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界对1874年日本侵台消息的传播尚乏系统研究,特别是较少关注到日本侵台消息的早期传播。国际上有关日本侵台的风声由来已久,日本侵台的舆论前奏最早可追溯至1872年,尤以1873年最突出,该年有关日本侵台的消息此起彼伏。不过,此时相关消息的传播尽管在某些方面引起了清政府的注意,但对其内容清廷决策层并不十分相信。而1874年日本侵台部署之曝光,则首先引来了西方外交使团的集体干涉。消息传到中国,也随即引起清政府的警觉,相关报道被视作重要的信息线索和外交证据。清廷各级官员也进行了形式多样的探查活动,他们的频频造访,甚至一度令日本外交人员颇为忐忑。  相似文献   

2.
日本自1868年明治维新后,国力增强,便开始向外扩张.1874年以琉球国及日本备中州两起船难事件为借口出兵台湾,是其南进政策的一次实施,也是对中国领土主权的一次严重侵犯.1871年日本太平山(宫古岛)一艘贡船遇风漂至台湾南部北瑶湾触礁沉没,船员69人中,3人淹毙,54人被高士佛、牡丹两社山胞杀害,12人遇救生还.此原是一起寻常的船难事件,历史上曾屡次发生.此时日本竟以此作为侵台、侵琉的一种借口,首先于1872年册封琉球王尚泰为“藩主”,强迫确立日、琉的宗藩关系,作为侵犯台湾的根据,亦为其吞并琉球野心的初步实现.1873年来华换约的日本外务卿副岛种臣又派外务大臣柳原前光至总理衙门试探清廷对琉球船民被杀一案的态度,抓住“生番”未服“王化”,“姑置之度外”等一些  相似文献   

3.
目前,在台湾岛内,一小撮别有用心的亲日分子大肆鼓吹“日台一体”、“日本是台湾永久的朋友”的言论,竭力美化日本侵台的史实,给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大业带来了不小的阻力和障碍。然而,认真研究日本与台湾地区关系史便不难发现,近代历史上日本对台湾的一系列举动,皆是出于其对外侵略扩张的自的。这其中,发生于1874年的日本出兵台湾事件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对于这次出兵,日本政府事先进行了认真的部署和准备。尽管这次出兵持续时间不长,也并未引起大规模的战争,但日本还是从中获取了不少的利益,并为其1895年占领台湾创造了条件。了解这段史实,不但有助于我们了解近代中日关系,了解近代清政府对台统治政策的变化,也有助于我们看清日本侵略台湾的历史真面目。  相似文献   

4.
百年之后祭甲午黎巩之1894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的甲午战争,到现在整整一百年了。在这一百年的前五十年中,日本发动过两次侵华战争。第一次是甲午战争,战争的结果是日本胜利,中国惨败;第二次是从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和“七七事变”开始的更大规模的武装侵...  相似文献   

5.
像中国一样,5月初的几天是日本的旅游“黄金周”。正当人们放松身心的时候,日本政府却在紧锣密鼓地搞军事动作,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日本媒体5月5日披露,日本防卫厅将于5月7日发表《防卫白皮书》。“白皮书”透露,防卫厅不久后将升格为“防卫省”。这一举动足以使人感到日本防卫政策的重大转变。  相似文献   

6.
<正> “环霸”独占经销受侵状告“电石”“一女两嫁”香港环霸国际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环霸公司”)于1997年12月向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起诉第一被告日本电石株式会社(以下简称“电石会社”)违反  相似文献   

7.
甲午年寄语     
戚嘉林 《台声》2014,(3):42-42
今年是甲午年,120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是我们民族永远的伤痛。近代中国衰微,遭致列强侵凌,其中尤以东邻日本为最。早在19世纪中期,日人佐滕信渊、岛津齐彬、吉田松阴等先后大肆鼓吹侵华。日本旋于1874年藉端启衅,兵占台湾恒春未果。  相似文献   

8.
德国投降1945年5月7日凌晨,德军总参谋长约德尔等人向美英签署德国无条件投降书,9日,投降书正式生效,欧洲战争宣告结束。图为5月3日德国陆军元帅凯特尔和海军元帅邓尼茨的代表到美军总部,请求英国元帅蒙哥马利(右二)提出受降条件。J日本宣布投降1945年8月148,日本御前会议和最高战争指导会议决定停止战争。9月2日,日本代表梅津美治部和重光葵在东京湾美国军舰“密苏里”号上代表天皇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图为美国“密苏里”号上举行日本投降签字仪式。甲联合国诞生1944年8月ZI日一ic月7日,美苏英中四国代表在美…  相似文献   

9.
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相比,谁的经济发展慢,谁的经济发展快?这个问题的回答,不妨诉诸事实和数据。从1860年(或1870年)到1986年的一百多年间,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年均递房率:美国为1.9%,法国为1.9%,意大利为1.8%,英国为1.4%。只有日本的增长最快。由于日本多次发动大规模侵格略争,直接军事掠夺(仅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就勒索中国白银2亿两,相当于当时日本4年的财政收入),所以,日本在这10O多年中,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年递增3.5%,成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增长冠军”。美国、日本的经济,都有其高速增长期。美国…  相似文献   

