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松州》2014,(2)
<正>课题负责人:王宏坚(赤峰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副主席)课题组成员:孙国学(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李布和(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博士、教授)薛瑞(赤峰市文化局文化科科长)孙杰(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周永振(赤峰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讲师)  相似文献   

2.
为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部署和市委提出的坚持把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作为全市工作重中之重的要求,7月12日,市人大常委会组织环渤海区域经济发展与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专题报告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邢明军主持会议并讲话。本次专题报告由天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部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管理学院访问学者傅利平同志主讲。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构建“和谐社会”。什么是和谐社会?构建和谐社会有什么障碍?如何构建和谐社会?已经成了当前中国一大热点话题。最近,本刊记者就此采访了邓伟志(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朱力(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吴忠民(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部社会学教研室教授)。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提出的五项能力中,首先是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因此特邀北京大学原校长、著名经济学家吴树青教授就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能力的几个重要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和阐述,以期对大家深入学习、领会四中全会精神有所裨益。为什么把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列在五大能力首位?十六届四中全会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五项任务和五大能力,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外交以及国家主…  相似文献   

5.
《新东方》2013,(3):F0002-F0002
<正>胡国柳,1968年3月生,湖南邵阳人,2004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专业,获管理学博士学位;在西南财经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后流动站完成博士后研究。曾任海南大学计划财务处副处长(主持工作)、管理学院党委书记、管理学院院长,现任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系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海南省"515人才工程"第一层次人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入选者,省重点学科责任教授。  相似文献   

6.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作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极大地丰富了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内容;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奋斗目标,极大地拓展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实践证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民政协完全可以大有作为。一、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是新时期党对人民政协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社会利益关系更为复杂。党中央高瞻远瞩,提出要构…  相似文献   

7.
(一) 党的十一大和五届人大一次会议都提出了在本世纪末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决定把全党全国工作着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因此,我国的经济建设正在实现一个新的转折,即集中力量向四个现代化进军。四个现代化的第一个战役已经开始,这就是党中央提出的在三年内搞好国民经济的调整、改  相似文献   

8.
陈伟宁 《现代领导》2004,(10):14-15
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多次强调: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一个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大战略课题。在刚刚闭幕的四中全会上。党中央就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再次作出了重要决定。党中央为何如此强调执政能力建设?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如何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常务副院长、上海领导科学学会会长奚洁人教授。  相似文献   

9.
吴巧生 教授     
《理论月刊》2012,(9):1
吴巧生教授,男,1969年生,湖南新化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兼任中国生态经济学会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复杂系统分会常务理事、能源经济与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吴巧生教授长期从事能源经济学的科研与教学工作,先后出版了《中国可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把全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以后,党中央根据新形势下的新情况、新经验多次提出,要在建设高度物质文明的同时,一定要努力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认为这是建设社会主义的一个战略方针问题。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我国当前的一些具体问题,都表明,加强这方面的建设,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兴衰。胡耀邦同志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对这一问题,从理论上做了概括和说明,体现了我们党把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相结合的坚定性。  相似文献   

11.
袁曙宏郑功成马怀德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教授(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院长、教授(行政法)中国社会科学院政治学所研究员(政治学)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院长、教授(政治学)中央财经大学前校长、教授(财政学)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教授(财政学)国务院信息办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710所总工程师、研究员(信息化)国务院信息办专家、北京市经济信息中心总工程师(信息化)李强关信平夏学变白刚王名徐勇朱光磊龙翼飞刘君德王柯敬孙炳耀朱铁臻郭庆旺苏志荣杨团曲成义马宗晋史培军杜鹏欧仔日北辰岳颂东清华大学人文社会…  相似文献   

12.
正(2018年1月26日在贵州省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省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人员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的工作回顾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性成就。党的十九大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党  相似文献   

13.
论发展市场经济与贯彻党的宗旨容英烈(中共广东省江门市委党校教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根本宗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接着实行改革开放的方针,从发展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到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是我党...  相似文献   

14.
是春风是及时雨陈乃宣(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社科部教授、硕士生导师):在世界格局剧烈变动;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央重要精神的传达贯彻,尤如一场及时雨,恰似一阵春风,为当前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指明了方向,给全国人民和理论界极大的鼓舞。夏国政(武汉大学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硕士生导师):学习和领会中央重要精神,使人思想解放、  相似文献   

15.
以研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主题的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胜利闭幕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一我党历史上第一个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应运而生了。无论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还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史上,这都是值得大书一笔的重要事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高瞻远瞩、深谋远虑的基础上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到确保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思考,放在中…  相似文献   

16.
《桂海论丛》2012,(6):F0002-F0002
傅晨 教授 傅晨,1954年生,江西省九江市人,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华南农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华南农业大学学术委员会常委、社会科学部主任。兼任广东省人民政府决策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广东省人大常委会立法顾问;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央基于对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和基本国情的正确分析,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加快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步伐。同时,党中央十分重视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一再强调,没有民主和法制,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并在多次重要会议上提出,要把建设高度的民主和完备的法制作为国家的根本目标和根本任务之一,加以认真落实。党的十四届五中全  相似文献   

18.
一、关于党的组织路线为党的政治路线服务 ,坚持党的建设正确的政治方向问题党的政治路线决定组织路线 ,党的组织路线为政治路线服务 ,这是无产阶级政党自身建设的一条基本规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中央第二代领导集体重新确立了党的政治路线、思想路线和组织路线。明确规定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 :“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 ,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坚持改革开放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 ,邓小平同…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一直十分重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的《建议》,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提到了更加突出的地位,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是在总结社会主义国家建设经验教训、把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与时代特征、本国国情相结合的基础上形成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积极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用中国的话语体系对我国目前的发展目标、发展内涵、发展路径、发展保障等维度进行了新论述,把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推进到一个新境界。它是党关于发展问题的经验集成和理论结晶,集中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