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的成功接管是建立新中国的第一步,它对实现党的工作重心转变、掌控全国政权、建立新中国具有重要作用.分析接管城市战略中的分期问题并着力探析其中若干典型政策,对研究和理解我们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接管城市战略的成功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雷振扬 《实践》2010,(8):16-18
一、中国特色民族政策是解决我国民族问题的重要保障 中国特色民族政策体系,是我们党应用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解决民族问题的实践的产物,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不断理论创新和政策创新的结果。新中国建立60年来的实践证明,中国特色民族政策符合我国国情。  相似文献   

3.
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一个革命的党转为一个执政的党,为了巩固新诞生的人民政权,加快社会进步和发展,党在继承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正确政策的基础上又进一步创新发展了知识分子政策。党的知识分子政策正确与否与中国共产党自身的成熟程度、认识高度以及理论素养等多种因素密切相关,通过对建国初期党的知识分子政策的回顾,总结其创新与经验,对党在新时期如何与时俱进地发展知识分子理论和政策,如何更好地发挥知识分子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具有重要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4.
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七年,我国城市的分配政策经历了一个调整变动的过程。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施新民主主义革命纲领,形成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局面。社会主义改造时期,我国城市实行多元化的分配政策,经过改革逐渐统一为单一的工资制。新中国成立后的党的城市分配政策变动启示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制定分配政策,才能防止平均主义和收入差距扩大两种倾向。  相似文献   

5.
执政能力建设是我们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它关系到我们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关系到我们党的历史任务的完成,关系到我们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回顾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史,可以说,巩固政权是我们党执政的前提,发展经济是我们党执政的基础,改善民生是我们党执政的目的.巩固政权,发展经济,改善民生是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但是,不同的历史阶段和不断变化的国际国内形势,对我们党执政提出的挑战不一样,对执政能力的要求不同,执政的重点也不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执政重点的与时俱进充分表明,我们党是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相似文献   

6.
杨永生 《新视野》2007,(2):92-94
美国在台湾问题上一直采取“动态平衡”政策。20世纪90年代,两岸关系趋向缓和时,美国提升美台关系,干扰两岸关系发展;台湾“三党”访问大陆后,美国动态平衡政策有了新变化。这一政策是以美国家利益为最高准则,矛盾、灵活、多样,但是实施难度越来越大。我们必须通过发展经济、加强军事斗争准备、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和扩大与美国的双边关系来打破美国动态平衡政策,促进两岸和平统一。  相似文献   

7.
正《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将新中国成立初的新民主主义实践明确为一个历史阶段。有学者据此肯定新中国初三年是既要使社会主义因素迅速增长,又允许资本主义经济在一定范围内生长。于光远首次提出"新民主主义社会论"的概念,认为新中国成立后三年间的社会形态,是独立于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性质之外的"新民主主义社会"~((1))。薄一波肯定:"我们党在立国之初,要搞一段新民主主义,是真心实意的",力图证实中共新民主主义思想与政策在各地的落  相似文献   

8.
《共产党员》杂志诞生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是我们党创办最早的期刊之一。6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共产党员》杂志始终不渝地宣传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与党和人民同呼  相似文献   

9.
面对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剧烈转型所带来的深刻变化,如何使我们党经受住严峻的现实考验,永葆党的纯洁性?大力加强党的建设,是初掌执政权利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集体作出的明智选择。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在新中国成立初期那样一种复杂的背景之下,选择一条和现实基本适应保持党的纯洁性建设基本的思路。新中国成立后的中国共产党,根据民主革命时期党的建设经验,结合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具体情形,提出了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的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10.
早在新中国成立以前,毛泽东就有了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思想.从1959年开始,毛泽东引进和利用外资的思想逐渐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是由毛泽东主观认识转变、国内外客观环境的影响、对外关系与政策某些方面的偏颇等因素促成的.  相似文献   