10.
“华北事变”乃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侵华战争过程的重要步骤,究其发生的经济原因:一是为摆脱1929—1933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冲击,日本军国主义分子走上了海外侵略的老路。二是为侵苏备战,国小兵少的日本势必要借助中华之物力。三是建设不断恶化的伪“满洲国”殖民地经济的迫切要求,日寇希望将东北、华北连成一片、互为补充,以稳固“满洲生命线”。总之,日本帝国主义对物产丰饶的战略要冲——华北垂涎已久,挑起“华北事变”为其志所必行。  相似文献   

11.
2014年5月30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第13届香格里拉对话会上作主旨演讲,大肆渲染“中国威胁论”,高调宣扬所谓的“积极和平主义”。与此同时,日本却加紧军事部署,目标直指中国。据日本媒体报道,目前,日本自卫队在距离钓鱼岛最近的宫古岛已完成导弹部署,并计划在九州西南端部署最先进导弹防范中国对钓鱼岛发动武装进攻。再结合2013年年底安倍悍然参拜靖国神社,以及近期日本派军机侦察干扰中俄军演、  相似文献   

12.
奉命担任日本同志的联络员郑文道,化名程和生,1914年出生,广东中山人。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期间,曾以日本“满铁上海办事处”调查室特别调查班班长的身份为掩护,担任日籍中共党员中西功与中共上海情报科负责人吴纪光、张明达之间的联络员。中西功是日本三重县人,曾于1929年至1932年在专门培养“中国通”的上海同文书院读书,并于1930年参加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4年到大连“满铁总公司”任职,并积极寻找与中共的关系。抗战爆发后,1938年5月调任“上海满铁事务所调查室主任”。中西功和另一名日籍中共党员西里花夫等在…  相似文献   

13.
朱相远 《同舟共进》2010,(12):61-62
楚人宋玉曰:“夫风,生于地,起于青蕨之末,侵淫溪谷,盛怒于土囊之口。”目前,“三俗”之风已“侵淫溪谷”久矣,若再任其发展到“盛怒于土囊之口”,就为时晚矣。  相似文献   

14.
同治十三年三月(1874年5月),日军侵犯台湾,东南海疆出现危机,清政府受到很大震动。九月,中日双方签订《北京专条》,事件始告平息。接着总理各国事务奕訢等联衔上《海防亟宜切筹》一折,以日军侵台事件为戒,提出加强海防的六条意见。当日奉旨密谕滨海沿江各督抚、将军筹议,从此在清政府内部开始进行了一次关于海防问题的大讨论。通过讨论提出了加强海防的种种措施,突出了台湾在海防中的地位,对  相似文献   

15.
在明治维新以后的日中关系中,日本对中国至少进行了七次大规模的派兵行动。第一次是1874年的出兵台湾,第二次是1894~1895年的日中甲午战争,第三次是1900~1901年的义和团事件,第四次是1904~1905年的日俄战争,第五次是1914~  相似文献   

16.
1872-1874,从谋划出兵到中日签订《北京专条》,日本政府的对外目标经历了一个不断调整和变化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留守政府中以外务卿副岛等为代表的“外征派”积极策划一条明确的殖民路线,目标直指略取台湾东部少数民族地区,甚至台湾全岛;第二阶段以大久保为代表的“内治派”主政,方针转向“慎重殖民路线”,为缓解国内士族的不满情绪,选择发动一场小范围的局部“征台”行动,对殖民略地持慎重观望态度;第三阶段是对中交涉时期,策略变化为以实际军事占领为条件讹取利益,具体而言,以索取军费为主,以在琉球或朝鲜方面谋取利益为辅。总之,日本此次侵台的主要动机并非为解决琉球归属问题,其本质是为了缓解国内情势、带有对外殖民意图的军事侵略。  相似文献   

17.
一位朋友问我:日本有没有像“3·15”这样的日子?我自认到日本的时间较长,比较了解日本,便根据自己的记忆回答说:“没有!”结果我错了,一查资料,像中国“3·15”这样的日子,日本是确定在5月30日的。这一天,被称为“消费者之日”。但我要说,日本每年的这一天并没有像中国的“3·15”那样搞得声势浩大,没有各种媒体的集中曝光,也没有那种企业面临此日时的危机感,而是平稳和谐,与往日依然。从这种静谧之中,可以感受日本消费者已经不必为权益去大声疾呼了。  相似文献   

18.
2014年5月21日《参考消息》刊登刘华的文章,文章提出在日本快速近代化的进程中,随着国家由传统社会向工商社会转变,一批社会精英开始寻求将儒家思想与近现代社会相结合的道路,其中的典型就是被称为“日本资本主义之父”的涩泽荣一。他于1916年出版的《论语与算盘》中借用《论语》的论述认为:“致富的根源是仁义道德,没有正确原由的富裕不可能持久。”  相似文献   

19.
王军 《春秋》2014,(3):23-24
1928年5月,国民革命军进行第二次北伐,日本为保护其在中国北方的利益,借口保护侨民,派军队侵占济南,屠杀中国外交官员,打死打伤中国军民数千人。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济南惨案”。  相似文献   

20.
论沈葆桢加强台湾海防 倡导台湾近代化的功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4年日军入侵台湾,沈葆桢受命为钦差大臣,两次巡台,积极加强台湾防务,捍卫中国的领土主权。事件结束后采取了添设郡县等一系列善后措施,成为台湾近代化的倡导者和奠基人。督江期间仍大力支持丁日昌开发台湾加强台防的措施,并密切注视日本觊觎我国领土钓鱼岛等岛屿的阴谋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