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民族简介     
《瞭望》2001,(21)
中国的藏族同胞主要居住在青藏高原地区,1990年的人口普查显示,全国的藏族同胞为459万人。藏族自称“博巴”,意为农业人群,是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的一个农业部落。两汉时属于西(?)人的一支,七世纪赞普松赞干布建立王朝,唐宋称其为“吐蕃”,元明称“西蕃”明代称西藏为“乌斯藏”清代称“唐古特”,“藏番”。元期在西藏地区设置由中央管理的三新宣尉使司、都元帅府,管理包括西藏在内的全部藏族地区。直到康熙年间才称“西藏”,藏族称谓亦由此而来。  相似文献   

2.
“从前做梦也想不到能过上这样的好日子,菩萨再让我活三年,我就心满意足了!”这是一位六十岁的藏族牧民扎西对我们倾吐的心声,表达了西藏农牧民对今天美好生活的珍惜和热爱之情。 不久前,我们骑自行车沿雅鲁藏布江边走边采访,走过了包括农区、牧区在内的二十二个县,接触了很多普通群众,通过与他们广泛交谈,了解到一些藏族农牧民生活的真实情况,深感政府对西藏实行特殊政策,使西藏高原发生了巨大变化,所见所闻令人欣慰和振奋。  相似文献   

3.
雅鲁藏布江畔的文明使者记西藏工布江达县人武部部长单杰本刊记者岳林才刘永华“古老西藏有条江/她的名字叫雅鲁藏布/工布江达有个人/他的名字叫玛米(军人)单杰/……他做的好事比天上星星多/说他的故事比雅鲁藏布江水长。”工布江达县人武部部长单杰的名字和故事,...  相似文献   

4.
目前正是尼泊尔的登山季节,有两个外国登山队正在准备攀登珠穆朗玛峰。外国登山家一踏上这个地球的最高点,立即就成为名扬世界的新闻人物。但是,如果没有一支由高山向导、高山厨师和搬运工组成的登山支援大军。外国登山家是难以成功的。充当支援大军的是尼泊尔的夏尔巴人,他们堪称为登山运动的无名勇士。 夏尔巴人意即“来自东方的人”,分布在珠穆朗玛的高山峡谷,相传来自我国西藏的东部地区,语言、文化、宗教、风俗习惯与藏族大体相同.同我国藏族有  相似文献   

5.
藏族歌舞迈向新时代———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一席谈●沈路涛央珍撰文人们说,“藏族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能歌善舞,是藏民族的一大特点。号称“歌舞海洋”的西藏,古朴、轻快、嘹亮的璀璨歌舞艺术造就了丹增、顿珠次仁、德西美多等一批又一批优秀的...  相似文献   

6.
全球主要大河目前已被4万多 座大坝截流,天然大河所剩 无几,在我国仅存怒江和雅鲁藏布江两条,如果从全流域看,则仅存怒江流域。为此,专家急切呼吁:为我国和全球保留一条无大坝的天然大河——怒江大峡谷!怒江是我国西南一条较大的国际河流,发源于唐古拉山南麓,流经西藏、云南两省区,出境进入缅甸。怒江干流中下游河段长742公里,穿越于高黎贡雪山和怒山(碧罗雪山)之间,天然落差达1578米,是地球陆地表面地形最为险峻的地区之一。由于其地理上的封闭性,全流域原始生态环境保存基本完好。国家环保总局有关负责人认为,怒江流域有必要保留…  相似文献   

7.
万里副总理今年3月在西藏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及自治区党委在京负责同志会议上指出:西藏要发展繁荣,必须有大批本民族的人才和专家。这是西藏人民充分行使当家做主的自治权力的长远大计和重要保证,也是西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需要。培养人才的关键在教育。 大量培养藏族干部和各类专业人才,是中央对西藏教育的一贯政策。1980年4月,中央转发的《西藏工作座谈会纪要》中就曾明确提到:“要大力培养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干部,积极帮助他们把建设西藏的主要责任承担起来。”并且第一次把教育援藏,摆在  相似文献   

8.
《瞭望》2001,(21)
充分尊重藏族的民族信仰,充分尊重藏族的民族习惯,充分尊重西藏文化的特殊性,是半个世纪来我国西藏工作的指导方针,也适用于西藏文化的发展与建设。这个方针,早在建国初期就确定下来,1951年5月23日,在西藏和平协议签定的当天下午,毛泽东主席在听取协议签定情况汇报时指出,进藏人员“在西藏考虑任何问题,首先要想到民族和宗教问题这两件事,一切工作必须慎重稳进。”这个方针一直贯穿在整个西藏工作中。  相似文献   

