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仰海峰 《理论探讨》2003,4(5):27-31
鲍德里亚在其<生产之镜>中对马克思与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内在关系进行了讨论.鲍德里亚认为,虽然马克思批判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但马克思哲学的基础仍然是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生产逻辑,这种逻辑并不能说明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即符号支配一切的社会.在<生产之镜>中,鲍德里亚的主题就是要走出这种生产式的社会批判理论,以符号与文化批判替代政治经济学批判.鲍德里亚的这一分析,实质上是一种理论的乌托邦.  相似文献   

2.
近代西方人学逻辑的历史嬗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近代西方人学,指的是从文艺复兴之后,到黑格尔哲学这一时期 关于人的理论建构,又可称之为古典人本主义。从人学发展的逻辑来看,大致可 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人的地位确立时期;人的理性确证时期;理性与情感的双重 变奏时期;类人学的形成时期。本文揭示了近代西方人学的逻辑建构过程,并指 出了从古典人本主义向现代人学逻辑转变的理论必然性。  相似文献   

3.
赖欣巴哈认为知识的本质是概括,归纳推论是我们获得知识的工具.他认为传统认识论是心理学和逻辑的混合物,应当把心理学部分归诸于心理学,哲学只研究其中的逻辑部分.为此,他提出了发现的范围和证明的范围这一对重要概念,他认为归纳推论作为知识论的工具,它只涉及证明的前后关系,而通过观察事实证明一个理论的正确性则是归纳推论的主题.  相似文献   

4.
《科学社会主义》2021,(3):43-52
《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是恩格斯唯一系统解读德国古典哲学发展历程特别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变革实质的著作。贯穿该著的中心线索恰恰在于,恩格斯通过着重探赜以"逻辑在先"为特征的传统形而上学发展到其理论顶峰也即黑格尔哲学的过程,在呈现黑格尔辩证法历史进步意义的同时又指出其出现内在矛盾的必然性,特别是费尔巴哈以"感性在先"取代"逻辑在先"依然陷入抽象形而上学思维的深层根源,进而全面揭示"在劳动发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会史的锁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何以实现了对黑格尔辩证法的批判性改造,从中真正彰显出辩证法的革命性。  相似文献   

5.
制度创新促进电子政务发展具有两种选择:强制性逻辑和诱致性逻辑.发挥强制性逻辑作用意味着权力资源向电子政务领域集中式介入.利用制度的刚性功能,形成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的电子政务硬性发展的制度范式,将产生排斥效应,可以缓解或消除电子政务发展的被动局面.施展诱致性逻辑功能预示着政府权力资源向电子政务领域的分散式介入.利用制度的弹性功能,形成以地方政府为核心的电子政务柔性发展的制度范式,将产生自发效应,从而调动地方政府自觉地推行电子政务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我国国情出发,制度创新促进电子政务发展应采用二元模式:对于经济发达、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区域,应建立以诱致性逻辑为主、强制性逻辑为辅的制度创新模式来加快其电子政务发展进程;而对于经济欠发达、社会文明程度较低的区域,应建立以强制性逻辑为主、诱致性逻辑为辅的制度创新模式来提高其电子政务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6.
张淑芳 《学理论》2011,(12):51-52
归纳逻辑过去虽然饱受诟病,有不少人对其合理性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比如"休谟问题"以及诸多逻辑悖论等,但这也并不能证明归纳逻辑就是伪科学。归纳逻辑推理与演绎逻辑推理相对应,它不能保证得出必然的真结论,但是它在人们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中的地位与作用却不能忽视。为此,通过阐述不同推理类型的重要性来说明其合理性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马克思在对古典政治经济学展开范畴批判、廓清社会科学研究具体路径的基础上确立起来。范畴的逻辑次序与历史进程相统一的知性科学的阐释遮蔽了这一方法的真实内涵。作为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前提的"劳动一般"范畴,其理论和现实的产生过程生动地体现了逻辑与历史的统一。作为感性活动的劳动即实践是建构人类世界的根基,从实践出发发现抽象范畴及其所表达的社会存在的起源,并由此说明知识的形成是马克思历史存在论视域的基本观点,逻辑与历史相统一是这一视域观照下的产物。从历史存在论视域看,逻辑与历史相统一强调的是"历史"的基础性地位;在人们的实践中建构而来的生活世界才是历史的真实内涵;"相统一"意味着逻辑植根于生活世界并能动地再现它。达成逻辑与历史相统一的具体路径是政治经济学批判与现象学经验的观察。  相似文献   

8.
宗教批判是马克思思想必然的逻辑起点.宗教批判不仅可以使得马克思把对德国古典哲学、英国政治经济学、空想社会主义的改造有效地联成一个内在的整体,使之成为同一理论在不同角度、不同层次的表达.同时,也可成为深入理解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另一条线索,即:正是对宗教异化的批判才导致对其他异化的批判,作为起点的宗教批判与其作为最终目标的共产主义存在着逻辑与现实的关联.  相似文献   

9.
费希特作为德国古典哲学逻辑进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位代表人物,其政治哲学与康德、黑格尔的政治哲学一道,构成了马克思政治哲学得以孕育产生的土壤。马克思不仅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费希特法权思想中所包含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成分,而且批判地继承和发展了费希特的国家与市民社会相界分的思想及劳动概念。更为重要的是,马克思在此基础上实现了政治哲学方法论的突破。  相似文献   

