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李雪 《前沿》2007,(9):236-238
池莉是近年来在中国文坛颇具影响力的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平民化的视角描写现实,在对小市民日常生活原生态记录的过程中完成了对崇高的消解,通过对世俗人生的精神危机的解读,带给读者正视现实的勇气。  相似文献   

2.
曲弘梅 《前沿》2010,(18):F0002-F0002
明清小说宝物描写,既是前代诸多神秘观念与现实感受、思潮结合的载体,又是明清战争中兵器威力的想象,  相似文献   

3.
聂志成 《理论月刊》2007,(5):68-69,120
“功利”对于美育而言具有其特定的含义,它是指美育丧失其培养人的直接目的,而成为德育和智育的手段。一方面,功利性是美育存在的必然,另一方面,超功利是美育发展的趋势。对这两方面的认识有助于我们摆正美育的位置,把握美育以及教育发展的脉搏,顺应并促进美育以及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5月底,土耳其民众因不满政府拆除塔克西姆广场附近的加济公园而爆发骚乱。事实上,这只是一个导火索。事件的背后,则是埃尔多安政府总试图将一些带有伊斯兰色彩的社会工程强加给整个社会,引发了不满。近些年来,诸如禁酒令、头巾事件,甚至不让空姐涂艳色口红,每桩“小事”都曾引发不小的抗议和争论。  相似文献   

5.
朱联平  周一平 《求索》2006,(9):207-210
晚清政党监督思想是中国早期资产阶级政党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晚清政党监督思想的内容是:以监督甚至推翻专制政权为职志;以监督立宪、监督政府政策为基本内容;以监督相互间政见之得失为处理党际关系的基本原则;同时,政党监督必须依靠一定的政治力量作支撑。  相似文献   

6.
论晚清外债抵押方式的转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外债抵押品一个明显变化是从所谓关税和铁路等产权的实抵转而以内地税捐作虚抵,信用担保的色彩突出。与此相关,晚清关于外债抵押的观念经历了萌生、成型、完善的过程。但从整体而言,模糊抵押与担保的准确界限,以优先、切实偿还取代资信;混淆抵押的信用意义与抵押物本身,是晚清外债所以成为恶债的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7.
晚清官员再教育思潮对为什么进行官员教育、怎样进行官员教育和用什么进行官员教育作了思考和探索。思潮虽然无法摆脱传统思想的影响,认识不到官智不开的根源,但仍然具有积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8.
鸦片战争以后 ,随着西学的传播 ,传统经学日渐衰亡。西学的传播 ,使中国逐步建立了门类齐备的近代自然科学学科 ,也使中国传统的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 ,并形成了近代意义的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 ,使晚清学术发生了现代意义的变迁  相似文献   

9.
赵炎才 《桂海论丛》2001,17(2):91-93
晚清政体近代转型虽然内涵十分复杂 ,但具有其自身特点 ,具体表现为政体局部改良与整体变革互动 ,新旧体制混存与融合递进 ,主体被动与主动并存 ,转型非根本性与根本性结合。这些基本特点表明晚清政体近代转型客观上体现了中国传统政治体制发展的内在要求 ,具有历史进步性 ;同时囿于时代性和阶级性 ,它又带有一定的反动性。  相似文献   

10.
毛欣然 《求索》2014,(3):122-125
金圣叹评点作品中的阐释学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古代阐释学发展到明末清初的新特色——以阐释者为中心的主观性阐释。金圣叹的阐释学思想主要体现在他对诗歌艺术性的探究和阐释者主体个性的凸显上。在这里,阐释者的创造性解读,对个人才华和情思的表现已经远远超过了对诗歌本意的追求。  相似文献   

11.
史源 《政策瞭望》2008,(7):56-56
贪污受贿古今中外都有,但像晚清那样几乎无官不贪却世为罕见。表现为:1.下层官吏的贪污非常普遍。"州县杂款报销,尤不可究诘。有曾任直隶之涞水令者,言涞水每年收牛羊税,计共六百两,报销仅十三两,而藩司署费  相似文献   

