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在讨论全球化的时候提出第三世界十字路口问题。这里的意思不仅是说,全球化为第三世界的发展标示出十字路口,尤其是说,全球化的当前阶段,对第三世界来说,是具有特别重要意义的十字路口。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报刊、电视、广播、出版物和因特网用不同语言重复最多的一个词,就叫“全球化”。没有什么问题比它更加引起普遍关注和歧义纷呈,也没有什么问题比它更深深维系着第三世界的命运了。关于全球化同冷战的关系以及它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特点,有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这就是:第一,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打断了全球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2.
王洪起 《时事报告》2009,(12):59-60
1989年发生东欧事件,柏林墙倒塌,东欧社会主义体制结束,“山鹰之国”阿尔巴尼亚步东欧其他国家之后尘,于上世纪90年代发生了政局的激烈动荡与演变。1992年上半年,阿政权易手,由执政47年的劳动党演变而来的社会党沦为在野党,以右翼势力为主体的民主党控制了中央权力。  相似文献   

3.
关于十月革命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十月革命的反思□殷叙彝俄国十月革命80周年即将到来了。我们今年纪念这个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日子有特别重大的意义。这是因为,一方面,1989年苏联东欧剧变和1991年苏联解体及其后续事件使人们在回顾十月革命的历史时面临许多新的问题;另一方面,领导中国...  相似文献   

4.
1989年11月9日,柏林墙倒了。这是战后国际关系史上的一个重大事件,标志着两极格局走向解体。 柏林墙倒塌的时候,我正在布鲁塞尔担任中国驻比利时大使馆和中国驻欧共体使团二把手。欧洲当时是世界变化的中心,在布鲁塞尔观察当时世界的变化,感受是很深的。  相似文献   

5.
十年前,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共产党下台,蜕变成资本主义社会。在这场历史大变动中,柏林墙的倒塌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标志事件。十年过去了,人们从激动走向冷静,从幻想走向现实,怎样评价柏林墙事件呢?1999年11月12日的《南方周末》和1999年11月4日的的英国《金融时报》,分别以《历史图景的变换》和《怀念清苦的共产党时代》为题作了评价。现在让我们比较一下。《南方周末》:1989年11月9日夜里,在柏林墙的两面,东西柏林的人们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工具,全力摧毁这个钢筋水泥的膜片。泪水和雨水和…  相似文献   

6.
列宁的全球化理论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后思考和探索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形成的关于全球化的思想、观点和策略。列宁的全球化理论肇始于列宁对19世纪中叶以来卷入资本主义全球化进程的俄国命运的思考,形成于20世纪初列宁对帝国主义时代俄国革命和社会主义的探索进程,并为十月革命的胜利提供了理论支撑。十月革命的胜利及其社会主义实践进一步促进了列宁全球化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列宁全球化理论为当前我们认识全球化提供了理论指导和方法,也为当下社会主义国家引领全球化进程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7.
《“十月”的选择──90年代国外学者论十月革命》前言中央编译局列斯室今年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八十周年。作为20世纪的重大历史事件,十月革命自其发生之日起,即成为东西方政治家、历史学家关注和争论的焦点。在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发生剧变,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  相似文献   

8.
1989年是东欧国家历史上不寻常的一年。从2月波兰启动圆桌会议到6月半自由选举中团结工会大获全胜,从5月匈牙利拆除匈奥边界铁丝网到9月开放边界,从10月2日戈尔巴乔夫呼吁东德进行改革到11月柏林墙倒塌,从11月捷克斯洛伐克的“天鹅绒革命”到12月罗马尼亚领导人齐奥塞斯库的“血腥圣诞”……这些轰轰烈烈的事件不仅重塑了中东欧国家的历史,而且推动了冷战结束和欧洲统一。从此,地缘政治意义上的东欧正式寿终正寝,东欧获得了“中东欧”的新身份。  相似文献   

9.
20世纪行将结束之际,世人的目光再次聚焦巴尔干———这个欧洲的“火药桶”。北约空袭南联盟,是实施北约“21世纪战略新概念”前的一个实验,它对南联盟的“焦土政策”,是美国全球战略和挑战联合国合法地位的体现,对整个世界的格局将产生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变了调的北约成立于1949年4月的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简称北约),是冷战标志性产物。随着华约组织的解散、柏林墙的倒塌和前苏联的解体、东欧的巨变,冷战宣告结束,人们纷纷揣测北约的去留。然而,冷战结束后至今,北约不仅仍然活跃在历史舞台上,而且还在北约的历史上开了…  相似文献   

