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庸官者,庸庸碌碌、无所作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官员之谓也。比之于贪官,庸官的界定要模糊些,对庸官的整治也就不,容易下手?对于贪官,只要证据确凿,就可以根据其贪污的数量和性质,按照法律进行判决?庸官则不同,什么样的行为就算“庸”,可能大家有各自的理解;庸官造成的危害有多大,也难以作出定量的评估。  相似文献   

2.
“平平安安占位子,忙忙碌碌装样子,疲疲塌塌混日子,吃吃喝喝捞票子。”这首流传在民间的讽刺贪官污吏的打油诗,目前却被一些庸官奉为“官场之道”。不过,近一年多来,中国政府不仅对大小贪官猛施重拳,更把整治目标扩大到治庸治懒,那些认为只要不贪污、不受贿、不违法犯罪就不会“出问题”的无为官员,今后可要好好思量思量了。  相似文献   

3.
“洽庸”,不独为当下的“热词”。古代“庸官”亦不少见,所以历代王朝也都很重视“治庸”。尽管效果多数平平,但偶尔也有些人和事令人眼前一亮。 要了解古代“治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  相似文献   

4.
“洽庸”,不独为当下的“热词”。古代“庸官”亦不少见,所以历代王朝也都很重视“治庸”。尽管效果多数平平,但偶尔也有些人和事令人眼前一亮。 要了解古代“治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  相似文献   

5.
"庸官"该治     
近年来,不少党政部门在重拳惩治"贪官"的同时,也加大了治理"庸官"的力度,让一些"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官员"下课".对此,百姓纷纷叫好,并称"'庸官'该治".  相似文献   

6.
治庸八策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加大治懒治庸力度,着力解决干部管理不严的问题。”可谓一语中的,切中时弊。政由人执,权由人掌;人优政强,人庸政弱。建国60年,改革开放30年,盛世繁华里,干部队伍中也出现了少数不想干事、不会干事、干不成事的现象,它使德者心冷,能者受屈,亟须引起组织上高度重视。如果说贪官是“硬伤”,庸官则是“内伤”,治此沉疴固疾,必须多管齐下,笔者对此有八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总有一些话语发人深省,总有一些警句被人牢记。 在省第十次党代会上,省委书记石宗源同志在报告中说的一段话,赢得全场的热烈掌声。这段话就是:“让想干事的人有机会、能干事的人有平台、干成事的人有地位”;“反腐倡廉,既要治贪,又要治庸、治懒,坚决反对拿钱不干活、当官不作为。对占着位置不尽责、不干事的,要果断进行调整,绝不能让我们的事业耽误在贪官、庸官、懒官手中。”  相似文献   

8.
李志刚 《唯实》2011,(8):192-192
古代“庸官”比比皆是,于是,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治庸”,尽管多数乏善可陈,但偶尔也会让我们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9.
古代“庸官”比比皆是,于是,历代王朝都十分重视“治庸”,尽管多数乏善可陈,但偶尔也会让我们肃然起敬!要了解古代“治庸”,得先了解古代官员是怎么上下班的?《诗经·齐风·鸡鸣》中,妻子催丈夫起床:“公鸡已经叫了,上朝的都已经到了;东方已经亮了,上朝的已经忙碌了.”由此可见,从春秋起,古人就有了“鸡鸣即上班”的传统,往后,这个时段就定型为“卯时”,即早晨五至七时.于是,“上班点个卯”也就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0.
《党课》2010,(7):34-35
谈起干部作风问题,人们首先想到的往往是贪污腐败,而对于庸官懒官,一些人似乎不以为然,认为他们只是作风懒散,顶多无所作为,无伤大局;一些人还会持宽容态度,认为他们并未以权谋私、损公肥己,已经很不错了。事实上,从本质来讲,庸官懒官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腐蚀和危害并不亚于贪官赃官,治懒治庸同样是整顿党风、管理干部工作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1.
时政要闻     
《党课》2011,(10):22-26
多地针对官员“治庸”“治懒” “庸政”“懒政”现象正成为我国各地政府着力破解的难题。今年以来,多个省区和城市相继掀起了“治庸”“治懒”“治散”的官场整肃风暴。  相似文献   

