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臧克家与毛泽东的诗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全 《发展论坛》2003,(11):70-72
中国人民伟大的领袖毛泽东,是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一位诗人。他有着中华传统文化丰厚的底蕴,特别是对古典诗词很有研究,造诣很深。中国是一个诗的王国。据《史记》记载,第一本诗集《诗经》,是孔子从三千多首诗歌中选出编就的。当时的诗歌渗透到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中国历代都有许多优秀的诗人,写出千古流芳的佳作,形成一条诗的长河。但就其气魄的雄浑博大,内涵的深厚广阔,没有能与毛泽东诗词相比的。他的诗词为广大人民所喜爱,更倾倒一些专家学者,诗人臧克家就是其中一个。他经常以诵读毛泽东诗词为乐,从50年代…  相似文献   

2.
王祖强 《党的文献》2012,(5):116-118
毛泽东一生曾53次到过浙江,对杭州尤其关注和喜爱。新中国成立后,杭州是他外出视察到得最多的地方之一。他于繁忙的工作之余,在杭州留下多首脍炙人I:2的诗篇佳作。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的《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是收录毛泽东诗词最多的权威版本,其中就有八首在杭州写就的诗词。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能词善赋,诗词境界高远雅致,深受中国人民的喜爱。在他写下的众多气势磅礴的诗词中,曾流传着三次与柳亚子唱和的佳事。 风流辞赋《沁园春》 1945年8月22日,毛泽东由延安飞抵重庆,开始与国民党政府进行和平谈判。就在毛泽东抵渝的第三天,柳亚子到他住地拜访,首先面呈诗一首:“阔别羊城十九秋,重逢握手喜渝州。中山卡尔双源合,一笑昆仑顶上头”(卡尔系指卡尔·马克思,中山指孙中山)。同时,提出索要毛泽东的诗稿。9月6日,毛泽东偕周恩来等去柳亚子寓所回拜,以旧  相似文献   

4.
“人名”入诗古来有之,作为伟人,毛泽东既是诗人政治家,又是政治家诗人,他在创作充满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词时,常用“人名”为诗词增亮添彩。  相似文献   

5.
清人沈德潜在《说诗啐语》中说:“有第一等襟抱,有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毛泽东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的伟大诗人”,他的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政治融为一体独特的艺术珍品。他的诗词不仅具有丰富的哲理内涵而且其艺术特色——净化的诗情,值得后人探索。  相似文献   

6.
杨义 《党的建设》2011,(12):61-62
毛泽东一生批阅《资治通鉴》十几遍,通读4000万字的二十四史。历史思维已经成为他的政治思维和诗词思维的重要运思形式,诗中蕴史,诗史合壁,出入古今,他的诗词饱含情怀。  相似文献   

7.
正统观毛泽东一生的诗词创作,可以断定他属于集多种角色于一身的大诗人;如把他的一生分期观察,又会发现每一历史阶段总会凸显一种诗人角色特征。红军长征期间,他进入诗词创作的巅峰。读长征诗词系列不难发现诗人的诗兴并不是发自具体的战役、战斗,那么长征路上的诗人毛泽东又应属何种角色的诗人呢?一位哲学家说:"哲学的蒸发,必定是诗;诗的凝固,必定是哲学。这原本是不奇怪的,因为两者同构不同态……"一位外国哲学  相似文献   

8.
诗史互证,是中国文史研究的一个传统。以诗证史,可使历史生动丰满、文采飞扬;以史证诗,同样可增加诗歌的历史厚重感。研究毛泽东诗词,如能深入毛泽东诗词生成的环境,依据诗词内容探究毛泽东从事革命活动的经历,同时又借助中国革  相似文献   

9.
正有一次,彭真同志对我说:"我爱读诗,但不写诗。诗为心声,是感情的宣泄;诗又是艺术,要写好,没有功底不行。不能说我没有心声、没有感情,只是没有下过功夫,写不好。"他说这话,是中肯的。我曾目睹他读毛泽东诗词和鲁迅诗时的专注与兴奋。他还与我共赏过瞿秋白的诗,并对我逐首讲解诗中的含意和秋白当时的心情,颇有独到见解,使我受益匪浅。至于他说不写诗词,并不确切。至少我见过两首:一首是词,写于1975年5月24日,是在  相似文献   

10.
罗元贞是广东兴宁县人,现为山西大学历史系教授,兼中国楹联学会顾问、中华诗词学会顾问、纽约四海诗社顾问。他精于诗词,治学严谨,曾因建议毛泽东修改《七律·长征》诗中的一个字,而被毛泽东称为“一位不相识的朋友”。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也是举世公认的伟大诗人。有一位外国朋友曾经这样说:“一个诗人赢得了一个新中国”。的确,毛泽东诗词熔铸了毛泽东的思想实践及其个性与人格,大气磅礴,给人以震撼力,在国内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毛泽东诗词研究已在国内外普遍展开,并且取得了辉煌的成果。(一)毛泽东诗词出版概况  毛泽东诗词的流行、发表和出版已有50多年的历史了。单篇或数篇毛泽东诗词流行与发表的情况很难掌握,这里仅仅介绍一下国内外毛泽东诗词的出版情况。(1)国内毛泽东诗词的出版。从国内看,1957年《诗…  相似文献   

