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我国已进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新时期,伴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国有企业职务犯罪逐渐成为国家政治领域的严重问题之一,对国家的法治建设和社会稳定带来了严重威胁.为遏制国有企业人员职务犯罪的发生,要不断完善与之相适应的监督机制,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体系,来保证国有企业稳定运行.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以来 ,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 ,反贪部门不断加大了对国有企业职务犯罪的查处力度 ,加强了执法监督和预防职务犯罪工作 ,但仍有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 ,从我们宝鸡市渭滨区检察院1999年查办的16案17名职务犯罪的情况看 ,在国有企业改制中职务犯罪出现了一些新特点。1、涉及国有企业中生产、流通领域的经济犯罪案件突出。在1999年所立的16案中 ,涉及国有企业中生产、流通领域的部门13个 ,占所立案总数的81 .2 % ,使国有企业工作人员贪污贿赂犯罪率居高不下。2、贪污犯罪呈上升趋势 ,且手段隐蔽。从近…  相似文献   

3.
刘娟 《理论导报》2007,(10):29-30
当前,干部利用职务违纪、违法的现象时有发生,且手段不断变化,而国有企业由于体制机制不健全,更容易造成职务犯罪。为此,国有企业必须探索一条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新途径,才能更好地发挥国有企业在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李煜 《学习月刊》2014,(4):48-49
作为国有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艰巨而又长期的。与此同时,由于企业预防职务犯罪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在企业各级党组织的统一领导下.注意借鉴、吸收检察机关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多管齐下.走适合国有企业自己的专项预防、系统预防、部门预防和社会预防相结合的路子.把职务犯罪的预防工作做的扎实有效。  相似文献   

5.
措施     
《先锋队》2012,(30):14
上海:整合资源分专业分领域开展职务犯罪预防工作上海市检察机关把打击职务犯罪和建立廉政制度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并发挥当地各级检察机关预防职务犯罪整体协调形成合力的优势,邀请社会专业人士参与,分专业分领域开展专业化社会化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去年下半年以来,上海检察机关集中该市预防职务犯罪机构的专门人才,分别组成国有企业、涉农领域、国家机关、工程建设、专家型人才等5个职务犯罪预防专业小组,  相似文献   

6.
政法部门利用职务犯罪,不仅严重败坏党风和社会风气,而且还严重损害了政法机关的形象,影响大,危害深。本文拟就政法机关人员犯罪情况作一些分析。一、利用职务犯罪的表现形式政法人员利用职务犯罪主要有以下几种形式:1徇私舞弊,执法犯法。这是政法人员职务犯罪的...  相似文献   

7.
加快构建国有企业惩防腐败体系,抓紧建立健全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教育、制度、监督并重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党和国家既定的遏制腐败的重大战略举措。综观发生在国有企业中的形形色色贪污受贿等违法违纪案件,其本质特征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居多,也就是通常说的职务犯罪。职务犯罪具有主体的特殊性,犯罪行为与职务行为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8.
《四川党史》2001,(5):18-21
我们在加大打击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过程中,依靠党委领导、党政齐抓共管、职能部门配合、分工负责、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有效地建立起了预防网络体系,全方位预防职务犯罪,积极探索运用检察职能在国有企业中开展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新途径。我们先后在龙泉驿区大中型国有企业建立了42家联系点,有32家产生了较好的效果,其中12家困难企业出现转机。通过这些工作,在检察机关如何更好地为国有企业服务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得到了党委、人大、政府充分肯定,受到了企业的欢迎,进一步扩大了检察机关服务经济建设的政治效益和社会影响。 …  相似文献   

9.
国有企业在江苏省南京市的经济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最近我们通过发放问卷,走访反贪机关及纪检监察、信访部门,对该市国企腐败案件的发案情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显示,近年来国有企业的腐败现象日趋严重,已成为影响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据统计,1998年至2001年,南京市检察机关共立案查处国企人员职务犯罪606件,处分656人,分别占立案案件总数和处分人员总数的62%和62%;全市纪检监察机关国企案件立案886件,处分违法违纪者858人,分别占企业案件立案总数和处分人员总数的63%和64%。统计…  相似文献   

10.
图片新闻     
为有效发挥党校预防职务犯罪警示教育主阵地作用,中共乌鲁木齐市委党校领导亲自带领全体学员和教职工参加职务犯罪预防与惩治警示教育课,现场听取职务犯罪人员现身说法。  相似文献   

