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罗连祥 《世纪桥》2014,(10):46-47
台江苗族节日文化是当地苗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出来的一种精神文化形态,是台江苗族人民生活样态的表达方式。台江苗族节日文化作为当地苗族社会的一种特殊社会意识形式,它必将随着苗族人民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而变化。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台江苗族社会的发展进步,台江苗族节日文化发生了剧烈变化,这种变迁既彰显了苗族节日文化特有的经济功能,同时也体现了苗族文化发展变化的基本趋势。因此,考察台江苗族节日文化的变迁,对我们全面了解苗族文化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雷山是一个以苗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聚居县,苗族人口占总人口的84.78%。雷山民族文化丰富多彩,包括农耕、建筑、服饰、银饰、饮食、节日、歌舞、礼仪习俗等苗族文化得到较好的保护和传承,因此,雷山有“苗疆圣地”之称。  相似文献   

3.
正每年的农历八月初八,是兴仁等地苗族同胞的民族传统节日。"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是"吃新节"的延续,现已发展为以苗族为主各民族共同参与的节日活动。"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有苗族村寨节日的祭祀仪式,有苗族精湛的传统工艺、剌绣、包绣、编织、银饰、蜡染等表演,有服饰、银饰、头饰、裙、背带、童帽等展示,有民族民间歌舞表演,有群众广泛参与的体育活动,有丰富的民族节日饮食文化,有篝火晚会……"八月八"苗族风情节展现了各民族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文化艺术,彰显了原生态各民族民间  相似文献   

4.
在节日或庆典活动时,如果你走进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苗族寨子,你会感动于拦路敬酒和跳舞的热情场面:勤劳善良、能歌善舞、热情好客的的苗族姑娘、小伙子在进入村寨的必经之路上,用大红的绸子拦住道路,一边吹奏热情好客的芦笙曲,一边唱歌,用牛角、羊角等容器盛满自酿的美酒,向尊贵的客人敬酒。这就是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威宁古老的苗族酒礼舞。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风情旅游线东北部的三穗县,其苗族村寨习俗独具特色,别具一格。相距仅10华里的村寨各有节日过,且是一个接着一个,真可渭“五里各一俗、十里各一节、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丰富多彩的苗族风情,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情趣盎然的画卷。  相似文献   

6.
苗族服饰是苗族各个支系的徽记.一支苗族部落不论迁徙了千里万里,服饰是始终如一的.苗族女性在制作服饰时可以有小小的创新,但大的框架不能变更.服饰的认同是根深蒂固的,身着同一服饰的人群居住地之间山高水长,但他们在节日里总要背着盛装跋山涉水赶来相聚.  相似文献   

7.
正9月6日,农历八月初八,黔西南州重大民族节日"八月八"苗族风情节在兴仁市鲤鱼村举行,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欢聚一堂,载歌载舞欢庆佳节。"八月八"苗族风情节,是黔西南州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鲤鱼村有"最美苗乡"之美誉,是"八月八"苗族风情节的发源地。"八月八"源于一个美丽的苗族民间传说。相传远古时代,天降大雨,  相似文献   

8.
郭芮羽 《当代贵州》2009,(19):25-25
在贵州黔东南州丹寨县境内,有一个传说中丹凤栖息的山寨——这里是锦鸡飞舞的地方,更是原生态的一方净土。相传,在迁徙的历史进程中,美丽的锦鸡帮助苗族的祖先们找到了最后定居的地方,锦鸡还帮助他们获得了小米种,让他们度过饥荒。为了纪念锦鸡,在每年的盛大节日,苗族女性都会打扮得像美丽的锦鸡一样,花枝招展,随着曲调的快慢节拍,翩翩漫舞。  相似文献   

9.
每年农历2月1 5日,是居住在云贵高原水城县南开乡小花苗族一年一度的"跳花节".节日期间,附近十里八乡的小花苗族同胞身着节日盛装,顶着火红的头冠,齐聚在乡政府后面的山坡上,参加跳花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苗族群众喜爱银饰,每逢节日或重要的日子,盛装的女子都会佩戴上手工制作的银饰,精心打扮,十分隆重。在贵州的苗族,如果生了女儿,父母会从她出生就为她准备一套精致的苗银嫁妆。在雷山县西江千户苗寨,保存着完好的苗族传统,许多银匠祖祖辈辈留在这里,在敲敲打打中为无数女子制作出精美的银饰。西江镇的控拜村,有一位苗族银饰锻造技艺的民间传承人龙太阳(苗族名字),将苗银锻造工艺公开,发展苗族银饰锻造体  相似文献   