10.
王丽达 《学理论》2011,(11):79-80
重点介绍了ASP.NET及其数据库访问技术ADO.NET的技术特点及优势,从而论证了系统采用的开发技术。对图书网上书店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进行了论述,通过对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阐述了系统的功能模型、运行模式、网络以及数据库的设计,并基于UML进行了系统分析。还论述了系统几个关键功能在ASP.NET中的具体实现,主要包括数据库连接、系统数据接口。针对系统所需技术和数据要求进行总结和归纳。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不同于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劳动价值论,更是与后来西方经济学中出现的几种价值论有着明确的界限。本文界定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古典劳动价值论、生产要素价值论、效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和价格论的理论界限。深入理解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与西方经济学各种价值论的界限及其内在的历史逻辑,我们可以得到关于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时代化的不少启发。  相似文献   

12.
美国科学哲学家费耶阿本德,针对逻辑主义面临的理论困难,创造了非理性主义的一种极端形式——认识论的无政府主义.在科学观上主张理论多元论,在方法论上主张多元方法论,从而向逻辑主义的理性主义目标和逻辑考察的论证方式提出挑战.无政府主义认识论与逻辑主义派别一样,本属西方科学哲学自身演变链条上的一环,但理论多元论和多元方法论的提出,却对辩证思维原则形成了某种程度的冲击,在理论界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混乱.因此分清辩证思维原则与多元方法论之间的差异,是有意义的.实证主义和证伪主义都崇尚理性,同属于科学哲学中的逻辑主义,都主张科学认识是一种逻辑过程,认为科学的进步和理论的优劣有其特定的评价标准,肯定存在普遍有效的方法和原则.得各自都有未解的理论难题,诸如:归纳的逻辑通道问题;演绎  相似文献   

13.
学界有一种普遍的观点认为,马克思哲学是"现代性的终结"和"后现代的开端".这一理解不符合马克思哲学的纯粹现代性品质.一方面,从马克思哲学中寻找"后现代"具有非法性;另一方面,马克思哲学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也不是对现代性本身的批判.资本逻辑不过是内在于现代性之中的否定性环节.按照康德、海德格尔以及马克思的理解,三者对现代性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现代性的主题就是"人向人的复归".这其中包括"双重复归":即人从"神"那里的复归和人从"物"那里的复归.德国古典哲学完成了第一个复归,而马克思则通过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完成了第二个复归.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哲学是纯粹现代性的.  相似文献   

14.
债权相对性原则是古典契约法的基石,整个司法体系都在此基础上构建.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债的效力呈现扩张的趋势,债的相对性也得到了突破.从分析债权相对性的内涵入手,具体探究债权相对性的各种突破和扩张情形.新的社会公平正义标准的确立,建立第三入侵害债权制度巴经是现实的必然要求.基于我国司法实践的需要,在我国建立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也具有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5.
《学理论》2015,(15)
通过论述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主要内容,阐明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针对逻辑实证主义即归纳逻辑方面的主要观点,论证了波普尔的证伪主义的合理性与优点,并根据波普尔证伪主义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批评与反驳。  相似文献   

16.
姚继冰 《理论探讨》2003,1(4):31-34
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的劳动概念一般是在"异化劳动"的意义上被解读.而实际上,劳动概念在<手稿>中是一个多重含义的复合体.青年马克思以古典国民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为思考的出发点,以劳动为其关注的核心概念,发现在资本主义社会现实中由国民经济学的理论前提引发的劳动的悖论,并在试图解决这一悖论的思想进程中提出了异化劳动理论;与此同时,由于现实的历史的逻辑思路的介入,最终导致了<手稿>在深层的理论逻辑上呈现出多重逻辑交织并行的复杂局面,作为外在反映,劳动概念也呈现为多重含义的复合体.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逻辑由两个规律构成,一个是认知逻辑,一个是认同逻辑.认知逻辑就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知识系统、价值观系统、方法论系统的发展规律;认同逻辑就是以生产方式认同为基础的意识形态认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发展战略应该以意识形态的发展逻辑为基础,走历史唯物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18.
《行政论坛》2019,(5):134-142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体现党和国家在社会科学研究中的引导性与规范性,对其进行阶段性的总结回顾有利于梳理把握我国社会科学研究政府资助的发展向度和推进逻辑。本文基于2008—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的动态变化,借助文献计量法和内容分析法,使用SPSS软件对基金资助项目的立项时间、立项数量、立项类型、地区分布、学科分布与研究主题等信息进行系统归纳,通过Python软件对资助项目的基本信息进行词频统计,生成词云图,勾勒出10年间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的热点主题与内容变化。研究结果显示:中国社会科学研究政府资助的发展向度是与国家发展的重大战略、当下关切的现实问题以及理论需要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其推进逻辑是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现实逻辑的统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是中国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渗透于中国人的生活之中.中国古典政治哲学是一项常论常需、常论常新的研究议题.近年来,伴随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热潮的兴起,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研究已从哲学领域中的理论问题,演变为新时期关涉国家政治和社会稳定的重大现实问题.基本认知问题是各项研究开展的前提和基础,亦是学术争鸣的热点、焦点.因而,从政治学高端审视,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基本特征作简要理析,定位儒家政治哲学是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主流,强调民本主义执政哲学是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的精神支柱,实现对中国古典政治哲学基本理路的科学把握,对于深化中国古典政治哲学研究和对其现代传承、发展的意义的追问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20.
信息经济学是通过对新古典经济学的完全信息假设提出质疑,进而批判新古典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并已成为现代经济学的重要新兴分支,由此而形成的信息范式实现了经济学在方法论意义上的突破与创新,对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