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政策》2005,(8):13-14
建设武汉城市圈,是省委、省政府落实科学发展观.顺应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趋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加决湖北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的重要举措: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湖北省委书记俞正声同志在接受中央电视台采访时指出:“对于振兴湖北,武汉的崛起和武汉城市圈建设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分析制约我国高师教育发展因素的基础上,针对性地指出高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应结合我国的教育实际,参照基础教育发展水平,明确办学方向,加快课程改革,面向地方实际,优化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3.
在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增强农民的健身意识、提高体育消费水平、发展农村体育经济、促进农村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已经成为广大农村地区的宏伟目标.为此,必须寻找相应的对策,突破现有的制约因素.  相似文献   

4.
任毅 《人民论坛》2013,(11):150-151
当前,重庆市农民增收面临一些困难和制约因素,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与预期要达到的收入目标仍有很大差距.文章从土地资源约束趋紧、农业现代化程度低、农业结构性矛盾突出、农民增收的主体缺位等方面分析了重庆市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武汉需要城市圈近几年武汉的发展可以说是历史上最好的时期之一。但不容回避的是,武汉经济总量在全国城市方阵中的位次仍不断后移。  相似文献   

6.
7.
1.立足壮大武汉整体经济实力,大力推进城郊联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城郊联动,一方面有利于市郊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实现强区富民的发展目标,加快郊区的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另一  相似文献   

8.
9.
孟博超 《前沿》2011,(6):155-158
自2004年提出文化强省战略以来,河南文化事业实现了较快发展,推动了文化产业的迅速崛起。但投入、创新不足,内容创意产业发展滞后,人才短缺、产业链不完整、市场转化和开发能力不足依然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要对症下药,采取多种措施,加大投入,多层次高水平开发文化资源,推动文化资源大省向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强省转变。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来,湖北省的交通建设工作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为中部崛起当好交通先行”的精神,抓住机遇,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交通建设规模持续增长,无论是铁路、民航、公路还是水运,都呈现出跨越式发展的势态。结合湖北省交通发展状况,我们重点就发展大交通、武汉城市圈交通建设以及武汉城市交通建设等三个方面的问题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一、树立大交通理念、实施大交通战略中部崛起,交通先行。这已经成为共识。湖北要在中部率先崛起,必须加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既涉及城市内外交通,如与铁路、民航、水上运输等陆海空交通和…  相似文献   

11.
付明星 《世纪行》2009,(1):38-39
要实现武汉城市圈农业发展方式的转变.关键是要“走好八条道路、实现八个转变”。  相似文献   

12.
运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可以对武汉城市圈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劣势、机会和威胁进行分析,进而提出武汉城市圈创新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保障措施与对策:转变发展观念,完善协调发展机制,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制定空间布局规划,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加强市场监管,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城市圈也逐步兴起,体现出城市化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趋势。目前我国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城市圈,以  相似文献   

14.
武汉城市圈发展战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晓莉 《中国发展》2009,9(6):36-41
“两型社会”发展战略的确立,既为武汉城市圈的发展带来新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诸多挑战。该文从武汉城市圈的实际情况出发,基于“两型社会”发展战略框架,探索性地提出加快武汉城市圈发展的三大具体战略,即绿金经济和结构调整同步发展、金融强市和科技发展深度结合以及政府管理和市场模式创新互动,以期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5.
武汉城市圈的产业融合及产业布局一体化,是城市圈联动发展、实现共赢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武汉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迫切需要。近年来,武汉市立足自身产业发展实际,遵循区域经济发展规律,按照“双赢多赢、错位发展”的基本原则,坚持“市场主导、企业主体、中介参与、政府推动”的合作思路,推动企业参与武汉城市圈产业联合协作,提升了经济辐射与集聚能级,促进了城市圈产业融合和布局一体化。虽然各项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总体上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参与城市圈产业融合的层次和水平还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卢美松 《政策》2005,(8):12-12,18
加快武汉城市圈建设,是省委、省政府加快湖北发展、促进中部崛起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如何建设一个充满活力的武汉城市圈.形成区域经济的强劲增长极,辐射带动全省发展,进而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强化开放的理念,抓好圈内城市间、城市圈与省内市州间、对省外尤其是中部各省和国外四个层面的开放.  相似文献   

17.
借鉴和参考长江三角洲城市圈内14城市的定位。大武汉城市圈的8个城市要避免雷同化、正确定位,达到“双赢”、“多赢”目的,必须实行特色发展、错位发展、梯度发展。  相似文献   

18.
武汉城市圈已进入重化工业深化发展阶段,内生发展空间既遭遇全球经济衰退和发达国家新一轮产业产品升级的竞争和市场挤压,又面临国家发展方式转变的机遇和挑战。因此,当前尤需把结构调整和建设两型社会作为主攻方向和重要着力点,以经济和生态良性互动为原则,有效推行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绿色促进计划",谋求与重化工业主体格局链接配套的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的技术路径。这是后危机时代抢占新一轮经济和科技发展制高点,赢得发展的主动权的迫切需要,也是发挥湖北科教资源优势,引领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生态化调整,增强圈域乃至全省经济发展的质量效益、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理论上分析产业集群对城市圈的形成、功能特点、发展水平等多方面的效应,提出从产业集群角度来规划城市圈发展战略的思路.  相似文献   

20.
国内外产业转移与武汉城市圈产业对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外产业转移为武汉城市圈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为此,武汉城市圈内城市应通过重构新形势下政府职能;编制承接产业转移规划,加强园区建设;构建接受产业转移的通道;圈内城市实施差别化策略等措施承接产业转移,推动经济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