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20年9月11日,年仅16岁的邓希贤(邓小平当时的名字)同200多名中国青年,从上海乘邮船,远渡重洋,去法国求学.历时18天,于10目19日抵达法国南部港口马赛.受语言条件和经济条件的限制,邓小平这批青年被分配到法国北部诺曼底的巴耶中学,这是一所市立学校,学膳费相对低些.邓小平就是在这所学校里开始了他的法文课程的学习.由于邓小平学习刻苦,加之有较好的语言环境,经过不长时间,他的法语水平就有了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经济理论的构成与特征刘应杰1997年2月19日,邓小平在北京逝世,一代伟人走完了他数十年波澜壮阔的革命历程,留给后人无穷无尽的思念。在他身后,留下了一个“邓小平时代”——一个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中国改革开放新时代,留下了一个在世界上重新崛起并日益强...  相似文献   

3.
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是个超级球迷,他曾经说过:"我生平最喜欢看足球."早在20世纪20年代初邓小平在法国勤工俭学时就酷爱足球,足球场上经常闪动着他机警、灵活的身影.有一次,巴黎举行一场精彩的足球赛,邓小平十分希望能够观看这场比赛,却苦于手头没钱,深感懊丧.忽然,一个念头闪进他的脑海:"对了,把衣服送到当铺换钱买票不就可以看上足球了吗?"想到这里,邓小平飞跑回寓所拿衣服当了钱,看了那场精彩的足球赛.几十年之后,他还能回忆起那次比赛,记得谁是冠军.  相似文献   

4.
敬爱的邓小平同志同我们永别了,但他将永远活在人民的心中。他给我们留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一宝贵财富,以及他那种对崇高理想坚定不移、执着追求、奋斗终身的人格力量,将永远指引和激励我们沿着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向前。 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把他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首先就要学习邓小平同志,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理想和信念。邓小平同志从年轻时代开始,就努力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希望能够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为此,他16岁的时候就奔赴法国勤工俭学,接着又到十月  相似文献   

5.
霞飞 《党史天地》2006,(3):4-12
道法自然,物质不灭。晚年高龄,人之将死,这是人类的自然规律。毛泽东的最后一年,以83高龄,在游离人世之前,在对许多重大问题的决策时,充分体现了他那伟大的胸襟、高度的机敏和永远的无私。当然,他那从不停止思维的大脑,也有出现障碍的时候。他不满邓小平对自己“文革杰作”的看法,但他依然支持邓小平的整顿。他无奈地相信自己的亲侄毛远新但他始终警惕“四人帮”。即令是“四五”之后,他对邓小平也没有一棍子打死,还是要保他。这一保,给他的身后事留下了广阔的空间,给中国的天空留下了湛蓝……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成员中,邓小平是来甘肃最早、次数最多、驻足时间最长、活动范围最广的一位。从1926年到1981年,邓小平先后8次来到甘肃,有450多个日日夜夜是在甘肃度过的,全省14个地、州、市,都留下了他的足迹。同时,也留下了甘肃人民世世代代对他的深切怀念。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邓小平先后4次到甘肃。1926年秋,邓小平受党派遣,从苏联回国参加革命。他从库仑(今乌兰巴托)入境,经宁夏进入甘肃,尔后到达陕西。当时,北伐战争进入高潮,由于战局紧迫,军命在身,长途跋涉,去留匆匆,邓小平在甘肃虽未能久留,…  相似文献   

7.
翻开《临川县志》,它的第一张历史照片,是中共早期党员傅烈在法国勤工俭学时与周恩来、邓小平等人的合影。这是我们已知的邓小平与抚州渊源最早的文献资料。傅烈,原名傅见贤,江西抚州临川上顿渡镇人,1928年3月,英勇牺牲在中共四川省委书记任上。他在就义前留下的诗句“拼将七尺男儿血,争得神州遍地红”,曾经使多少人读后为之荡气回肠。就是这位年长邓小平五岁的傅烈,1921年在法国巴黎与周恩来、赵世炎等筹建了“中国少年共产党”,后改名为“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旅欧支部”。深受这些学长的影响,邓小平很快就成为这个支部的一员。1924年,邓小…  相似文献   

