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西安事变爆发前,张学良为寻找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同路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曾五次亲赴山西密访阎锡山,从而对阎锡山政治态度的转变以及西安事变的爆发产生了积极影响。一访华北事变后,中共中央为了争取阎锡山能停止内战,一致抗日,曾于1935年9月15日发出一封《致阎锡山的建议书})。书中提出在停止进攻红军、相互援助等五点建议的基础上,建立反蒋抗日的统一战线。但阎锡山认为“晋陕毗连,陕北红军之活跃,实威胁山西之安全”,“我们将有陷于内外夹攻形势的危险,还不如趁早下手,帮助陕西方面进剿,同时镇压在山西境内共产党…  相似文献   

2.
第五回关上村关门打狗“满天飞”折翅山沟一阵急促的电话铃声,把刚刚入睡的阎锡山惊醒。他抓起床头上的电话,还没等靠近耳朵,电话里便传来了朱缓光那急切的声音:“主任,红军过河了!”“你说甚哩?!”阎锡山打了个冷额。“红军过河了!昨天夜里,不,是前天夜里,他们在贺家凹、坪上几个地方过河后,分成几路,直向东进,留誉、义碟、北三交镇,已被他们攻陷,昨天、石楼、中阳、柳林3个县城也被他们包围—…·”听到这里,阎锡山怒吼了一声:“别说了,你过来!”即把电话扣下,睡意已全然消失,他匆匆穿上衣服,坐在外面客厅的大靠…  相似文献   

3.
24岁的彭德怀终于拗不过四娭毑,答应讨一个堂客。但他出口惊人的“三要”,却将方圆数十里的姑娘拒之门外。唯有12岁的“细妹子”成了“钟伢仔”的新娘。 斯人虽已去,古稀老人刘坤模回首与彭德怀在一起的日子,仍旧一往情深——“我俩是有缘份的”。  相似文献   

4.
在风云变幻、政坛人物走马灯式地更换的民国时期,阎锡山从辛亥革命开始一直在山西掌权达38年之久,他长期盘踞山西,拥兵自重,诡谲多变,翻云覆雨,左右逢源,奉行“中的哲学”。但是,“中”是手段,随着形势和利害关系的变化,阎锡山立场可以随时变换。但最终,阎锡山还是在人民解放军的凯歌声中,结束了他在山西的统治。值得一提的是在抗战期间,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中国封建军阀中,被称为山西“土皇帝”的阎锡山可谓名副其实的“不倒翁”。即使在阎日矛盾、阎共矛盾、阎蒋矛盾不断激化之时,徘徊在三岔路口的阎锡山,仍圆通善变、老谋深算,运用“中的哲学”,像踩钢丝的演员一样“在三颗鸡蛋上跳舞”,周旋于日本、共产党、蒋介石之间以图自保。  相似文献   

6.
1937年秋,山西军阀阎锡山在中共影响和帮助下,建立了人民抗日武装山西“青年抗敌决死队”(又称山西新军),1938年总兵力发展到26个团,编为四个纵队;共产党员薄一波为第一纵队队长兼政治委员,活动在太岳地区。新军名义上届阎锡山领导。1939年秋,阎锡山让薄一波参加他的“秋林会议”(陕西宜川县秋林镇)。一天早晨,阎锡山正在房中洗脸,薄一波走了进去。“你那个地方有没有共产党?”阎锡山一面洗脸一面问。薄一波很敏感地意识到,这是阎老西对他不放心,有意出个难题试探他。他很巧妙地答:“我怀疑我那个地方一定有共产党,对这个…  相似文献   

7.
胡展奋 《廉政瞭望》2010,(10):52-52
春节去五台山,少不了关注阎锡山故居。故居其实没有特点,小一号的“乔家大院”,而且还破了点,倒是导游的解说“解”得我一愣一愣的:“……阎锡山先生爱民亲民,在他统治山西的38年间,山西莺歌燕舞,富比盛世,人民道不拾遗,夜不闭户……”  相似文献   

8.
与日勾结,阎锡山密谋妥协 陈述利害,王世英紧急晤阎 抗战之初,日军的凌厉攻势使阎锡山大为震惊。为了保全山西,他急忙要求八路军尽早尽快进入山西,协助他进行不出晋境的抗战。在这一阶段,阎锡山与共产党八路军的合作是积极的,取得很多战果。但是当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阎锡山开始变脸。为了“存在”,他设法从对日妥协中寻找出路。  相似文献   

9.
山西五台山有一座大孚灵鹫寺,阎锡山每次经过这里都要到寺里去烧香拜佛。他之所以那么虔诚地到该寺去叩拜,是因为听其母亲说,曾经梦游灵鹫寺,并从寺中把他抱了出来,后来就生下了他。因此,阎锡山相信自己不是个凡人,是庙中的神灵转世,是来拯救万民于水火的。只是,这个“神灵”最终连自己也没有从水火中走出。另外,这个新军阀最忌讳地名。抗战爆发后,他带着第二战区党政要员来到陕北洛川,本来是住在这里的,因为洛川即为“落川”,而阎锡山的字是“伯川”,于是就转移到了宜川,宜川太适合他了。1940年,阎锡山将战区司令部移驻山西吉县的南村坡。  相似文献   

10.
1 在阎锡山集团内部,有两位身居要职的人物,一是山西省政府主席赵戴文,二是国民党中央候补委员、蒙藏委员会副委员长、阎锡山政府驻南京办事处主任赵丕廉。此二人都是阎锡山的同乡,尤其赵戴文,是同阎锡山共事数十年的老搭档,阎自吹他们“亲密无间”,他要使“阎、赵情谊世代长存”。然而,事物偏偏不按他  相似文献   

