的1200多名博士研究生中,有近千名选择留校工作。  相似文献   

16.
《瞭望》2006,(35)
国企体制弊端,以及国企改革的必要性,经历了28年改革之后,今天我们已无需多言。所谓国企产权改革,究其本质,即通过市场资金对企业国有资本的介入,改变企业资本结构,以此彻底改变多年来“企业属全民,全民不负责”的国企经营尴尬现实。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化、市场化、信息化、多元化的时代,宏观经济每次波动,民企是"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定程度上说,"中国奇迹"是释放民营企业活力和解放民营企业生产力的结果,于是有了"中国制造"的国际地位。民企的发展需不断创新,才会在波谲云诡的市场中立足。民营企业的创新机制中必须进行激励机制的完善,在更加开放的市场中培育核心竞争力,是可持续的关键之道。  相似文献   

18.
汤礼春 《侨园》2012,(8):56
《百家姓》上没有“让”姓记载,但在中国的土地上,又确有为数不多的“让”姓存在.这“让”姓何以源来,几百年来在中国民间一直是个谜.笔者最近在湖北老河口市妇幼保健院让庆秋医生家中,终于得以解开这个谜.年近古稀的让庆秋医生告诉我:“让”姓系明惠帝建文皇帝之后.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最活跃的民营经济,在实力日益壮大的同时,也面临成长的“烦恼”。 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院长刘伟教授说,目前有“三大困惑”摆在中国民营经济面前,需要企业家思考和探索。 第一个困惑是在产权制度上,是界定产权还是不界定产权。刘伟说,相当一批民营企业在发展的时候,产权没有界定到自然人,它是以家族和家庭为单位的,夫妻之间、兄弟姐妹  相似文献   

20.
兼并,这种长期被视为资本主义特有的弱肉强食现象,随着企业改革的深入,堂而皇之地进入我国经济生活中来。据有关部门介绍,企业兼并已形成一股浪潮,遍及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到目前为止,全国至少有1500多家企业在竞争中被兼并。 一些敏锐的经济学家指出,不管今天的这种兼并如何粗糙,如何有待完善,但它本质上是一种产权的转移,是向现行所有制下模糊不清、凝滞不动的产权制度的直接挑战。因此,兼并也就较之前一阶段“简政放权”、“两权分离”等措施,更接近我们这场经济改革的最终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