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中国四十年的改革开放,是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人权本质上是市场经济体制所需要的社会规范体系。一方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运行要求平等保障个人的自由权利;另一方面,市场经济所导致的贫富差距扩大要求保障社会成员的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并将对各种弱势群体的保护需求纳入人权保障的规范体系。中国四十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历程表明,市场经济体制是推进中国人权保障发展的内在动力。  相似文献   

2.
李广信 《理论导刊》2005,(11):26-27
劳动力产权是劳动者主体对劳动力的最高占有关系和权利,不同的制度环境中,劳动力产权的实现程度直接与资源配置的效率相关,传统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强调集中统制产权,未能确立自主的劳动力产权,导致劳动者主体效率缺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资源配置的要求,通过劳动力资本化的途径确立和实现劳动力产权,是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实现劳动者经济权益的有效选择。  相似文献   

3.
职业道德是由社会经济状况决定、并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而发展的。当前,职业道德建设要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研究新情况,探索新规律,着重处理好以下五个关系。 一是权利与义务的关系。深化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消除权利与义务的分离,实现权利与义务的统一,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忽视或践踏人的权利是违背社会主义法律的,也不符合社会主义道德的要求。同样,不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与义务,  相似文献   

4.
诚信的缺损与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作为一个将诚信的美德传扬了两千五百年的民族,在今天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却 遇到了所谓“诚信危机”的困窘,其成因是多方面的。重建诚信对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加 入WTO融入世界经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概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理论是建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劳动关系基础之上的劳动关系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劳动关系是在国家、社会、企业、劳动者根本利益一致的基础上,劳动关系双方有着不同的具体利益要求,但权利与义务相对均衡的劳动关系;是能够将劳动关系各主体的  相似文献   

6.
市场经济运行的主体包括资本产权和劳动力产权。劳动力产权是市场经济劳动者地位、身份、权利、利益的根本性基础。劳动力产权是指劳动者作为其劳动力的所有者时受益或受损的行为权,或者说,劳动力产权是受法律规定的各项权利和法律保护的利益和负利益的总和。它是一组权利的组合,一般由劳动力所有权、占有权、使用权、支配权等“四权”组成。其中,劳动力所有权是主体对劳动力的最高占有关系和权利,其意义在于解决在某一社会生产形态下,谁是劳动力的最高权力主体。其他的“三权”是在劳动力所有权基础上,进一步界定对劳动力的实际占有关系或权利,旨在说明产权分化状况,阐明当事人拥有  相似文献   

7.
在今天的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人们最头痛的莫过于诚信的缺失,最企盼的也莫过于对诚信的重建。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信用制度是建设现代市场体系的必要条件,是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治本之  相似文献   

8.
杜光 《理论导刊》2004,(12):19-21
民有经济即非国有经济,大体有四种类型:已经上了公有制轨道的民有企业;正在由私有向公有制过渡的民有企业;个体工商户;由企业家投资建立,保持着资本主义私有制特点的民有企业。笼统地把民有经济说成非公有制经济,是不恰当的。我国民有经济在发展的初级阶段,就能吸取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的社会主义因素,因而将会更加快捷地把我国引进一个社会主义、共同富裕的民有社会。  相似文献   

9.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必然选择,是推进我国经济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要把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性的认识变成自觉行动,必须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理解为何和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一、为什么要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经济的运行有三种方式: 第一种经济运行方式是社会经济在自然经济形式下所形成的自给自足经济运行方式。 这是在生产力水平低、按性别和年龄差别所进行的自然分工以及存在人的依赖关系的情况下出现的经济运行方式。在这样的条件下,劳动者受血缘关系或人身依附关系所制约,  相似文献   

10.
王俊杰 《理论探索》2012,(5):82-85,89
劳动关系和谐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发展和谐劳动关系,必须坚持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则,使企业与劳动者的利益都得到合理实现和满足;把经济利益协调与非经济利益协调结合起来,在劳动双方共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同时,实现企业管理的人性化,促进职工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工会的主体作用,在劳动双方互利共赢基础上维护劳动者权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帮助劳动者抵御和消除各种市场风险;政府要在协调劳动关系中发挥主导作用,着重劳动者权利的保护,加强劳动法制建设,积极引导企业与劳动者的沟通与合作。  相似文献   

