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质疑伯乐     
伯乐相马的故事被传为千古美谈。古人说,“世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看来,伯乐的作用大极了。伯乐善于相马,人们对他是十分信任的,他对马的评价就是马的身价,他说这马是千里马,那么这马立马身价百倍。我觉得,让伯乐拥有这样大的相马权力未必是一件好事,甚至可能成为一件可怕的事。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史载,一次,伯乐的一位朋友拉着一匹普通马到集市上卖,无人问津。于是他找到了伯乐,请伯乐前去帮忙,他让伯乐仔细地看他的马,而且走后还不停回头瞧那匹马,伯乐依计做了,结果此人的马立刻身…  相似文献   

2.
伯乐的高足九方皋,自称相中了一匹千里马,却对马的毛色、雌雄说得驴唇不对马嘴。有人对伯乐说:九方皋徒有虚名,不辨马之骊黄牝牡,还有什么资格相马?伯乐则说,这正说明九方皋是一个相马行家。马至,果天下之马也。众人问其故,伯乐说:“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彼之所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其实,伯乐所说的何止是相马的“天机”,对领导者选人用人也极  相似文献   

3.
依机制用人,不宜单靠“伯乐”相人。说起用人,人们便会自然想到那位善相“千里马”的伯乐,并希望多出一些“伯乐”式的领导,让所有的“千里马”都得到发现和起用。其实,伯乐虽然有独具的相马慧眼,但不可避免地要受到个人精力、视野范围、认知水平等  相似文献   

4.
渴望伯乐     
渴望伯乐大川说起伯乐,人们很自然地会想起大文豪韩愈老先生笔下那个相马专家,想起那“世有伯乐,然后有干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不朽名句。正因为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的缘故,伯乐才更可敬,要有价值,才有了这篇《渴望“伯乐”》的文字。不常有还是...  相似文献   

5.
伯乐和九方皋的相马术已是世人皆知的事,不过,我认为尚有不足之处。近读书发现有位古人对相马问题亦有独到之处,读后很有感触,如实录来权且作为相马补遗。 唐朝兴元年间,有个叫李幼清的人很有一套相马功夫。一次,他在马市上看到两个身强力壮的人用木  相似文献   

6.
古代有一则《伯乐相马》的故事非常烩炙人口,到后来,“伯乐相马”通常用来比喻考察发现人才,“伯乐”则泛指那些善于识别人才的人。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需要无数纵横驰骋,引领潮流的“千里马”,更需要能识别“千里马”的“伯乐”。那么,怎样当好当代“伯乐”,与时俱进地研究“相马”之策,有意识、有目地地考察、发现人才,依然是一个古老而又新鲜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辛民 《前线》2012,(3):54-54
春秋时期的秦国,有一名士姓孙名阳,具有相马的特长,被他看上的骏马即刻身价十倍。于是,时人便以神话中掌管天马的星名“伯乐”来称呼他。“伯乐”后来被比喻为善于发现和选用人才的人。古往今来,在选贤任能方面,“伯乐”的作用不可低估。新中国成立以来,我们党内的老一辈革命家和一批富有丰富经验的领导人,都以领导者的慧眼,发现优秀人才、举荐优秀人才、培养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8.
相传汉高祖刘邦在总结其战胜项羽的原因时,曾有一段精辟的论述,大意是:论出谋划策我不如张良,论带兵打仗我不如韩信,论安邦治国我不如萧何。这三个人都是人中之杰,但我能用他们。项羽也有个能人范曾却不能月用,所以我能战胜项羽。 刘邦善于识才,堪称伯乐。然而他更善于用人则超越了伯乐。伯乐因能识千里马而久为人们称道,但细想之,其相马之道可谓狭隘。千里马征战杀场大有用武之地,而普通作为牲口驯养的马也不乏“干才”,或善拉车,或善犁地,或善爬山等等。可  相似文献   

9.
伯乐相马,是我们熟知的一个寓言故事。现实生活中,人们常把那些独具慧眼、摒弃成见、力排众议、不拘一格地发现和起用人才的人喻为“伯乐”。人们赞颂这样的“伯乐”,因为他们慧眼独具,知人善任;因为他们胸怀坦荡,光明磊落;因为他们目光高远,远见卓识。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有许多这样的“伯乐”,凭着对党和国家大业的耿耿忠心,凭着对事业和人民的荡荡真诚,凭着无瑕的品格和过人的见识,擢拔人才,奖掖后生,发现和起用了一大批德才兼备的“千里马”,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伯乐”是可敬的,“相马”是必要的,但仅有“相…  相似文献   

