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延安长谈颇畅1938年1月,梁漱溟到延安就抗战前途和阶级斗争等问题同毛泽东交谈了8次,每次时间都在两小时以上,最长时则通宵达旦。半个世纪后,梁漱溟还能清楚地回忆起同毛泽东交谈时的情景:“他说得头头是道,人情人理,使我很是佩服。可以这样说,几年来对于抗战必胜,以至如何抗日,怎样发展,还没有人对我作过这样使我信服的谈话,  相似文献   

2.
1929年10月,正当闽西大地霜天万里、菊花满山的时候,毛泽东随同闽西特蚕机关从上杭城来到古田苏家坡村,指导地方工作40多天。苏家坡的山山水水留下了毛泽东光辉的足迹。 领导者的责任就是当传达员 一次晚餐后,毛泽东与闽西特委书记邓子恢在苏家坡村口的溪畔,边散步边交谈。他们谈到一个问题,即领导者的责任。 毛泽东特地放慢步伐,和蔼地对邓子恢说: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的北大情结 (上期载到1949年4月30日,北京大学同学写来热情洋溢的邀请信,引起毛泽东对30年前来北京大学的往事回想。毛泽东回忆说:) “由于我的职位低下,人们都不愿同我来往。我的职责中有一项是登记来图书馆读报的人的姓名,可是他们大多数都不把我当人看待。在那些来看报的人当中,我认出了一些新文化运动的著名领导者的名字,如傅斯年、罗家伦等等,我对他们抱有强烈的兴趣。我曾试图同他们交谈政治和文化问题,可是他们都是些大忙人,没有时间听一个图书馆助理员讲南方土话。  相似文献   

4.
刘杰 《党史纵横》2012,(1):62-62
2011年10月17日,跟随中共辽宁省委党校的干部培训班,我们一行29人来到向往已久的湖南韶山。虽然是第一次来,我对这里却并不陌生。因为早在课本上、纪录片里、画报上、书中,以及从长辈口中,我就听到过关于韶山、关于毛泽东的故事,心神早已无数次地飞向这里……  相似文献   

5.
曾经在中央工作多年的李德生,在回忆录里记述了毛泽东第一次同他谈话的情景:"我等着他对我到中央工作后提出具体要求。然而,毛主席思路纵横驰骋,完全不像我想象的常规的工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共产党敌后根据地。有这样一位美国军官,他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曾两次巡游中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在延安和华北敌后.同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贺龙、刘伯承、邓小平及其他八路军将领多次交谈,在八路军从敌人手里夺回的地区里,纵横走访了好几个月,足迹遍布中国北方五个省份,行程五千余公里,  相似文献   

7.
1996年4月25日,印度尼西亚驻华大使尤瓦纳偕一秘苏里范、专员安瓦尔·瓦哈布访问了韶山.参观了毛泽东同志故居、毛泽东同志纪念馆、毛泽东铜像和滴水洞.尤瓦纳大使来华两年多,到过中国22个县40多个城市,来韶山是第一次.大使对中国近现代史和毛泽东同志革命活动有一定的了解,很善交谈.他问到毛泽东的革命生涯和解放后几次回过韶山及毛泽东家属等情况,韶山陪同一一作了介绍.参观时大使看得很细,并在滴水洞签名留念.参观后大使说:“韶山很美丽,到处看到盖了许多新楼房,说明人民的生活富裕,与印度、印度尼西亚相比,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要好一些.”  相似文献   

8.
正在1955年人民解放军的首次授衔中,39岁的萧华成为最年轻的开国上将,也是迄今为止人民解放军中最年轻的上将。在漫长的革命和建设岁月里,萧华一直受到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的关爱和提携。本文着重披露毛泽东和萧华上将在漫长岁月中的密切交往情况。你就是那个很能干的萧华?1929年4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一部来到了兴国,萧华第一次见到了他。毛泽东来到兴国后,住在  相似文献   

9.
1947年10月下旬石家庄战役前,年过花甲的朱德,风尘仆仆从西柏坡到达晋察冀野战军司令部,同野战军领导人一起,进行紧张的战前动员和攻坚准备。 随后,他来到了冀中军区的所在地河间。那时,孙毅在冀中军区担任司令员。 孙毅安排朱德在军区党委机关住了下来。这是个有二三百户人家的大庄子,名字叫黑马张庄,位于河间县城西南方向约八里路的地方。 平时,朱德忙于调查研究,日程排得满满的。每逢礼拜日,由孙毅向朱德汇报冀中部队作战情况和敌人的进攻情况。毛泽东和军委的来电,孙毅及时拿给朱德看。朱德有个饭后散步的习惯。晚饭后,他总是邀孙毅陪他到村外转一转,边走边谈,和蔼可亲。在交谈过程中,朱德先后对孙毅三次“将军”,被后人传为趣  相似文献   

10.
[剧情梗概] 1953年春节刚过,毛泽东来到阔别26年的江城武汉。在游人如织的蛇山顶上,他回首大革命时期在这里的历历往事,不禁心潮澎湃。就在这时,一个小姑娘认出了他,于是发生了一个“下不来的黄鹤楼”的动人故事。此后,他便同武汉市委书记谈起了“三大改造”,同汉口交易街街长谈起了街道工作,同长江规划办公室主任谈起了长江治理、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三年后,他在视察武汉长江大桥工地以后,纵身激流,首次畅游长江,写下了那首豪壮奔放的《水调歌头·游泳》。在那火红的年代,在那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日子里,他一次次来到湖北,在荆楚大地留下了一串串不倦的足印。他乘轮东下,“即从巴峡穿巫峡”,察看了三峡坝址,视察了荆江大堤。他风尘仆仆,奔走在武钢的炉前、大冶的矿山、鄂城农村的棉田、武汉大学的操场……1958年初秋,正当他热情赞扬荆楚大地一派热气腾腾的时候,老朋友李达泼来一瓢冷水,为一句口号同他发生了不愉快的争论。就在这次争论发生两个月后,他再次来到湖北,主持召开了继续纠“左”的武昌会议和八届六中全会。毛泽东爱气势磅礴的长江,也爱风光旖旎的东湖。他在东湖客舍同干部群众畅谈国事家事,同国际友人纵论世界风云。只要他来到这里,梅岭一号那扇绿树掩映的窗户,就亮起彻夜不灭的灯光  相似文献   