12.
“诗言志”、“诗为心声”都充分说明诗词善于表现人的喜怒哀乐诸多形象。一代伟人毛泽东一生以诗词为余事,在他为数七十余首诗词里,人们仍可以借助文学形象较真切地透视他为自己勾勒的丰富自我形象。 一、对传统充满叛逆的个性导致毛泽东成为反抗、推翻旧世界的英雄,而超越前人的使命感又使他成为史无前例的革命家形象。 毛泽东并不讳言他从小倔傲不驯的叛逆个性。在和斯诺的谈心中,他就曾绘声绘色地忆及将严父当成专制传统形象,竖为对立面进行叛逆的情景。在离家出走等抗争取得小胜后,父亲稍许改变了对他的专横;这进一步坚定了他日后的反抗性格。1991年秋他考入湘乡县东山  相似文献   

13.
关于毛泽东《七律·吊罗荣桓同志》一诗的创作和书写时间 ,在该诗 1 978年 9月 9日首次在《人民日报》发表前后 ,从高层到毛泽东诗词的研究者中 ,均有人提出疑问。由于诗的创作和书写时间不能确定 ,以致国内外出版的许多毛泽东诗词评注、赏析、鉴赏等著作中 ,对这首诗的内容出现了许多自相矛盾、令人费解的阐释 ,成为毛泽东诗词及书法研究中的一个疑案和悬案。从该诗的内容、手迹风格、毛泽东创作追怀诗的有关情况等方面来分析 ,这首诗不应当写于 1 96 3年 1 2月 ,而应定为 1 972年 1 1月罗荣桓 70寿辰或 1 973年 1 2月罗荣桓逝世 1 0周年时为宜。  相似文献   

14.
毛泽东诗词思想内涵深邃,艺术形式精美,是中国诗词宝库的瑰丽珍品,具有极高的欣赏和研究价值,受到世界许多国家的广大读者和各界著名人士的推崇和喜爱.翻译版本之多、流传之广、影响之深,是中国历代任何诗词所不可企及的.  相似文献   

15.
张兴德 《党史博采》2022,(12):14-17
<正>毛泽东诗词中洋溢着的革命豪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像诗的灵魂一样,感动着广大读者。这种革命豪情和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不仅仅表现在革命形势顺利的时候写的一些诗词中,在革命的困难时期写的一些诗词,仍然洋溢着这种革命豪情。更可贵的是毛泽东本人处于困难和逆境之中,写的诗依然有鼓舞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对诗词艺术有着深厚修养的周恩来,对毛泽东诗词格外推崇和喜爱。他由衷地赞美说:毛泽东诗词气魄雄伟、诗意盎然,每每看到都是很好的艺术享受。下面记述的是周恩来与毛泽东诗词的4个真实故事。一字不苟1957年1月25日,毛泽东的18首古体诗词在《诗刊》创刊号上集中发表。它像一股和煦的春风,吹遍了我们这个有着诗歌传统的国度。人们竞相传抄吟诵,形成了一个学习和研讨毛泽东诗词的热潮。1958年7月,正在外地视察工作的周思来由广州来到上海。12日晚,正在上海开会的铁道部代理部长吕正操,兴致勃勃地来到周恩来的住地,向其请教毛泽东《…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的<七律·答友人>中的"友人"是谁,人们一度众说纷纭.但根据后来陆续披露的一些史料,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友人"就是周世钊.毛泽东此诗初稿写于1961年.当时他的秘书林克曾对毛泽东的一些诗词进行抄写.据<毛泽东诗词全编鉴赏>(吴正裕、李捷、陈晋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年版)一书披露,林克所抄写的该诗的标题就是"答周世钊",而此书版本十分可靠,因此此题应该就是原题.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对郭沫若的才华是很赏识的,他 常说“郭沫若在历史话剧方面做了很好的工 作”,“史剧有大益于中国人民,只嫌其少,不 嫌其多”。毛泽东对郭沫若的诗词也很赞赏, 可以说他俩既是战友,又是诗友,从革命年代 到建设年代,彼此之间诗词赠答,往来唱和, 交往极为密切。从目前所看到的毛泽东诗词 中,写给郭沫若的要比任何人都多。特别在新 中国成立后毛泽东还不时就诗词请教郭沫 若。毛泽东甚至风趣地说:“郭老郭老,无事不 知,无事不晓。”而郭沫若在一次科技大学的 讲话中则谦虚地说:“郭老不算老,诗多好的 少,大家齐努力,学习毛主席。”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后,一共写了四十来首诗词。研究这些诗词,要做到四个方面的结合:第一,要和我国在社会主义革命、建设中发生的历史巨变,和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过程结合起来;第二,要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所处的不断变化的国际背景结合起来;第三,要和毛泽东的历史发展观结合起来;第四,要和毛泽东的文艺主张特别是他的诗论结合起来。在研究中既要重视它的思想内容,也要重视它的艺术特色;既要学习和运用毛泽东诗词中反映的精神风范,也要把研究和宣传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毛泽东诗词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面的诗教作用。  相似文献   

20.
<正>毛泽东是诗词大家,他生前写的很多气魄雄浑、意境深远、诗句精美的诗词,至今仍然给人以精神滋养,并且在诗词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但毛泽东却对自己写的诗词,采取慎重、严谨、精益求精的态度,这永远值得我们学习。慎重发表毛泽东早在战争年代就写下了许多诗词,但他对于这些诗词的发表,一直采取慎重态度。一开始,毛泽东对自己写的诗词,基本不发表。现在,我们没有查到毛泽东自己谈他当年为什么写下这么好的诗词却不发表理由的话,只能对当时的历史背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