10.
伯乐相驴     
商正 《前线》2000,(10)
春秋秦穆公时代,有人偶得一诀窍,专靠相马赚钱,发了大财。此公姓孙名阳。一次,此人所相之马,四蹄生风,飞奔千里,轰动了朝野和市井,人皆称其所相之马为千里马。一时间,孙阳名声鹊起,身价倍增。时人皆信佛,讲究天人合一,苍穹中有主天马之神星,曰“伯乐”,人竞崇之。于是,世人以伯乐之称盛赞孙阳。当时,凡孙阳一眼相过的马,价格奇高,故孙阳又有伯乐一顾之美誉。后来,关于他的各类传说越来越神乎其神,说伯乐不仅能相马,还能相苍蝇。苍蝇落在马尾巴上,被伯乐孙阳一眼看过,这苍蝇也就超群了也有说孙阳还相过驴的。相传,…  相似文献   

11.
选准用好人才,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几千年来,在选官用人上,我国一直推崇“伯乐相马”的选才模式,这种靠领导慧眼识才的“相马”机制,固然可以发现和选拔一些良才,但毕竟存在“伯乐荐劣马”的主观色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人才选拔在朝着公开化、民主化和制度化迈进的同时,对“伯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迫切要求各级领导立足于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需要,转变识才用人的观念,以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为国选才拔士。  相似文献   

12.
九方皋相马《列子·说符》有一则故事十分生动、令人深省,不妨简述如下:秦穆公对伯乐说:"你的年纪大了,你的儿孙辈中有没有可以帮我寻求千里马的?"伯乐回答:"良马可以从它的形貌和筋骨上加以考察。但天下最好的马,论判的方法却似有似无,很难直观地把握。这种马奔跑不扬起灰尘,  相似文献   

13.
说起"伯乐"和"千里马",人们自然会联想到"伯乐相马"的故事。千百年来,一个个发现了"千里马"的"伯乐"被人仰慕,一匹匹被"伯乐"发现的"千里马"被人称颂。时逢今天,真识"千里马"的"伯乐"不乏其人,但是仍然拉"盐车"的"宝马良驹"不乏其数。某些自诩相马有术的"超级伯乐"所相之马不能不令人为之瞠目。A伯乐来自于"牧羊世家",他自然喜欢在"绵羊群"里相千里马。  相似文献   

14.
“伯乐”电器(集团)公司,在中国工业群星谱中曾是一个响亮的名字。提起“伯乐”,人们便会想起80年代末,当家用电器如王谢堂前燕,纷纷进入寻常百姓家时,在商场竞相争购“伯乐”牌冰箱的场面。“伯乐进万家,万家欢乐多。”一句广告语,曾给“伯乐”人带来多少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15.
华多 《前线》1988,(12)
这些年来。呼唤伯乐的声音,似乎很响了一阵子,大有彼伏此起、不绝于耳之势。其间,细究起来,也无非是韩愈老先生一千多年前的慨叹: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因此,虽有千里名马,但食不饱,力不足,才美无以展现,只得“骈死于槽枥之间”而已。这大抵是怀才不遇的真千里马、欲求一逞的准千  相似文献   

16.
1988年,我中学毕业回乡务农,父母为了我们兄妹三人读书,已是债台高筑。当时家里的境况是:土房两间半,债务理不断,忙里又忙外,致富难上难。真有点“上天无路,入地无门”的感觉。  相似文献   

17.
“伯乐”,在中国工业群星谱中曾是一个响亮的名字。“伯乐进万家,万家欢乐多”,一句广告语,曾给南京伯乐电器集团带来多少骄傲和自豪。  相似文献   

18.
把大批优秀年轻干部选拔到各级领导班子中来,事关我们党和国家的千秋大业,是摆在各级党组织面前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 人们常把选拔优秀干部比喻为伯乐相中“千里马”,但好“马”未被发现或“马”相的不准都是要误大事的。中共黄冈地委不久前在全区进行的“双推双考”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作法可谓在“相马”问题上来了个新招,即对拟选拔的20名35岁以下的副县级党政领导干部,实行组织推荐与群众推荐(包括个人自荐)相结合,考试与考察相结合,在全区国家干部队伍中公开选拔任用,从而创造出了一种让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社会环境。 选拔任用干部透明度不高,视野不开阔,思想不解放,不仅不利于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在一定程  相似文献   

19.
李振军爱才     
李振军爱才刘秉荣编者按:人们常把那些发现人才、荐举人才、重视人才的人,比作相马的伯乐。在一群马中,识别一两匹良马,确实不易。而发现和荐举人才比起相马来就要复杂得多,困难得多。首先,人的内在本质常常被现象掩盖着,况且人无完人,人无全才,因此要突破现象看...  相似文献   

20.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韩愈《马说》中的这句话近年来广为人们传诵,伯乐于是吃香起来了,“伯乐相马”也几乎成了知人善任的代名词。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终于发现,靠伯乐相马并非尽如人意。因之本人也来凑凑热闹,提出“三疑”,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