11.
收入分配政策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关系到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的充分发挥,关系到国家建设事业的全局.新中国建立以来,我们党为建立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政策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认真总结这方面的经验教训,对于我们解决当前收入分配方面的不合理状况,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实践》2019,(10)
正新中国成立70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党的"三农"理论、路线、方针、政策正确指引下,内蒙古农牧业、农村牧区走过了辉煌发展历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历史性变化,正朝着农牧业强、农牧区美、农牧民富的目标大踏步迈进。70年来,内蒙古农牧业发展取得历史性重大成就,站在了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新的历史起点上  相似文献   

13.
关于农民“弱势群体”地位形成的历史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建立初期是我国农民生存发展的"黄金时期".那时,我们党通过"土地改革"和"建立农民协会",彻底改变了千百年来农民的弱势地位.后来,由于我们实行了剥夺农民土地大搞"农业集体化"、严厉的户籍制度等不合时宜的政策,采取了"牺牲农业发展工业"的发展战略,又使农民沦为弱势群体.  相似文献   

14.
新中国成立之初,中共将报纸、刊物与通讯社等新闻机构视为阶级斗争的工具,英、美在华新闻机构无疑代表了英美资本主义国家的根本利益。作为斗争的对象,中共对英、美在华新闻机构持否定的立场。尽管如此,中共对英、美新闻机构的处置政策并非一蹴而就,对外国新闻机构的管控策略也呈现出高度灵活性。中共对英、美在华新闻机构的处置最初始于因军事需要对电台的控制。沈阳、平津、沪宁解放后,中共对外国新闻机构的态度虽然总体上呈现出"不断收紧"的特征,但在各地的具体处理策略却因时制宜,根据时局变化而不断调整。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仍有选择地保留了部分英、美报刊的继续存在,直到1953年后,英、美新闻机构方才彻底结束在华业务。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共对英、美在华新闻机构的处置过程表明中共对外新闻策略与外交、统战政策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在看似对立的意识形态对抗中展示出了高超、灵活的政治智慧。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80年代初,我们党和政府对中国外交战略和政策逐步调整,到党的十二大确立了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时此后中国外交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这一外交战略和政策是着眼于我国国家利益,顺应时代转变和国际、国内形势变化,总结以往外交战略乖政策经验教训的产物.正确把握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产生背景对我们不断丰富和发展我国外交战略和政策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姚远 《党史纵览》2007,(12):30-32
人民电影事业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立和发展起来的.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它密切配合了党的中心任务;新中国成立后,在配合宣传党的方针政策方面,其教育功能日显重要.本文试从历史的角度,回顾人民纪录电影在新中国成立前后的简要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始以后,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提出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第二次结合的战略任务,并进行了前后两个不同阶段的探索.回顾总结我们党第二次结合的风雨历程,并对其前后两个不同阶段进行比照,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刻地理解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同时也有助于把我们党的理论创新继续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18.
新中国成立前后约三年的时间里,《纽约时报》有关中国西藏的报道文章近百篇,主要内容包括:西藏内部政治动态;托马斯西藏之旅;中国共产党解放西藏动向;印度在西藏问题上政策与动向等.报道内容反映了这一时期中美关系的变化及美国对中国西藏政策的政治倾向性,反映了美国媒体报道的非客观性和虚假性,也反映了美国政府重视国家意识形态的传播,以及美国媒体被政治绑架、沦为霸权主义工具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我们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总结新中国成立以来宗教工作的成功经验所得出的科学论断。准确把握这一政策的精神实质,对指导新世纪新阶段的宗教工作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一、准确把握“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政策的实质和目的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一项长期的基本政策,是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护人权的重要体现,也是最大限度团结人民群众的需要。“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实质和目的…  相似文献   

20.
王兴华 《新长征》2011,(5):56-57
我们党90年来的光辉历史、伟大征程和宝贵经验反复证明,我们的事业要发展,党的指导思想的与时俱进、党建理论的不断创新是先决因素。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结论。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什么事情也干不成。推动伟大事业同推动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相结合,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一条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也是我们党执政60多年来的一条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党建理论研究是为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党领导的伟大事业服务的,是与世情、国情、党情的发展变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