9.
西藏是“歌舞的海洋”,特别是近三年,生活日益改善的藏族农牧民歌更多,舞更美。广大藏族  相似文献   

10.
最近由西藏歌舞团在首都上演的西藏第一部大型民族舞剧《热巴情》,以多姿多采的民族舞蹈真实地再现了流浪艺人“热巴”的生活,吸引了许多观众。有人说:“这是真正的藏族歌舞艺术”。藏语“热巴”,直译是“布衣人”,它有两重含意:一是指表演铃鼓舞、杂曲、民间歌舞的艺术形式;二是指表演这种杂艺歌舞的人。热巴艺人很早就在西藏东部昌都、工布的高山峡谷一带出现了。这些以家族为  相似文献   

11.
陕南汉江、丹江流域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主要水源地,“两江”流域人民为实现“一江清水送北京”做出了巨大贡献.破解陕南两江流域在生态环境保护同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的两难困境,实施生态补偿是一项重要的路径.要实现生态补偿科学化,必须从由谁补偿、长期补偿、向谁补偿和补偿标准、补偿渠道、如何监管以及常规制度建设等六个方面入手,进行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2.
黄家双 《侨园》2014,(5):33-33
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啊,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口……我平生第一次直面雅鲁藏布江、喜马拉雅山时,著名藏族歌唱家才旦卓玛演唱的这首歌就时时在我心中回响。雅鲁藏布江不舍昼夜流向远方;喜马拉雅山高耸入云横亘西东。进藏后的第五天——我们朝辞拉萨,逆雅鲁藏布江而上,到日喀则,看扎什伦布寺。接着马不停蹄,踏上穿越喜马拉雅山之旅。我们的目的地是亚东。  相似文献   

13.
西藏拉孜县境内的雅鲁藏布江南岸,有一条10余公里长的山沟——芒布沟。这里溪水长流,土地肥沃,不仅景色美丽,而且有许多迷人的传说。 在这条山沟的尽头,有一座高高的雪山,山上白雪皑皑,终年不化;山下有一个美丽的湖,相传变化无常。很久以前,一位藏族牧民来到这里,突然发现  相似文献   

14.
山南行     
西藏的冬季,寒冷、缺氧,按常规,是工作“淡季”。可是,西藏自治区党委书记伍精华却在去年十二月到山南地区的农牧区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 “使一百八十万藏族人民尽快富裕起来,是我们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15.
布达拉宫是藏族人民的圣殿、“神宫”,被认为是西藏的象征。拉萨在藏文中的含意是“圣地”,而布达拉,据藏学家介绍,是观音圣地苷陀罗嘉梵文译音,意为持航或航行解脱海岛之舟。佛家讲“慈航普渡”,只要能登上舟,就到达幸福的彼岸—“天堂”。因此,藏传佛教的信仰者认为,如能瞻仰一次布达拉宫,则无比荣幸,如再能登上“航舟”,那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相似文献   

16.
随着青藏铁路的通车,内地人大城市的“西藏热”在升温在藏北当雄县一户牧民的帐房前,16 岁的藏族姑娘群桑卓玛笑着对本刊记者说:“火车通了,我们家烧火做饭就可以不用牛粪了。” 7月1日正式试运行的青藏铁路,将使270万西藏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发生改变,包括他们的煮饭方式和文化娱乐方式——只要他们愿意,世代放牧为生的牧民们随时可以坐火车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去为参加电视歌手大奖赛的西藏歌手加油助威,去看看在内地上学的儿女……  相似文献   

17.
一场别开生面的婚礼在拉萨古城举行:新郎新娘在人们簇拥下,分别用藏族、汉族和美国三种仪式进行结婚典礼。新婚夫妇是从美国来到西藏旅游的,男的是乔治·赫里兹先生,女的是苏珊·柯特妮女士。在喜气洋洋的婚礼上,他们介绍了来到西藏结婚的原因;他们是在纽约市的一个屋顶上相识的。为了纪念这次相识,他们商定,婚礼一定要到地球的“屋顶”——西藏举行。  相似文献   

18.
唐召明 《瞭望》2015,(15):42-43
“西藏牦牛博物馆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这个事情我们藏族没有想到、做到,但汉族兄弟吴雨初想到了、做成了,我非常佩服。通过西藏牦牛博物馆,他圆了自己的梦,也用实际行动保护、传承了藏文化。”  相似文献   

19.
雷英 《学理论》2013,(33):224-225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到内地就学的西藏学生数量不断增加,因此内地地办藏族学校的建设显得非常重要,比如西藏民族学院,就是一家以地域人文特征为主的藏族学校。从实践来看,藏族学校的学生基础学习能力普遍偏低,总体成绩也较低.缺乏学习动机和热情。对于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而言,西藏大学生的学习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因此建议采用混合管理的模式,以期有益于提高藏族大学生的学习成绩。对当前藏族大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自身特点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就实施混合管理的效果及策略谈一下自己的观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藏族传统文化历史悠久,丰富多彩,对构建和谐西藏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西藏和平解放以来,藏族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因此,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弘扬藏族传统文化,为构建和谐西藏提供重要的精神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