12.
魏登云 《求索》2012,(3):243-245
晚清女子学校教育是中国历史上女子学校教育之嚆矢。它顺乎当时世界发展之大潮和中国社会转型之需,负载着两千多年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以时代的主旋律为依归,以教会女学为发轫,经历了从拓荒阶段——教会女学兴起和发展到初步发展阶段——国人自办女学,再到短暂蓬勃发展阶段——政府承办女学这样一个艰难历程。晚清女子学校教育的创办者们以敢为人先的大无畏精神,忍辱负重、曲尽其道,终于使女子学校教育从非法步入合法之途。其艰辛发展历程向人们昭示:新生事物的发展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作为开拓者们要心怀必胜信心,筚路蓝缕,勇往前行。  相似文献   

13.
许家祥 《同舟共进》2014,(12):81-81
"灰色收入"一词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但"灰色收入"的事实古已有之。 晚清京官的俸禄普遍不高。如光绪十三年,户部江南司郎中(相当于现在财政部江南司司长)李慈铭一年的工资(含养廉银)是135两银子和1200斤糙米。135两银子大约相当于今天的13500元人民币,平均每月仅1000多元。可晚清人普遍认为,"统天底下的买卖,只有做官利钱顶好",许多人削尖了脑袋往官场钻,出现了"千军万马走官道"的奇观。  相似文献   

14.
刘宗志 《中国减灾》2007,(10):45-45
清代慈善活动比较发达,到了晚清,随着中国社会的变化,慈善事业也开始近代化。慈善的变化首先发生在思想领域,19世纪五六十年代,随着中西方国家间的接触和交流,一些得风气之先的封建士大夫  相似文献   

15.
论晚清湖南社会组织的转型与变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继平  肖华 《求索》2006,(2):210-214
晚清湖南社会组织的转型与变迁对湖南的社会变迁和历史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并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晚清社会组织的变迁主要包括政治组织的兴盛、经济组织的转型、文化教育组织的变迁和秘密社会组织的消长以及民俗组织的出现。  相似文献   

16.
王鸿志 《求索》2008,(10):217-220
两江总督张之洞首设商务局是甲午战后为应对严重的民族经济危机而在体制外设立的临时性商政机构,目的在于督率绅商劝工兴商,多设制造局厂赶造土货,抵拒洋货,以因应《马关条约》允许列强在华通商口岸设厂制造。随后,这一权宜之计被清廷采纳而向全国推广,对近代商政变革产生重要影响。郑孝胥是启动这一变革的幕后推手。作为张之洞的得力幕僚,他不仅极力建议并襄助两江总督张之洞设立商务局,而且利用晋京之机托王鹏运上奏讲求商务折,引起朝野广泛关注。以郑孝胥议创商务局的活动为视角,不仅可以揭示议设商务局的本意与现实之间的差距,而且有助于认识其后商政机构演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17.
余群 《传承》2013,(3):144-145
鸦片战争后,天灾人祸不断,民众生活极度困苦,清廷的腐败与懒赈更让中国人民处在水深火热之中。民间义赈救助苦难民众,维新时期国内慈善事业开始转型,逐渐具有近代意义,“清末新政”则为其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8.
孙自俭 《求索》2010,(10):234-237
清政府把干路收归国有,是一个涉及多方利益,民众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决策前的认真筹备,仔细研究必不可少。而清政府既没有做广泛的宣传和说服工作,也未通过资政院和谘议局认可,用专制的方式强制收归国有。当国有政策遭到反对时,不是反思政策执行中的问题,化解危机,而是坚持强硬手段,更加疏离和激怒了民众;当发现决策中的错误时,却依旧一意孤行地执行下去,拒绝任何修改,最终导致决策方案无法顺利实施,决策目标不能最终实现。  相似文献   

19.
龚耘 《理论月刊》2002,42(4):18-20
相对于主体所确立的不同的目的,科学理论具有不同的价值,其中包括功利价值。一个“真”的理的有用性是理论的真理性的结果。理论的功利价值在于它满足了一定的社会需要,这种社会需要包括感性需和理性需要。满足社会的感性需要的理论有用性,是理论的实用性价值;满足社会的理性需要的理论有用性理论的工具性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叶凤刚 《前沿》2005,(9):272-275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法将雇佣军作为其实现对华政策的重要工具,积极参与雇佣军活动。清政府出于镇压太平天国的需要,也对雇佣军给与了足够的重视;清政府对雇佣军重视和利用反映了它在借师问题上的立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