11.
曹新 《求知》2002,(6):7-9
民办、民营、民有、民享的中国民本经济,既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官办经济”,也不是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私有制经济,而是一种以民为本,立足于民,利国富民的经济,其本质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本经济给中国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2.
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是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内在要求,又是实现社会和谐和长治久安的基础工程,同时还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和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变的重要契机。在包含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中,社会保障体系是基石。早在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中,就把建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13.
论县域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蔡申华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围绕这个目标,各级政府都必须尽快地转变职能。县级政府作为上层建筑最基础的组成部分,如何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和县域经济主体的变化,将调控经济的手段尽快地由微观为主向宏...  相似文献   

14.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求干部制度改革加快步伐,必须进一步明确面向新世纪的改革目标和任务 干部制度改革二十年中取得的明显成效,为这项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打下了扎实的基础,但按照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的要求,干部人事制度的改革还面临着极其繁重的任务。在经济体制改革日渐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作为政治体制改革重要组成部分的干部人事制度改革,必须认真研究各方面改革对干部人事工作提出的新要求,适应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  相似文献   

15.
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者与管理层的冲突日益显现。管理层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劳动者和管理层的冲突是当代劳资关系的新现象。管理层作为资方代理人成为劳动者的直接对立面,管理层作为经营管理者成为劳动者生产过程的监督者,管理层与资方利益结合更紧密而与劳动者更为疏远,管理层内部人控制强化了劳管矛盾。劳管冲突上升的原因在于,股权分散化导致管理层的企业地位强势,管理专业化使管理层的企业作用加强,管理层高薪化使劳管利益矛盾突显。经济实践要求我们正确定位劳资关系中的劳动者和管理层,运用法律和政策手段协调劳管资关系,促进劳管资和谐,进而促进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四大报告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学说的重大贡献。从理论上探讨市场经济与按劳分配的关系,是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过程中,必须着重解决的问题之一。按劳分配作为社会主义的基本分配原则,它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特征之一。按劳分配的本质内容在于:以劳动作为分配的根据,强调等量的劳动换取等量的报酬。从质的方面讲,它反对剥削,反对按资分配,反对按特权分配,要求不劳动者不得食;从量的方面讲,它反对绝对平均主义,要求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未来社会的构想中,是把按劳分配与产品经济模式相联系的,社会主义制度创立后的一段时期的  相似文献   

17.
建立健全中介组织应对“入世”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和中国“入世”之后,作为市场机制运行一个重要主体的社会中介组织,所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但是,目前我国中介组织的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中介服务远远不能适应“入世”的需要。对此,必须要通过整顿、改革,加强对中介组织的监管,建立一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符合国际惯例,独立客观、公正执业和管理规范的社会中介组织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社会必然存在众多的矛盾,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这些矛盾的存在和协调解决,构成社会进步的标志。本文试图就其中的一对重要矛盾,即社会主义条件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运行过程中,劳动者的社会成员地位及其权利与劳动者的私人地位及其权利之间的矛盾,作些初步的探讨。一社会主义新社会的建立,使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摆脱了经济上的剥削,政治上的压迫和思想文化上的奴役,获得了对社会生产和社会生活的自主权、支配权和管理权,获得了独立自主和发展个性的根本条件。从此,劳动人民从根本上获得了解放,人民自身的价值得到了社会的肯定,人民成了社会生产资料的所有者,社会公共权力的主体。一句话,人民翻身当了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主人是人格化的所有权,民主化的政治权,自由自觉的劳动生活  相似文献   

19.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竞赛的必要性社会主义劳动竞赛是发展经济的重要形式,随着改革的深入,某些同志认为市场经济要淘汰劳动竞赛,这种观点有失偏颇。这些同志似乎忘了一点:即中国的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建立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我国的职工是国有企业生产资料的共同所有者,又是劳动者。而劳动竞赛激发群众的智慧、才干,激发职工群众生产(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既体现了职工的主人  相似文献   

20.
宪政制度的真正确立必须要求社会有普遍的宪政意识,对近代西方宪政意识的形成进行历史文化的探寻,对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宪政国家无疑具有深远意义。其中,思想传统与基督教的历史渊源是宪政意识形成的文化内核,市场经济的发展所带来的权利意识的觉醒是宪政意识形成的社会心理基础,对专制权力结构的不信任而取新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模式使得宪政意识的追求有了指导原则,自然法理论为宪政意识提供了深厚的理论基础,契约理念为宪政意识获得广泛的心理认同提供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