12.
杨枫 《学习月刊》2011,(20):139-139
2011年3月.武汉市委市政府为改善投资环境,实施了以治庸提能、治懒增效、治散聚力为重点的“责任风暴”和“治庸计划”。决策出台后,在全市掀起“责任风暴”、实施“治庸计划”.彻底转变部分官员“庸、懒、散”的作风。  相似文献   

13.
《先锋队》2010,(4):57-57
中央纪委研究室研究员邵景均撰文指出,从一定角度看,庸官懒官对党和国家事业危害很大,治懒治庸是加强干部管理中一项不容忽视的重要任务。庸官、懒官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重在损失;庸官、懒官极大地损害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庸官、懒官严重损害党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14.
刘军 《先锋队》2013,(9):13
范仲淹,北宋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北宋庆历三年,范仲淹被任命为参知政事,主持新政。经过一番察访思考后,他首先从整顿吏治下手。因为当时不问政绩,论资排辈,按部就班升迁官位,以致一批贪官庸官横行于地方。他亲自阅览记载各路官员政绩的班簿,对那些贪官自然是毫不犹豫一笔勾销,对那些碌碌无为的庸官,他也绝不手软。一  相似文献   

15.
兰州市近日向社会通报了兰州"治庸"计划实施两年来,全市党政机关180多名各类"不干事"和"乱干事"干部被降职或撤职的情况.   何为"庸"?兰州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为民介绍的这些"庸官"的情况也许可以提供警示:工作作风不扎实,观念陈旧,艰苦奋斗意识不强,纪律观念淡薄,作风飘浮;政令"中梗阻",执行政令时以交情代替政令、以好处支配政令、以喜好改变政令;执法行为不规范,生活作风庸俗,用公款宴请、用公费旅游、公车私用等等.……  相似文献   

16.
整饬吏治先治庸官懒官。我们从分析庸官懒官存在的原因入手,坚持用制度管事管人,加强对官员的教育制度、管理监督制度和奖励惩戒制度建设,彻底根治庸官懒官。  相似文献   

17.
《理论与当代》2011,(8):60-60
叶匡政在5月28日的《北京青年报》上撰文指出:最近很多地方兴起了一场“治庸”的官场整肃风暴。官场不乏庸官已成社会共识。何谓庸官?简单说有三种表现:或是思想平庸僵化,或是行为庸碌无能。或是人事庸俗钻营。上个世纪美国政治学家汉娜·阿伦特(1906~1975)就提出一个观点:平庸也是一种恶。她认为,在一些政治体制中一些平常的小官僚。因为没有明确的爱憎和判别正邪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好官的标准     
从历史上看,对于官员大致有两套评价体系:一套来自官场,另一套来自民众.有那么一部分官员,官场认可,老百姓亦称道,像范仲淹;有一部分官员老百姓极力推崇而官场却不容纳,如海瑞;还有一部分官员在官场和民间都存在争议,像改革家王安石、张居正;更多的官员,在官场上被认为是好官,在老百姓眼中却是十足的贪官、昏官、庸官.  相似文献   

19.
对于贪官,老百姓早就深恶痛绝,但庸官懒官同样可怕。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写了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庸官死后去见阎王爷,他洋洋自得地陈述自己生前如何两袖清风,自以为可以得到赞扬,不料却遭到了阎王爷的斥责,说他当官几十年,整日浑浑噩噩,从未给百姓办过一桩实事,倘"置木偶于堂,不饮不食,岂不远胜公乎"!由此可见,庸官懒官有时比贪官更可怕。虽然他们不像贪官  相似文献   

20.
据报载,海南省某单位最近组织领导干部到监狱里参观,让官员们亲身“体验”一下贪官们在囹圄中生活。据说,官员们看了之后触动很大,回去后纷纷表示要洁身自好,不敢再腐败。说实话,我对这一招的效果乐观不起来。想一想这几年,每年被判刑的贪官多达万人以上,处死刑的也有数百人,连胡长清、成克杰这样的高官都给毙了,但一些贪官们该贪照贪,该捞照捞,指望官员们到监狱里走一趟就不敢再贪,也实在小看贪官们的胆量了。贪官凭什么胆子忒大,难道他们真的不知道腐败的严重后果?非也,他们胆大妄为的根子在于我们监督上的疲软和执纪上的松弛。贪官们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