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劲 《理论文萃》2007,(3):10-17
公民社会是一个源自西方的话语理念,是西方社会政治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在西方学者的语境中,公民社会以其特有的自治的特点,天然的与政治国家具有相对独立性”。中国学界对于公民社会理念的关注肇始于20世纪80年代,90年代初开始系统的、严肃的理论反思。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方面从国际上来看,在前苏联东欧剧变的历史进程中,世界范围内的公民社会理论研究重新兴起,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教育问题研究路径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芳 《理论学刊》2006,(3):122-124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公民教育研究主要沿着三条路径推进:一是对国外学者关于公民教育理论资源和经验积淀的译介与评介;二是对我国近代公民和公民教育思想的梳理与反思;三是以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实际为坐标,不断形成和拓展公民教育研究的问题域。从现有的研究状况来看,还存在不少需要深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在"怎样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个大的问题框架下,2010年度国内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主要围绕"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形态"这个基本问题展开。此中,有的学者坚持用"辩证唯物主义"定义马克思主义哲学,而相当多的学者更愿意用"历史唯物主义"概括马克思主义哲学。所以,本年度关于"重释历史唯物主义的必要性"、"历史唯物主义的本质"、"社会形态理论"、"辩证法"等问题再度成为学界讨论的理论热点。在这些集中而热烈的研讨背后,潜藏的是学界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问题的理论化省察以及对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的学术化研判,及时总结这一研究态势,对于推进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4.
现代性研究自上世纪90年代开始进入中国学术界的视野,马克思的现代性思想是这个领域研究不可绕开的重要话题。学者们围绕马克思是否研究过现代性、现代性的内涵与现代性的困境、马克思如何展开他的现代性理论以及马克思现代性思想的现实意义各抒己见。通过对这些问题研究现状的梳理,我们可以看到当前马克思现代性理论这一课题的研究成果,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明确学界下一步的研究任务。  相似文献   

5.
齐久恒 《探索》2012,(1):147-152
公民社会组织在维护经济公平、推进民主法治、调适社会冲突等方面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正是由于其日益凸显的功能,学者们便对公民社会组织形成了一种"视域偏好",即片面强调公民社会组织发展,而相对忽视对其缺陷和失灵问题的研究。同时更值得我们警惕的是,缺乏理性和自觉的理论认知将会导致学术的研究偏执一端。因此,当下开展对中国公民社会组织发展的反思省察便成了一种迫切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6.
一、公民社会和民间组织问:俞教授,您好。近来,“公民社会”似乎已经成为一个社会性的热门话题,但许多人对这个概念的涵义并不十分了解。作为国内较早研究公民社会和民间组织的学者,您能否解释一下什么是“公民社会”?俞可平:公民社会是一个外来语,其最初的译名是市民社会。我在上个世纪90年代的一项研究中指出,市民社会、民间社会和公民社会都是对同一英文civ-ilsociety的不同译法,但在中文语境中,它们之间在某些细微的区别。“市民社会”是最为流行的术语,也是对civilsociety的经典译名,它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中译。但这一术语在实…  相似文献   

7.
当代中国社会理论中的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正处在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的双重垮越中,这种特殊国情给现代性和后现代性论者都提供了相应的话语空间.在社会理论领域,学者们亦发表了各自对中田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的看法并因此引发了一系列针对中国现实发展问题的思考与争论.文章介绍了中国学界对现代性与后现代性问题的评论与看法,并探讨这些学者们的认识与看法的合理性与局限性、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上世纪80年代初,中共对中国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首次明确提出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战略,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调整,对开创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一问题也是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界在研究中国外交战略发展史、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时对于这一问题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目前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本次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  相似文献   

9.
自1985年以来,伦理学的研究方法问题,越来越成为我国伦理学界关注的理论热点之一。许多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一问题作了有益的探索。现将对此研究的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公民身份的探讨是政治学界经久不衰的议题。起源于古希腊,盛行于当代的公民身份理论,为我们反思和研究社会管理创新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形塑公民身份是社会管理创新的逻辑起点,公民身份的建构在逻辑上推动公民社会的成长,以公民社会为基础的公共秩序是社会管理创新的战略选择目标。  相似文献   