11.
《当代贵州》2008,(6):8-8
3月2日,贵阳市开阳县高寨乡平寨村的斗牛场上人头攒动,锣鼓喧天,来自省内开阳、贵定、龙里、福泉、瓮安五县市的各族群众披金戴银,身着节日盛装,来到此地观看斗牛。当日是农历正月二十五,正逢当地苗族传统节日“斗牛节”。每年这个时候,四面八方的苗族群众都会隆重集会,举行“跳园”、“斗牛”等活动。  相似文献   

12.
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是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推荐的世界十大 "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旅游胜地之一, 全州每年有民族节日300多个,其中地 处苗疆腹地的台江县苗族姊妹节,是 黔东南丰富瑰丽的旅游资源中最为精 美、最有韵味的人文景观之一。1998年 被国家旅游局列入中国华夏城乡游23 个重大少数民族节日。  相似文献   

13.
3月2日,贵阳市开阳县高寨乡平寨村的斗牛场上人头攒动,锣鼓喧天,来自省内开阳、贵定、龙里、福泉、瓮安五县市的各族群众披金戴银,身着节日盛装,来到此地观看斗牛。当日是农历正月二十五,正逢当地苗族传统节日"斗牛节"。每年这个时候,四面八方的苗族群众都会隆重集会,举行"跳园"、"斗牛"等活动。  相似文献   

14.
付松 《当代贵州》2014,(21):34-35
正从苗寨的木质吊脚楼,到苗族歌舞、服饰、节日……都是苗族人精神文化的根脉,需要保护、传承和悉心呵护。西江千户苗寨,一个"藏在贵州大山里的桃花源",一个"人类疲惫心灵的栖息地",一个"用美丽回答一切"的地方。这个居住着1288户、近6000村民的"世界最大苗寨",不仅拥有规模庞大的苗族民居,而且拥有特色浓郁  相似文献   

15.
3月22日,贵定县云雾镇开始采摘第一批春茶,3万多苗族茶农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隆重举行了中国苗岭贡茶之乡云雾春茶开采祭祖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世礼、省政协副主席吴嘉甫等  相似文献   

16.
3月22日,贵定县云雾镇开始采摘第一批春茶,3万多苗族茶农身着节日盛装,载歌载舞,隆重举行了中国苗岭贡茶之乡云雾春茶开采祭祖仪式。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唐世礼、省政协副主席吴嘉甫等  相似文献   

17.
苗族姊妹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姊妹节"是贵州省清水江两岸苗族人民的一个传统节日。每年农历三月十五至十七日,苗家山寨都要过"姊妹节"。主要地点在台江施洞。"姊妹节"是青年人的节日,是一个藏在花蕊中的爱情节日。每到这个节日,姑娘们都要精心地准备好五彩糯米饭,以及鸡、鸭、米酒,迎接邻寨的姐妹和小伙子们来过姊妹节。节日期间,姑娘们身着银光闪闪的华丽盛装,到踩鼓场上跳起优美的踩鼓舞,小伙子们则到江边划起龙船,节日气氛浓郁,热闹非常。  相似文献   

18.
我在编写"贵州省民族节日概 况一览表"、筹建"飞云崖节日文化 博物馆"时,深深感到,贵州节日文 化是一笔宝贵的历史遗产。 收入"一览表"的民族节日有 1046次(处),其中苗族651次(处),布 依族171次(处),侗族84次(处),彝 族23次(处),水族43次(处),回族1 5 次(处),仡佬族11次(处),瑶族2次 (处),其他各族48次(处)。不同名称 的节日有130多个。从过节周期看,  相似文献   

19.
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首府凯里,有一种宝贝,因为数量稀少.而被当地人称作“金风凰”,它就是香炉山鸡。香炉山鸡外形美观、肉质鲜美,曾长期被苗族人民饲养自食或作为走亲访友的礼物,还是节日盛典和招待贵宾的上等佳肴。  相似文献   

20.
《廉政瞭望》2014,(16):69-69
苗族花山节 兴文具是四川省最大的苗族聚居县,全县共有苗族同胞近5万人。花山节,又名踩花山、跳场、跳花,因其别具风格的活动内容被视为苗族同胞的情人节,是苗家儿女寻觅佳偶的好时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