8.
●在法国克鲁邹的施奈德钢铁厂人事处至今仍保留着一张招工登记卡:“邓希贤(即邓小平),16岁,工人编号07396;进厂注册日期是1921年4月2日……”当年,邓小平在法国度过了长达4年多的艰苦的勤工生活。1926年1月7日,当他离开法国时,已完成了由爱国主义者向马克思主义者的转变,成长为一个具有坚定的共产主义信念和革命斗争经验的职业革命家。欲知详情,请阅《“油印博士”邓小平的留法生涯》。  相似文献   

9.
他们都出生在四川,都勤工俭学于法国,都从苏联回国参加革命 聂荣臻,出生在四川省江津县;邓小平,出生在四川省广安县,他们走上革命道路的历程有些相似。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激发了一代中国青年的爱国热情,当时的四川形成了一股为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而赴法勤工俭学的热流,而聂荣臻与邓小平就是这股热流中的两分子。1919年底,聂荣臻乘法国邮轮“司芬克司”号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法国南部港口——马赛。不到一年时间,1920年10月20日,同样是一艘法国邮轮“鸯特莱蓬”号抵达马赛港,这艘船上载的中国勤工俭学学生中,就有年仅16岁的邓小平(当时叫邓希贤)。第二天,邓小平他们到达巴黎时,受到了比他早来10个月的四川老乡聂荣臻和他的同学们的热烈欢迎。从那天起,他们之间就建立起了长达70余年的深厚友谊。 1922年6月,周恩来、赵世炎等人在法国巴黎发起组织了“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聂荣臻和邓小平等一些进步学生相继参加了“少共”。他们在“少共”的组织下,一起参加会议,一同进行革命活动,并在1923年春,先后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翌年2月5日,对革命充满了激情的聂荣臻与周恩来、邓小平等人专程赶到贝尔——拉雪兹公墓,瞻仰了“巴黎公社社员墙”,以示他们信仰、坚持、捍卫马列主义信心与决心。  相似文献   

10.
<正>入党宣誓是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党员的重要一课。虽然誓词字数不多,宣誓时间短暂,但入党宣誓都会在每一名党员心中留下或深或浅的印记。有的历经岁月磨洗,愈加清晰。难忘的时刻邓小平:"入党宣誓是一件很庄重的事,可以使人终生不忘。"1923年6月,在法国勤工俭学的邓小平在巴黎加入了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4年7月,转为中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有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1919年9月,邓小平考入重庆留法勤工俭学预备学校,学习了近一年时间.其间,他除了学习文化知识外,还接触到一些马克思主义的书籍,并且参加了川东师范、重庆联中、重庆留法预备学校学生抵制日货,反对重庆警察厅厅长郑贤书挪用公款、套购并拍卖日货等行径的斗争.这时马克思主义已经在中国的大地上传播.陈独秀主办的《新青年》杂志经常刊登一些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马克思主义的书籍也在中国出版,这可能是他接触和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开始.邓小平到法国勤工俭学之后,结识了周恩来、聂荣臻、李富春、王若飞等一批先进青年后,开始接受革命思想,阅读了一大批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书籍,并且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邓小平由一个爱国青年成长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  相似文献   

12.
邓小平和蒋经国曾是同窗共学的朋友和同志。那时,邓小平等人总是围着一条大围脖。蒋经国不解,就去问邓小平。邓小平告诉他说,在法国留学期间,中国学生经常去当清洁工,尤其是捡马粪,因为在法国就数捡马粪挣钱多,干  相似文献   