11.
苗遂奇 《党建》2011,(5):41-42
《中国震撼》是著名国际关系学者、日内瓦外交与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张维为在走访百国见闻的基础上,以其独特的观察和理性分析,对中国道路与中国模式作出精辟理论总结的创新之作。张维为上世纪80年代曾经担任邓小平和其他中国领导人的英文翻译。该书甫一面世便引起社会与学界高度关注。本刊记者近日对张维为教授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2.
《理论视野》发表中央编译局副局长俞可平教授访谈录。俞可平指出,改革开放以来,一个相对独立的公民社会正在中国迅速崛起,并且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产生着日益深刻的影响。关于中国公民社会的现状,我用两组数字就可以说明问题。一组是民政部门的数字,目前正式登记注册的各类民间组织,已经接近40万个。一组是学者估计的数字,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和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中国公民社会的发展获得了良好的制度环境和现实条件,同时,中国公民社会的研究已成为学界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当前,中国公民社会研究主要集中在中国公民社会的概念界定、基本特征、价值评估、路径选择等方面,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  相似文献   

14.
<正>国外学者对中国转型期社会建设的认识与国内的研究既有一致的方面,也有不一致,甚至是迥乎不同的方面。一致的一面是,大多数国外学者都接受中国的社会转型是指从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的转变,并认可社会转型是研究中国社会建设问题的历史大背景这一基本观点。不一致的方面主要表现为:(1)对社会转型的认识。中国学者普遍认为,所谓社会转型,就是指社会从传  相似文献   

15.
陈平 《唯实》2007,(1):26-28
二十世纪后半叶以来,人类社会实践过程中出现了诸如生态恶化、安乐死、核战争、克隆人等一系列超出人类经验范围的“二难选择”问题,同时也成就了当代中国社会应用伦理学研究的勃兴。“什么是应用伦理学”这一问题,既是当代应用伦理学构建的基础,也是目前中国伦理学界争议最多的课题。对这一问题的澄清不仅是出于理论建构的需要,更是中国社会伦理道德建设不可避免的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学界对"文化大革命"的认知,是随着研究理念的不断创新和各种史料的不断涌现而逐步深入的。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一批西方学者借鉴了社会科学的理论与方法,将"文化大革命"研究的重点从精英政治转向群众运动。由于这种研究受主观预设、抽样方法和样本容量等因素的限制,他们提出的"社会冲突理论"存在着明显的偏误。本文基于南京地区"文化大革命"运动的实证研究,深入地探讨了当地群众运动的起源、群众派性认同的形成以及群众派性斗争持续存在的动力等问题,对"社会冲突理论"的一些结论提出批评和质疑,并试图对"文化大革命"运动本身作出新的整体性反思。  相似文献   

17.
近十年来国内社会价值观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庆丰 《探索》2011,(5):188-192
近十年来,社会价值观问题逐步成为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总体上看,学界围绕“社会价值观内涵探讨”、“我国社会价值观建设现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建与提炼”等层层递进的宏观方面展开相关研究。梳理并反思这些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可知,当前缺乏从物质生产关系角度对社会价值观的生成展开前提批判研究。为弥补这一不足,引入资本逻辑,是纵深推进社会价值观研究应有的理论自觉和学术视野。  相似文献   

18.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共对中国外交战略进行了调整,首次明确提出坚持独立自主外交战略.这一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战略调整.对开创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局面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这一问题也是当代中国外交史研究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学界在研究中国外交战略发展史、邓小平外交战略思想时对于这一问题给予了一定程度的关注。但目前学界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还缺乏系统性。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本次中国外交战略调整的历史过程的研究尚欠系统:二是对本次战略调整的历史意义认识还有待于深入。  相似文献   

19.
政府信用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推进诚信社会建设,首要任务是政府信用建设,建立诚信政府是整个社会信用体系建立的基石。近几年,关于“政府信用”的研究在中国得到高度关注和重视。西方国家对政府信用问题的研究比较成熟,政府信用理论有着深厚的理论渊源。无论是卢梭的社会契约理论还是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学说,都是从政府与公众的关系入手强调政府要对公众讲信用。二战后西方国家政府出现了诸如财政赤字、绩效低下、信任危机等一系列问题,政府管理中的问题引发了学者的关注和思考,他们从政府行为的范围、政府绩效、公民参与、腐败问题、经济问题、社会和文化等不同角度寻…  相似文献   

20.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学界对这一思想科学体系的若干核心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和研究。关于这一思想的理论主题,学界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国式现代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方面进行概括分析。关于这一思想的框架结构,学界多从主要板块、构成要素、逻辑结构等角度进行理解和阐述。关于这一思想的理论精髓,学界多从初心使命、精神实质、独特标识、立场观点方法等角度进行解读。总体上看,目前的研究已经取得较为丰富的成果,但还需在研究的深化、学理化、成果转化等方面进一步着力和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