11.
郭润祥 《新湘评论》2005,(10):50-52
陈艳是宁乡县菁华铺乡的人大主任、乡党委副书记。群众亲切地称她为“猛妹子”。一个文静的女子获得这样的“雅称”.里面肯定有些故事。大家说.“猛妹子”的猛劲.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面对邪恶决不妥协,斗争到底:二是对待群众的困难从不袖手旁观,总是迎难而上:三是工作上勇于奉献.有一种忘我境界。  相似文献   

12.
抗日战争爆发后不久,中共中央召开洛川会议。会议结束时,毛泽东对徐向前说:“你是山西人,和阎锡山同乡,下一步,你和恩来同志去太原,做做阎锡山的工作。”那么,徐向前在山西做了哪些抗日统战工作?  相似文献   

13.
在近代中国封建军阀中,被称为山西“土皇帝”的阎锡山可谓名副其实的“不倒翁”。即使在阎日矛盾、阎共矛盾、阎蒋矛盾不断激化之时,徘徊在三岔路口的阎锡山,仍圆通  相似文献   

14.
今年4月11日,是我的伯伯王震90周年诞辰。抚今追昔,我对伯伯思念尤甚,往事一幕幕在眼前浮现。“雷震子”的故事小时候,我常常听乡亲们讲“雷震子”的故事:我们浏阳北盛有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名叫董奇谱,人们称她谱妹子。一天,有孕在身的诸妹子在她家屋后菜地劳动,虽感觉肚子隐隐作痛,仍然吃力地拔草施肥。突然,西北风骤起,天空布满了乌云,远远地传来雷声,一道闪电,发出了骇人的白光。紧接着,一声作雷,从谱妹子头顶滚过去;由于受雷震惊吓,谱妹子急忙往家中赶。不一会,从堂屋阶台上传出婴儿的啼哭声——王家第十五代长子诞…  相似文献   

15.
第二回阎锡山谴责张扬兵谏蒋介石彭雪枫转承书信劝阎反内战1936年12月12日凌晨,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爆发了。张学良、杨虎城二将军对蒋介石实行兵谏,要求他放弃内战政策,领导全国军民抵抗日本的侵略。事变发生的次日,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即致电阎锡山,征询其对事变的意见,希望得到他的响应。阎锡山接电后,双目微闭,思谋良久,于深夜召开军政紧急会议。阎锡山在会上说:“小六子(张学良的小名)太蛮干了,事先没商量好办法,就闹出事来。我们现在不比过去,已元气大伤。”言外之意是不能跟张学良蛮干。会议开了几个小时,七嘴八舌,说…  相似文献   

16.
第三回抓“三通”力促阎锡山合作讲“友情”营救王若飞出狱太原与延安相距较远,中共与晋绥当局的联络主要靠徒步交通,极为不便。途中爬山涉水,少则三四日,若遇天阴下雨,时间更长。为建立电台,毛泽东多次致函阎锡山,督促其尽早沟通空中联络渠道。建立电台,本来在彭雪枫与梁化之第一次晤谈时就商定了,但就是迟迟不能落实。1936年12月ZO日,毛泽东再次致信阎锡山加以催促,同时在给彭雪枫的指示信中说:“建立电台交通、吉县延长徒步交通及晋陕通商关系,务项急办,不可延缓。以后往华北交通多须通过晋境,请与阎先生妥商,得其同意…  相似文献   

17.
1937年7月7日晚上,太原山西国民师范礼堂内人声喧哗,气氛热烈。牺盟总会正在举行欢送军政训练班王镛等13名东北籍学员北上抗日的大会。同一天,爆发了震惊中外的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阎锡山对战争是有预料的,他把薄一波请回山西和共产党建立统一战线、成立牺盟会、办“军政训练班”,都是为应对战争做的准备。但阎锡山的嫡系们并不了解他的一番苦心,纷纷要求把薄一波赶走。当阎锡山看到东花园官邸跪了一地“请愿”的晋绥军将领时,大为恼火,他骂他们“目光短浅,糊涂”……阎锡山还是要用薄一波的。芦沟桥事变刚爆发,阎锡山就急…  相似文献   

18.
“中原大战”是1930年蒋介石与阎锡山、冯玉祥和桂系李宗仁之间的军阀战争。因为这次战争主要在地处中原的河南省及其邻近地区进行,所以又称为“中原大战”。  相似文献   

19.
“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这首被中国人民传唱了60多年的《东方红》歌曲,也是武陵群山中黔江各族人民经常喜欢唱的一首歌。只要你来到黔江的土家苗寨,无论你走在岭上高坡,还是徜徉在溪边河畔,都能听到土家妹子、苗族姑娘们声情并茂的《东方红》歌声。特别是老人和小孩,唱得最多的是这首歌,唱得最好的是这首歌,最爱唱的是这首歌。老人们经历了黔江沧海桑田的历史巨变,对共产党有着无限的深情。小孩们经常听爷爷、奶奶讲述黔江的过去与现在,幼小的心灵里早早就沐浴着党的阳光。 历史上黔江被称为“蛮夷之地”,交通不…  相似文献   

20.
开心一刻     
《廉政瞭望》2012,(20):79-79
让座 一身材尚好的姑娘上公交车刚坐下,一大肚婆就站在她身边。司机:“这姑娘,给孕妇让个位子吧。”姑娘犹豫了一下,没有起身。司机终于忍不住了,怒吼道:“现在女孩子长得漂漂亮亮的,怎么这么没有公德心啊?”姑娘终于也忍不住了,泪奔道:“我也怀孕四个月了。”大肚婆也忍不住了,怒吼:“我不是孕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