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它的本质是密切党群关系,核心是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因此,做好新时期的群众工作是当前提升社会治理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开宗明义地回答了改革"为了谁,依靠谁"的根本问题。在体制转轨、社会转型、利益多元、矛盾凸显的新形势下,在社会建设大格局中做好群众工作是推进社会治理、提高社会能力的重要突破口。  相似文献   

2.
为群众服务     
杜耀峰 《学习导报》2011,(15):24-24
“依靠谁,为了谁,我是谁”,这不仅是一句自我省思的哲学追问,更是一个先进政党必须时刻回答的重要命题。 细心的人发现。在胡锦涛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中,“人民”一词出现多达136次。“紧紧依靠人民”、“拜人民为师”、“人民是真正的英雄”……如此充满感情的论述,既是对辉煌成就的科学总结,也提供着开启未来的“钥匙”。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明确指出,坚持文化发展为了人民、文化发展依靠人民、文化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深刻理解这一重要方针,对于我们把握文化改革发展方向、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人民是我们国家的主人,是决定我国前途和命运的根本力量。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开创我们的美好未来,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始终为了人民。根据人民主体地位内涵和条件的变化,研究怎样坚持好人民主体地位与党的群众路线,对于总结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的成功经验,尤其是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李红建 《唯实》2022,(12):25-27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关系党执政兴国,关系人民幸福安康,关系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全面依法治国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是人民,必须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回答了法治建设为了谁、依靠谁的重大问题,科学指明了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根本立场。  相似文献   

6.
于美丽 《实践》2020,(4):32-33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是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十三个显著优势之一。要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充分发挥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优势,使党和国家的各项政策充分体现人民的根本意志,最终实现国家治理的高效率。  相似文献   

7.
正5月22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  相似文献   

8.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这是鲜明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人民群众是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要坚持党的群众观点不动摇.  相似文献   

9.
正"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  相似文献   

10.
要论摘编     
我们搞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是为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也唯有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才能成功。一切工作都必须有利于把人民群众的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有利于把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好、保护好、发挥好。这是我们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基点。各级党  相似文献   

11.
《党建》2020,(6)
正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5月22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中国共产党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  相似文献   

12.
习总书记强调指出:“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军在革命战争年代创造并坚持开展的军事民主活动是我军三大民主之一,是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和党的群众路线在军事工作中的具体运用。实践证明,它对发挥官兵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推动部队训练不断向深层次发展、促进作战任务的圆满完成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正"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  相似文献   

14.
正共享的本质是以人民为发展中心,就是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由马克思主义政党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属性决定的,是我们党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突出体现,深刻阐明了发展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实现共享发展,就必须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  相似文献   

15.
正1党团结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根本目的就是为了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无论面临多大挑战和压力,无论付出多大牺牲和代价,这一点都始终不渝、毫不动摇。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体现了党的理想信念、性质宗旨、初心使命,也是对党的奋斗历程和实践经验的深刻总结。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20,(7)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必须坚持人民至上、紧紧依靠人民、不断造福人民、牢牢植根人民,并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落实到做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中去。"坚持人民至上,是我们党的执政理念和价值追求,也是我们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根本保障。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全面理解、准确把握人民至上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切实把人民至上放在首位、落到实处。始终把人民至上放在首位、落到实处,要紧紧依靠人民,与人民群众同甘苦共奋斗。在当前国际关  相似文献   

17.
正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具有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发展人民民主、密切联系群众、紧紧依靠人民推动国家发展的显著优势。这一显著优势有多种表现,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安排和活动规范,切实保障人民享有参与国家和社会治理的权利。习近平同志指出:"古今中外的实践都  相似文献   

18.
张文雄 《新湘评论》2005,(12):17-17
构建和谐社会,目的为了人,主体在于人。坚持发展为了人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要求;坚持发展依靠人民.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方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9.
江泽民同志在今年“七一”重要讲话中,把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作为我们党80年奋斗的一条基本经验,并强调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党要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任何时候我们都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陈静 《奋斗》2011,(8):45-47
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深入总结了90年来党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宝贵经验,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先进性、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其根本正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一重要判断既是对我们党的性质和执政宗旨的强调和继承,又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内涵深刻、意义重大,需要我们认真理解和领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