13.
应强  江珍妮 《学习导报》2011,(14):56-58
91年前,一位名叫邓希贤的年仅16岁的中国四川青年踏上了法国的国土。他在法国度过了5年多的时光,足迹遍布法国东南西北,他在这里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后来改名邓小平的他,在中国和世界历史中写下了不朽的篇章,践行了当年留法勤工俭学的中国有志青年“改造中国、改造世界”的誓言。  相似文献   

14.
1919年,邓小平在四川广安县立中学堂读书.可以说,这一年的经历对他告别家乡、走向法国有很大的影响.广安县立中学堂在县城西秀屏山下,原是清代广安举行科举考试的试棚,建于道光十年.清末兴学校,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改建为县立中学堂.当时开设的课程有修身、国文、历史、地理、数学、博物、化学、物理、体操等科;在广安的法国传教士也在这里执教.然而这些课程已不能完全吸引这位年轻人.他一面读书,一面开始从当时国内发生的许多重大事变中思索着,并开始摸索自己要走的人生道路.对于不满15岁的邓小平来说,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及当时的军阀混战局面,无疑对他的思想有很大触动.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一生都非常重视环保工作,并用最具体的行动来实践。在邓小平故居前,有一雌一雄两株铁树,据记载,这两株铁树极有灵气。1978年邓小平第三次复出时,它们便开出鲜艳的花。而且10多年来年年如此,无数中外游客一饱眼福。邓小平离家到法国勤工俭学后,就再也没有回过家乡,家里人知道他的秉性,家乡人和他是心心相印的,在他的故乡把环保工作做得特棒。1997年国务院公布邓小平故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6.
两次伤寒,大难不死 邓小平回忆自己:“一生中患过两次伤寒,一次在法国,一次在长征以后,两次都差点死掉。” 邓小平第一次得伤寒,是在法国为追求救国真理进行勤工俭学。由于工作条件艰苦,工时长,工资低,生活不好,生病是很容易的。病倒后,大家很着急,又没有钱,只得把他送到法国的公共医院,这里条件差些,却是免费的。医护人员对这位远道而来的矮小的中国学生给予无限同情和关心,使邓小平的伤寒不断好转,最后康复。出院后,还去疗养院疗养了一个月,也是免费的。就这样,邓小平战胜了第一次伤寒的侵扰。 邓小平第二次得伤寒是在1936年12月,即西安事变前后,这次又病得很厉害,什么东西都不吃,吃一点东西就会把肠子戳破,没有办法就煮点米汤喂他。他时常昏迷不醒,西安事变爆发,他隐隐约约听到几句又昏迷过去。萧克将军对邓小平的女儿毛  相似文献   

17.
一代伟人——邓小平同志与世长辞了,他给全党全国人民留下了极其宝贵的精神财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邓小平经济理论则是这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缅怀邓小平同志的丰功伟绩,继承他的遗志,就要深入学习、全面掌握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不仅是当代中国和当代世界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理论家,而且是伟大的爱国主义者.本文主要论述邓小平关于祖国统一大业的思想和伟大贡献.一、实现祖国统一,是邓小平新时期爱国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邓小平是伟大的、虔诚的爱国主义者.他16岁那年便怀着拯救中华民族的伟大抱负,奔赴法国“勤工俭学”,寻觅救国救民的真理.在他70多年的战斗生涯中,始终为民族复兴和祖国强盛而斗争.“民主革命时期,他为拯救中华而抗争;新中国成立后,他为振兴中华而奋  相似文献   

19.
李传国 《党建文汇》2008,(11):42-42
1978年,邓小平访问了日本、欧洲和东南亚国家。日本现代科技的发达水平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后来,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说:“我认为现在研究财经问题,有一个立足点要放在充分利用、善于利用外资上,不利用太可惜了。”  相似文献   

20.
一、单项选择题 1.邓小平出生于 A.湖北红安 B.四川广安 C.江西吉安 2.邓小平何年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 A.1922年 B.1923年 C.1924年 3.1920年邓小平赴法国勤工俭学,曾干过什么工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