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廉政瞭望》2011,(10):46-47
“6年前,张艳伟之子因见义勇为被杀;6年后,曾胸怀刻骨之恨的她却选择调解,宽恕了那个与自己有杀子之仇的年轻人……”  相似文献   

2.
晓林 《党建与人才》2003,(10):59-59
年轻时读《史记·屈原列传》,仰慕其高志洁行、忠义之节,痛惜其入朝见嫉、遭谗远谪,恨奸邪之害贤,叹世道之不平。历经忧患之后,重读其文,感慨之余,又生疑问。  相似文献   

3.
靳国君 《奋斗》2006,(9):55-55
在杭州西子湖畔,栖霞岭下,岳飞墓前铁栅栏内,有铁铸秦桧夫妇和万俟岛、张俊四人像,皆反剪双手,赤身跪地。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抒写的便是由此触发的忠奸之叹,句中凝结着对民族英雄岳飞的无限崇敬之情,对秦桧之辈的无情鞭挞之恨。  相似文献   

4.
雨中明月山     
梁衡 《新湘评论》2010,(16):57-57
江西西部有明月山,藏于湘赣之间,不为人识。当地政府恨世人不识璧中之玉,闺中之秀,便邀海内外作家记者团作考察之游。  相似文献   

5.
雨中明月山     
梁衡 《学习导报》2010,(16):57-57
江西西部有明月山,藏于湘赣之间,不为人识。当地政府恨世人不识璧中之玉,闺中之秀,便邀海内外作家记者团作考察之游。  相似文献   

6.
清代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记载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两人被狐狸所媚,倒在深山老林之中,奄奄待毙,被一猎人救之。二人在万分感激猎人之际,对狐狸恨之入骨,大骂狐狸狡诈可恶,请求猎人捕杀之。猎人曰:“鱼吞钩,贪食故也;猩猩刺血,嗜酒故也;尔二人被媚,则乃贪色之故也,只应自恨,何需恨狐!” 猎人的话富有哲理,切中要害,发人深思。进山之人,  相似文献   

7.
集中论述了爱和恨的社会功能、客观社会基础、阶级性和功利主义,澄清了一些有关的糊涂思想,启发人们正确对待爱和恨。  相似文献   

8.
施玉霞  罗柏树 《学习月刊》2012,(10):123-123
在技工学校从教10年来.发现无论是哪个年级的哪个班.都有一些厌学的学生。他们日常表现为不遵守校纪校规、不遵守课堂纪律,对学习失去兴趣:不认真听课,不完成作业;甚至恨书、恨老师、恨学校。旷课逃学:严重的还发展到当老师在课堂上管教他时.他能公然反抗甚至辱骂、殴打老师。那么,学生产生厌学情绪的原因是什么.又该怎样消除厌学情绪呢?  相似文献   

9.
缉私英雄闯三关记全国杰出青年卫士共产党员吴锡坤罗茂繁在广东太平海关,提起海上缉私队队长吴锡坤勇闯三关的故事,人人都佩服。一闯生死关。吴锡坤今年34岁,从事海上缉私已14年了,他无私无畏、英勇善战,成为走私分子的“克星”。为此,不少走私分子对他恨之入...  相似文献   

10.
廉政月历     
廉史第一打响惩治腐败分子的第一枪1932年5月9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后枪毙了第一个贪官——叶坪村苏维埃政府主席谢步升在西伏法。谢贪污打土豪所得财物,伪造通行证私自贩运物资到白区出售,谋取私利。他为了谋妇夺妻掠取钱财,秘密杀害干部和红军军医。时任瑞金县委书记的邓小平认为:这是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成立以来发生的第一桩腐败案,此风不刹,何以了得!  相似文献   

11.
刘筱茜 《湘潮》2023,(1):51-52
<正>文物源起在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长岛人歌动地诗’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陈列”展厅,静静地陈列着一幅巨型油画《清水塘畔》,画中青年毛泽东与杨开慧手握着手,坐在水塘边相偎相依,清澈的水面倒映着他们的身影,离愁别恨之情与心忧天下之境缠绕交织,哀而不伤,直击心灵。这一油画力作由著名画家李自健为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绘制。  相似文献   

12.
SOUND     
《廉政瞭望》2010,(19):3-3
好多富人都恨我,肯定恨我嘛,本来感觉他多有钱理直气壮的,现在炫不起来了,再炫你像陈光标那样捐啊。他们有压力,看我这今天捐明天也捐,他吹不起来了。  相似文献   

13.
椿桦 《党建文汇》2011,(1):35-35
“我爸是李刚”式流行语将社会转型期“二代”问题展示在公众面前——“拼爹”游戏,该不该恨爹不成“刚”?“在幼儿园抢凳子,有人说‘我爸是科长’;在小学欺负同学,有人说‘我爸是主任’;在中学抢女同学,有人说‘我爸是处长’。”中国之声《央广新闻》的一则报道,  相似文献   

14.
以《桃花源记》、《归去来辞》而名世的晋代大诗人陶潜,“不为五斗米折腰”,愤而辞去彭泽县令,一下子身价百倍,名垂千古。你看他辞官路上,“舟摇摇以轻飑,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辞官后的陶潜,多么自由,多么轻松,多么快乐!  相似文献   

15.
警惕现代“和坤”孙豹隐电视剧《宰相刘罗锅》中,有一个被刻划得入木三分的人物。他的所作所为,在激起观众痛恨、不屑和批判的同时,还能引发人们更深层次的思考。他就是清乾隆年间的权臣,“贪污之王”和。这个和,并非崛起于十分显赫的门弟。他生员出身,初当差只是銮...  相似文献   

16.
载,哈尔滨市规划局村镇管理处副处长王铁军,利用职务之便贪污受贿,被判处有期徒刑20年,其70岁的老母悲痛欲绝,含泪为狱中的王铁军写了一封长信。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妈妈唯一的儿子啊,你惹出了大事,妈妈真是欲死不能,欲哭无泪,妈妈既心痛又恨你,恨得我真想有一天见到你,打不动也要用嘴咬你几口”像王铁军这样既给别人又给自己和家庭带来痛苦的贪官,做母亲的该不该咬他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但本人认为王母咬儿子咬的不是时候如果王母在王铁军没有腐败和腐败之初就能狠狠咬其几口,或许王铁军也不至于落个身败名裂、锒铛入狱的…  相似文献   

17.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的时候,我们重温党的光辉历史,清楚地看到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在上个世纪之初,面对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沉重压迫下陷于亡国灭种危险的中国,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曾经进行了一次接一次艰苦卓绝的斗争,但国破家亡的事实却使他们的理想一个接一个地成为梦幻,不得不抱终生这恨。  相似文献   

18.
近日。我读了刊载的《“笑廉不笑贪”现象之计论》一文,感慨万分。本来嘛,“笑贫不笑娼”的风气已够可怕了,没想到,还要出个更可怕的“笑廉不笑贪”来。这倒使我想起了邵道生先生的那篇《可怕的“羡腐心态”》的文章来,他在该文中说:对腐败,谁都说它臭,谁都时它恨,谁都说它祸国,谁都——不过,若  相似文献   

19.
爱恨与恩怨     
世上绝没有无缘无故的爱, 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  相似文献   

20.
《支部建设》杂志在今年第3期上,刊载了邢书良同志撰写的《也要有“恨的教育”》一文。我以为,此文提出的问题,不仅仅是给新形势下的宣传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一个重要课题,也应当引起我们党的各级组织的高度重视。爱什么?恨什么?这是衡量一个共产党员党性的最起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