10.
苏东剧变 ,柏林墙倒塌 ,世界处于“后冷战时代”。这其间国际形势的主要特征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国际政治多极化以及地区主义的兴起。后冷战时期的国际局势为华侨华人的发展提供了更加宽松的环境和机遇 ,同时华侨华人为顺应国际局势的变化而以崭新的面貌不断地融入国际社会的发展之中。  相似文献   

11.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对20世纪的世界历史进程产生了重大影响.十月革命前的世界和十月革命后的世界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十月革命深刻影响了早期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裂变和战后世界体系重组的走向.十月革命加速了民族解放运动的兴起和殖民体系的瓦解.十月革命为20世纪的冷战格局奠定了制度和意识形态基础.理论设定的"世界革命"与实际发生的"世界革命"有不同的内涵,对十月革命世界历史意义的理解应当以客观历史进程为根据.  相似文献   

12.
十月革命的道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月革命的道路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石云霞今年11月7日是十月革命80周年纪念日。80年前,列宁和俄国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俄国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的锁链,用革命的暴力推翻了资产阶级的暴力统治,取得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  相似文献   

13.
十月革命的真理光芒永存──重读《一论》、《再论》严思1917年11月7日,在当时帝国主义统治的薄弱环节──俄国,爆发了震撼世界的具有历史意义的事件──十月革命。俄国无产阶级在列宁和俄共(布)的领导下,胜利地夺取了资产阶级政权,实现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  相似文献   

14.
熊培云 《同舟共进》2009,(12):25-25
2009年11月9日是柏林墙倒塌20周年纪念日,近日,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记者彼德?列宾拍摄的"逃兵"照片再次被各路媒体疯狂转载。1961年8月13日凌晨,在柏林墙即将封合时,一位参与围墙行动的东德士兵突然跃过铁丝网,投奔西德。也正是他的这次倒戈,揭开了一部持续近30年的传说——“翻越柏林墙”。  相似文献   

15.
今年11月7日是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 说起十月革命,就会想起毛泽东的那句名言:“十月革命一声炮晌,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90年后的今天,再度在更广阔的时空里思考十月革命的价值,或许能带给我们一些思考与启示。  相似文献   

16.
刘思仓 《前沿》2002,33(5):9-12
十月革命后 ,俄国建成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建国初期 ,内忧外患 ,经济极端困难。社会主义如何建设 ?列宁以大无畏的勇气和胆略 ,从理论和实践上进行了艰苦的探索。在一段时间内推行战时共产主义失败以后 ,又实行了比较切合实际的新经济政策 ,为俄国经济的发展打下了基础。晚年 ,他又对建设社会主义提出了崭新的构想 ,找到了适合俄国情况的建设道路。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人类进行了两项前所未有的社会实验,一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肇始的社会主义实验,二是80年代末东欧政局剧变后开始的转型实验。其中,第二种实验至今方兴未艾,并被纳入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如今,中东欧转型已逾20载,如何评估这一宏大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8.
代先祥 《新东方》2010,(2):66-71
苏维埃在俄文中原意是代表会议,作为俄国无产阶级的创举,它在1905年的俄国革命中一经出现,就得到了列宁的肯定和支持。十月革命后,俄国建立了全俄工农兵苏维埃政权,苏维埃成为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奋力进取的世纪,是社会主义经受严峻考验并不断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世纪。世纪初,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由西方转移到东方,其标志是俄国产生了列宁领导的布尔什维克党,产生了1905年革命等等。此后,世界社会主义的主战场一直在东方。1917年,俄国无产阶级在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30年代中期,苏联彻底消灭了私有制,建立了公有制,建成了社会主义制度。在世界反法西期战争中,社会主义苏联英勇抗击了德国法西斯的侵略,大量消灭了法西斯的军事力量,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的贡献。战后,东欧产生了8个新的人民民主国家,这些国家先后经过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走向了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20.
苏联十月革命的胜利,使俄国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由非法地下组织变成为一个堂堂正正的执政党。尔后,有十四个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先后夺取了政权,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可是,1989年东欧剧变中,一批无产阶级政党丧失了执政地位,有些国家的无产阶级政党的执政地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危机,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