11.
海南省委日前决定,将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纳入省党风廉政建设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今年将重点在金融证券、税务、医药、建筑、工商、司法、海关、国有企业等行业和部门,开展系统预防、专项预防和个案预防,有效遏制和减少职务犯罪。我省预防职务犯罪工作在全国起步较早。省检察院1997年在全国率先设立了预防职务犯罪处,截止去年下半年,全省各市县(区)都成立了由党委主要领导为主任,纪委  相似文献   

12.
试论如何建立健全预防国有企业职务犯罪工作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国有企业在体制转换过程中 ,由于制约机制不健全 ,部分国有企业党员干部利用职务上的便利循私舞弊 ,以权谋私 ,玩忽职守 ,职务犯罪频频发生。针对这一问题 ,必须从建立和完善运行机制入手 ,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的方针 ,逐步加大治本力度 ,加强教育 ,健全制度 ,强化监督 ,创新体制 ,从源头上预防职务犯罪。一、以“严教”为基础 ,建立道德约束预防机制预防职务犯罪 ,教育是基础。要通过严格的教育 ,提高抵御外界各种犯罪因素的免疫力 ,实现道德约束。要在教育内容、方法和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达…  相似文献   

13.
税务部门如何预防职务犯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彭慧娟  李霏  周仲宝 《理论导报》2008,(7):36-37,41
本文通过简述税务人员职务的主要特点和税务人员犯罪的表现形式,指出税务人员政治思想素质较低、遵纪守法观念淡薄、思想教育滞后、管理机制不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松懈是产生职务犯罪的主要原因,并就如何防治税务人员利用职务犯罪提出了提高认识、加强教育、健全机制、强化监督、科技制权五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4.
高校合并视野下职务犯罪及其预防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高校合并和扩大招生规模,高校职务犯罪频频发生。这主要是因为合并与扩招带来并增加了管理任务和管理难度,而管理滞后、监督缺乏和法律不完备为职务犯罪提供了土壤。预防高校职务犯罪,必须从三个方面做起。一是健全管理制度,推进校务公开;二是加强权力制约,完善监督机制;三是强化检察机关对职务犯罪预防的作用。此外,还应当对高校职务人员加强政治思想教育、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在思想上筑起预防职务犯罪的坚固堤坝。  相似文献   

15.
报刊拾零     
最高检察院检察长张思卿日前指出,要继续把查办贪污、贿赂、徇私舞弊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推动反腐斗争向纵深发展。 张思卿指出,要科学分析把握贪污、贿赂、徇私舞弊等国家工作人员职务犯罪的发展变化情况。他说,当前职务犯罪现象突出表现:一是党政领导机关、行政执法机关、司法机关和经济管理部门的领导干部包括一些高级干部贪污贿赂等职务犯罪增多。二是少数司法和行政执法人员执法犯法问题严重。三是  相似文献   

16.
高贡林 《学习月刊》2013,(20):16-17
企业关键岗位人员掌管着人、财、物等重要经营环节的业务运作。其从业行为与企业各种经济活动密切相连、息息相关,作用举足轻重,同时,他们也时刻处在企业廉洁风险防控工作的"前沿阵地"和"风口浪尖"。一些真实的案例警示我们:关键岗位职务犯罪损害企业利益,破坏企业稳定,影响企业形象,干扰改革发展,教训惨痛而深刻。因此,规范关键岗位人员的廉洁从业行为,是国有企业提高运营效率和质量,建设"世界一流"的必然要求,是当前不容忽视、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7.
苗伟 《党风建设》2002,(9):36-37
近年来,在我心经济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由于国有企业在管理、监督等方面存在的弊端,导致国有企业领导人员腐败问题严重,职务犯罪日益突小。据北京市榆察院反贪局预防处统计:1999年1月至2001年10月.北京市检察机关共查处发生在金融证券.海关、国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农村基层组织人员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其职务犯罪问题也日益突出,对农村社会稳定造成了极为不良的影响。因此,必须探索积极有效的预防策略,坚持标本兼治,在发挥检察机关的预防职能、加强队伍建设、完善监督管理机制及相关法律制度等方面下工夫,努力从源头上预防和遏制农村基层组织人员职务犯罪。  相似文献   

19.
职务犯罪是指从事公务的人员利用职务之便进行非法活动,或者不尽职责使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严重损失的行为。职务犯罪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预防职务犯罪必须从治标和治本两个方面谋求对策:强化对权力的制约;建立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务员制度;"经济革命"与"阳光法案"并举;建立社会及舆论监督机制。  相似文献   

20.
正近五年来,全国税务系统职务犯罪案件数从过去每年100件左右翻倍增加到200余件。面对这些数据,各级税务机关有必要对系统内的职务犯罪做系统认知与深度思考,研究并及时采取有效预防措施,切实防范税务人员日益严峻的安全自由问题和犯罪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