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精彩瞬间     
申宏 《城市党报研究》2007,(2):F0003-F0003
4月5日,丁亥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举行,上万名海内外中华儿女在此共同缅怀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传说中的黄帝陵就在陕西省黄陵县桥山。每年在这里举行的公祭轩辕黄帝典礼都会吸引数以万计的海内外人士前来参加。  相似文献   

2.
2007年4月19日,农历丁亥年三月初三,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轩辕黄帝的诞辰日。在惠风和畅、百花争艳的大好季节,来自省内外、海内外的两万炎黄子孙齐聚黄帝故里新郑,参加丁亥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此次拜祖大典由河南省政协主办,郑州市政府、新郑市政府承办,是近年来规模最大、规格最高、最为隆重的一次,以“和谐中原、和谐中国”为主题,旨在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彰显盛世和谐气象。  相似文献   

3.
小资料     
1937年4月5日,国共两党为表明合作抗日,共同派员祭祀黄帝陵,中国共产党、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和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特派代表林伯渠在黄帝陵前宣读了祭文。其文如下: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恭遣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束帛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  相似文献   

4.
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强邻蔑德。琉台不守,三韩为墟,辽海燕冀,汉奸何多!以地事敌,敌欲岂足;人执笞绳,我为奴辱。懿维我祖,命世之英,涿鹿奋战,区宇以宁。岂其苗裔,不武如斯,泱泱大国,让其沦胥。  相似文献   

5.
黄帝陵     
《党的建设》2010,(11):50-50
黄帝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始祖。黄帝陵又名黄陵、桥陵,是传说中中华民族的始祖轩辕黄帝的衣冠冢。今河南、河北、甘肃、陕西等地均有纪念性的附会墓冢,而尤以陕西黄陵县的黄帝陵最为有名,1961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为古墓葬第一号。  相似文献   

6.
祭黄帝陵文     
(1937年3月)维中华民国二十六年四月五日,苏维埃政府主席毛泽东、人民抗日红军总司令朱德敬派代表林祖涵,以鲜花时果之仪致祭于我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之陵。而致词曰: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胄衍祀绵,岳峨河浩。聪明睿知,光被遐荒;建此伟业,雄立东方。世变沧桑,中更蹉跌;越数千年,  相似文献   

7.
4月16日,农历庚寅年三月初三上午,庚寅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新郑隆重举行,来自海内外的2万多名嘉宾欢聚在中华民族的祖根圣地,同拜华夏始祖,祝福盛世和谐。  相似文献   

8.
2006年3月31日,农历三月初三。在全球炎黄子孙的殷切关注下,“丙戌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古都新郑大礼告成。近万名华夏子孙从四面八方来到中华民族的重要发祥地,来到黄帝的出生地、创业地和建都地,参加了丙戌年拜祖大典,共同祭拜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规模空前的盛典充满同根同源的血脉深情。  相似文献   

9.
唐伟 《新湘评论》2009,(12):62-62
11月13日上午9时28分,象征中华民族和谐与和平文化的重要标志性建筑——太和塔在国际和平名城湖南芷江破土动工。和平园太和塔的理念和建设太和塔的建议,是由已故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华夏文化纽带工程组委会主任委员程思远先生,于1995年开始提出和倡议的。  相似文献   

1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向历史学习,指出历史是一面镜子,是最好的老师,是最好的教科书。要通过学习历史,提高历史自觉,增强历史自信,把握历史主动。他提出,要把学习中共党史与大力弘扬英雄精神结合起来,指出“中华民族是崇尚英雄、成就英雄、英雄辈出的民族,和平年代同样需要英雄情怀。对一切为党、为国家、为人民作出奉献和牺牲的英雄模范人物,我们都要发扬他们的精神,从他们身上汲取奋发的力量,共同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1](P70))。  相似文献   

11.
实现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两岸同胞的共同利益所系、共同责任所在。经过两岸同胞长期共同努力,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已经具有更为坚实的基础、更为强劲的动力、更为有利的条件,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我们再次呼吁,两岸同胞团结起来,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共同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共同促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2.
炎帝神农氏是我国上古传说时期著名的部落联盟首领,是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他姓姜,氏伊耆,名轨,一名石年,或曰石耳。  相似文献   

13.
和平发展道路,是指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在以和平发展为主题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并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道路。中国向世界郑重宣告,中国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永远不称霸,既通过维护世界和平来发展自己,又通过自身的发展来促进世界和平,努力实现和平的发展、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和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胡锦涛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中国将始终不渝地走和平发展道路",主张努力"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中华民族从来都是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和平、和谐向来是我们孜孜追求的崇高目标和最高境界。但是,近代以降,良好的愿望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中国反而沦为西方列强坚船  相似文献   

15.
阅史观澜     
《湘潮》2014,(6):56-56
重要言论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中国人民不接受"国强必霸"的逻辑,愿意同世界各国人民和睦相处、和谐发展,共谋和平、共护和平、共享和平。——习近平5月15日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  相似文献   

16.
夏远生 《学习导报》2013,(17):34-36
毛泽东的中国性格与虞舜文化精神特质 曾经生活在湖南南部并在此长眠的舜帝,是中华民族人文始祖之“帝舜有虞氏”。虞舜是优秀传统道德文化的化身,被历代尊为“道德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元”。虞舜文化精神对当代中国与湖南有着深刻影响和无上价值。湖南之所以文蕴深、文脉广、文气足,之所以源远流长,无不与虞舜文化的精神特质有着深刻的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共产党人》2008,(16):16-17
奏响更快更高更强乐章描绘团结友谊和平画卷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闭幕式24日晚在国家体育场隆重举行,来自各国各地区的运动员、教练员和来宾在团结、欢乐、和谐的气氛中,共同庆祝北京奥运会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8.
舜帝南巡苍梧,葬于九疑,是古史的确切记载,但留下了历史之疑。揭示这些历史之疑,恢复其历史真相,我们发现大舜南巡及其在南方宣传的文化,其实质是和谐文化。大舜是我国历史上创导和谐文化、推动社会和平稳定造福民生的始祖。  相似文献   

19.
2005年9月15日,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大会上所作的发言中首次向全世界提出了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倡议。和谐世界这一外交新理念的提出,鲜明地表达了全球化时代中国对世界新秩序的主张,标志着中国外交战略开始新的转型。2007年,胡锦涛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庄严宣告,这一战略抉择对处理好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营造中国和平发展的良好外部环境将产生深远影响,成为我国新时期新阶段对外战略总方针。  相似文献   

20.
论创建和谐世界的必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5年9月15日,国家主席胡锦涛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作了题为《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的讲话,向全世界提出创建和谐世界的议题,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本文将从人与自然的关系,世界和平与安全、发展与进步的角度,分析创建和谐世界的必要性及其紧迫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