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给定材料 1.人多地少是我国的基本国情。农村人口多、农业效益低、农村底子薄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所要长期面对的三大基本问题。稳妥推进城镇化进程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同时,由于中国农村人口基数大,即使未来城镇化率达到60%,也仍有五六亿农村人口。因此,推进城镇化和建设新农村的良性互动是发展有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2.
邓聿文 《创造》2008,(10):70-70
选择农村作为三中全会的主题,有三个因素,一是今年是改革开放30周年。二是从农村本身来看,确有再改革的必要。三就是农村的改革发展与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三大问题——内需问题、粮食问题、社会稳定问题——息息相关。而这后一因素,是此次全会再启农村改革的一个最重要背景  相似文献   

3.
中国将是未来的重要依靠力量贝尔格莱德大学德雷盖纳·米特洛维克博士中国在改革开放16年后,正处于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据来自中国的消息,1979年至1987年间,农村地区居民实际收人提高了180%,城市地区居民实际收人提高了85%,早已成功解决了占世界1/...  相似文献   

4.
晁珊珊 《小康》2013,(10):92-93
2011年中国大陆城市化率首次突破50%,达到了51.3%.这意味着中国城镇人口首次超过农村人口,中国城市化进入关键发展阶段。“城市新移民群体”是在我国城市化进程加速的条件下产生的典型阶段性青年群体。他们是未来中国城市化的重要力量,是人口城市化的主要推动力。从我们这些年的研究来看.  相似文献   

5.
中国“三农”信息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芳  田红 《电子政务》2011,(11):62-68
从农村(业)信息服务体系、信息服务模式、国外农村(业)信息化经验借鉴以及中国农村(业)信息化建设的现状、问题、对策和政策研究四个方面,对中国"三农"信息化建设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揭示了中国"三农"信息化发展的路径,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不足和未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6.
胡艳华 《前沿》2013,(21):145-151
本文就20世纪以来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研究的代表作进行梳理,追溯其研究特点、范式困境及未来可能拓展的方向。该研究主要有三个特点:在研究主题上侧重于中国农村政治、经济变迁,以及由此衍生的文化变迁研究;在分析框架上多秉承“国家与社会”的西方范式;在理论和概念选择上有“概念化”和“内卷化”倾向。困境在于中国农村社会变迁研究没有形成本土的研究范式,最终落入西方范式的窠臼并产生路径依赖,应从范式本身的悖论来反思社会变迁研究。未来可能拓展的方向是从不变中研究变化,寻找研究的共同基础;同时关注农村社会变迁的派生性影响;全球化给中国农村社会变迁带来的新机遇和挑战,也可能是未来的议题。  相似文献   

7.
《创造》1995,(3)
中国农民奔小康“四难”总体上看,中国农民生活已脱离贫困状态,进入温饱阶段,向小康生活迈出了三分之二的里程,但未来三分之一的里程中却存在四难。一难: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缓慢,距农村小康标准差距较大。1985年至199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率为3.2...  相似文献   

8.
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是我们党立足国情、着眼未来作出的正确战略选择;其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各级政府应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出发。采取行之有效统筹城乡发展的对策措施,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9.
一直以来,世界银行在帮助中国农村扶贫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中国农村改革发展的探索也引起世行关注。其驻中国代表处首席代表杜大伟认为,中国农村的发展推动了世界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贫;该处农村发展部主任苏沙蕊认为,人们对中国经验非常重视。  相似文献   

10.
《人民论坛》2013,(26):6-7
<正>农业孕育了中华文明,农村至今占中国国土面积的90%左右,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农民仍将占中国总人口的很大比重。农村的发展和改革,关乎中国发展改革的全局。2013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强调了"三农"问题的重要战略意义:"必须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这是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既管当前,也管长远,是长期指导思想。"30年中国农村改革中,乡村民主化进程,是中国农村制度变迁中浓墨重彩的一笔,也是中国改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三农”问题与新农村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是一个地道的农民大国,13亿人口中有8亿居住在农村。制约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最终实现现代化目标的最大障碍,不在城市,而在农村。只有解决好“三农”问题,中国才会有一个稳定和繁荣的未来。  相似文献   

12.
中国农村经济合作组织一直是在曲折中成长。笔者在梳理了中国解放前"农合"思想及实践、改革开放前农村合作组织的变迁以及改革开放以来农村合作组织的发展几个方面内容后,认为,在未来的岁月里,中国农村合作事业将进入到改革开放以来最活跃的创新、发展时期,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呈现加速态势,开始成为农业经营组织体制创新的一个新亮点。  相似文献   

13.
网络焦点     
《协商论坛》2015,(3):61-64
农村教育公平决定中国的未来 3月11日,全国政协委员俞敏洪参加了全国政协十二届三次会议记者会,回答了关于教育公平的问题,谈到了农村孩子与城市孩子在教育资源分配上的不公平。他认为,中国教育的公平问题其实首先是城乡教育的公平问题,其次才是城市里面的教育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民、农村、农业问题,是中国的根基问题。20世纪中期,土地改革掀起了中国农村第一次革命浪潮;70年代,安微凤阳吹响了家庭承包经营的农村第二次革命的号角;世纪之交,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在安徽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试点,由此揭开了中国农村第三次革命的序幕。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一起案例提出农村习惯法与现代制定法的适用问题,进而从社会学、控制论、法律文化等角度分析了农村习惯法存在的原因与发展的未来。最后,文章从中国法治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寻找法治与文化契合点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雷国珍 《湖湘论坛》2001,14(1):52-54
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只用了20多年的时间走完了西方国家要几百年才能走完的路程。我们用历史的眼光来审视改革开放以来的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认为它是中国历史上发展最好、成就最大的时期;用全局的眼光来审视农村民主政治建设,认为它是全国民主政治建设中重要一环,为全国民主政治建设提供了新鲜经验。  一、举世瞩目:农村民主政治建设的世界定位  中国进行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必须从中国农村的实际出发。这是一条根本原则。实践证明,这是一条成功的经验。由于坚持了这条原则,中国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只用了二十…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是我国最重要的问题。要实现农村经济的飞跃,农村经济要上新台阶,必须着力加强对科学技术的依靠。当前,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这给农村职业教育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农村职业教育要立足于农村和市场经济,着眼于农村改革发展的未来趋势,促进农村经济健康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中国农村现代化进程的必经环节。而农村公共事物的治理状况又是实现农村现代化的重要基础。中国许多地区农村公共事物治理陷入了困境,已无法适应农村发展的需要。因此,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如何实现农村公共事物的良好治理,为农村现代化建设提供有效护持,成为当前研究的一个现实问题。国外的多中心治理理论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或将成为中国农村公共事物走出治理困境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9.
徐勇  朱国云 《理论月刊》2013,(1):172-175
近十年来,通过良好的社会治理来实现农村地区的和谐与稳定日益成为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议题之一,而鼓励和推动民间组织的参与则被视为在农村地区实现良治的重要途径。民间组织的参与不仅使得农村治理主体日渐多元,同时也改变了不同治理主体间的权力关系。如何在厘清不同治理主体间的权职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多方合作共治,是未来中国农村社区能否实现良治目标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20.
刘建民 《传承》2010,(3):160-161
人口老龄化是21世纪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国老人有80%以上在农村,在农村经济水平低下,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的背景下,如何解决农村养老问题是社会的一大难题。广西五保村模式是地方首创的方式,既是针对五保老人的有效集中供养,也是未来农村老人集中供养的可借鉴模式,对我国建设和谐社会和促进社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