11.
满古子带着人来到总前委机关所在地后,他安排布置好其他人,便自己一个人悄悄来到毛泽东所住的庭院外,翻墙入内,接近窗前,探着头小心翼翼地观察着里面。他不但看清了很有威慑力的毛泽东,同时也看到了能征惯战、文武双全的女中豪杰贺子珍。这贺子珍可不是一般的女人。红军战士都知道,有一次贺子珍同  相似文献   

12.
简讯     
《湘潮》1989,(2)
杨尚昆主席参观韶山毛泽东故居和纪念馆1988年11月2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主席杨尚昆,在宁乡花明楼乡炭子冲参加刘少奇同志纪念馆开馆典礼和刘少奇同志铜像揭幕仪式后,专程来到韶山,参观毛泽东同志故居和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在纪念馆休息室里,杨主席说,我对韶山是很有感情的,这次是第三次到这里了。在参观中,杨主席不时向纪念馆负责人询问各种珍贵照片、文献资料的情况。杨主席说:毛泽东同志是我们党和国  相似文献   

13.
正3月的南疆塔里木河两岸飞沙走石,沙尘暴一次又一次席卷着大地,给出行的人带来了不便,但这并未阻挡住韩建江探望亲戚的脚步。"阿卡(哥哥),我看你来啦!上次给你带的面粉吃完了没有?这次给你带了今年温宿的新大米,你好好尝一尝,看味道好不好!"听到叫喊声的吐逊·毛来克激动地急忙从房子里跑出来,紧  相似文献   

14.
<正>一、国共合作实现,孙中山决定加强宣传工作在国共合作时期,毛泽东曾经三次来穗。1923年6月,毛泽东第一次来穗,出席在广州举行的中共三大。1924年1月,毛泽东第二次来穗,出席国民党一大。这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正式形成。2月中旬,毛泽东从广州来到了国民党上海执行部工作。由于在上海积劳成疾,经中共中央同意,毛泽东于1924年12月回湖南休养。就在毛泽东回湖南前1个月,孙中山北上推动国民革命运动谋求国内和平统一,推动了全国革命运动的日益  相似文献   

15.
阎惠忠 《党建》2010,(2):52-53
在延安时期,毛泽东不管工作多忙,每年春节都要到当地基层政府向民众拜年。 据当时在毛泽东身边工作的杨起荣(原中央警备团连长)回忆:1941年春节前一天,他随同毛泽东一早就来到枣园乡政府向民众拜年。当毛泽东走进乡政府院内,乡长杨成富和乡里几位年长的老人就急忙迎出门来。毛泽东加快了脚步,笑着上前与大家一一握手问好,在一片欢声笑语中,大家簇拥着毛泽东走进窑洞里坐下,于是就攀谈起来。  相似文献   

16.
梁月兰 《世纪桥》2014,(11):14-16
有这样一位美国军人,他在中国全面抗战初期曾两次来到中国北方,在延安和华北敌后同毛泽东、朱德及其他八路军将领多次交谈,在八路军从敌人手里夺回的地区纵横走访了好几个月,足迹遍及五个省,行程不下三四千公里,成为访问中国共产党军队的第一个外国军官,他就是中国人民的真诚朋友,时任美国海军陆队战上尉、美国驻华使馆海军参赞的埃文斯·福代斯·卡尔逊。  相似文献   

17.
《湘潮》2017,(5)
<正>"总是流连忘返,总是梦绕魂牵,每来一回都是一回洗礼,每到一次都是一次震撼……"伴着《韶山,我永远的迷恋》的歌声,我又一次来到毛氏宗祠。这是韶山毛家的总祠堂,始建于1758年,砖木结构,青砖青瓦,建筑面积约660平方米。由于宗祠与铜像广场、纪念馆连在一起,凡来韶山的客人,大都到此探寻伟人毛泽东从偏僻小山村走出去"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秘密。我来过毛氏宗祠近百次,这次是应韶  相似文献   

18.
正毛岸英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从小就颠沛流离,吃尽了苦头。长大后,他好不容易才从苏联来到延安。自此,他方可以经常当面聆听毛泽东的教诲。一天,毛岸英向毛泽东请求道:"爸,我要结婚!"毛泽东知道儿子在和刘思齐谈恋爱,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对利用外资的设想宋斌文利用外资来发展国内经济,毛泽东早在民主革命时期就曾明确提出过。1944年8月23日,毛泽东在延安与美军观察组成员约翰·谢伟思(美国驻华外交官)进行了长达8小时的正式交谈。这是毛泽东一生中与美国官员进行的一次最长时间开诚布公...  相似文献   

20.
《先锋队》2007,(5)
薄一波与毛泽东在薄一波的革命生涯中,对他影响最大的是毛泽东。一九四三年十一月初,薄一波从太岳根据地来到延安,这是他第一次到中央。第二天,毛泽东便找他谈话,这是他第一次见到毛泽东。薄一波向毛泽东汇报了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