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前些日子,从温宿到阿克苏,路过柯柯牙,看到深绿色的核桃树、火红色的苹果树和红枣树、银白色的长绒棉、金黄色的水稻,绵延数十公里。32年前种树的情景浮现在眼前。1985年,我考入农一师教师进修学校,记得当时城区的每个单位都有种树任务。我们是团场出来的学生,对种树并不陌生。种树现场,风沙大,到处是红旗,到处是人群,从南到北铺开,我们的种树地段在较中心的位置,靠近大路边,地里的石灰点清晰可见,那是先期进驻的人确定挖坑的位置,一个点打一个标记桩,来年种树的人才好确定树的位置,行距和株距都不能乱。  相似文献   

2.
28年前,他响应国家绿化号召,承包了600亩荒山,带着老伴、孩子扎根山岭种树。为了种树,他省吃俭用,经年累月在荒山上一锹一镐刨山种树。那些年,在光秃秃的山上总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戴着破草帽、穿着老军布鞋的老人,扛着一个破口袋,裹着一捆树苗,  相似文献   

3.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今年2月17日讲话中提到,唐太宗曾说"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其实种树的经验,唐朝还真有人详细地记叙过。唐朝的柳宗元曾经写过一篇寓言体的文章,题目是《郭橐驼传》。文章写了唐朝一个被称为"郭罗锅"的乡下种树老把式的故事。他栽树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一棵不活的,而且长得都很茂盛,果树结的果子又早、又多,是大家公认的种树能手。有人问其种树的诀窍,他说:"不是我郭罗  相似文献   

4.
28年前,他响应国家绿化号召,承包了600亩荒山,带着老伴、孩子扎根山岭种树。为了种树,他省吃俭用,经年累月在荒山上一锹一镐刨山种树。那些年,在光秃秃的山上总有这样一个场景:一个戴着破草帽、穿着老军布鞋的老人,扛着一个破口袋,裹着一捆树苗,在山上攀爬播种,风雨无阻。28年过去了,如今,荒山已成山林,满目葱绿。而他却依然贫穷,从未用树换过一分钱。  相似文献   

5.
种树与育人     
正"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百年之计,莫如树人"。种树,需要精心育苗、选苗,浇水施肥、修枝除害,唯有如此,所种之树才能茁壮成长,成为栋梁之材。育人犹如种树,既要精心"种",也要精心"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好干部不会自然而然产生,一是靠干部自身努力,二是靠组织培养。因此,必须将干部培养放在突出位置,以种树精神来培养干部、使用干部、管理干部。  相似文献   

6.
李佳 《湘潮》2024,(1):16-17
<正>作为党员干部楷模,杨善洲退休后去植树造林,再造绿水青山回报家乡父老的故事,展现了忘我利他的大爱,这是信仰的力量,更是精神的闪光。“我要回大亮山种树去!”1988年4月,已过60岁的杨善洲光荣退休。组织上安排他去昆明养老,杨善洲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是一个共产党员,说过的话就要兑现,我要回大亮山种树去!”  相似文献   

7.
四个女孩儿的"城市梦" 我省克山县一个农家有四个女孩儿.大女儿11年前只身到哈尔滨打工,当时只有16岁.她从月薪300元的小饭店服务员做起,端盘子,搞推销,搬运垃圾,种树种草……什么脏活、苦活、累活都干过.  相似文献   

8.
“爸爸,你常年在外工作、在外种树,很少回农村老家,去世后总该在梦中回老家来与我们‘团聚’了吧……”  相似文献   

9.
多种草、多种树,建设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城市,成为我国许多地方的普遍追求。但是,多种草、多种树就是生态城市吗? 生态城市当然需要这些,但还不够。以不久前通过“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广东省湛江市为例,湛江提出“野花野草最是花草”的理念,广泛种植乡土优良植物,公园建设就地取材,既大幅降低造价,又保护了当地自然生态。  相似文献   

10.
多种草、多种树,建设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城市,成为我国许多地方的普遍追求。但是,多种草、多种树就是生态城市吗? 生态城市当然需要这些,但还不够。以不久前通过“生态市建设规划”的广东省湛江市为例,湛江提出“野花野草最是花草”的理念,广泛种植乡土优良植物,公园建设就地取材,既大幅降低造价,又保护了当地自然生态。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2,(10):34-34
今年3月,一则媒体消息引起了网友广泛关注:青岛市全面启动植树增绿大行动,今年将投入逾40亿元造林,计划到2014年建成“国家森林城市”,“五年再造一个新青岛”。如此大规模花费巨大的造林工程立即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暴。市民质疑此举为何未公开征求意见或召开听证会,“掀掉草坪”改种树、海边种树是否会破坏滨海景观以及海边种树是否为形象工程等。这场舆论风暴席卷了全国各大网络社区。  相似文献   

12.
“爸爸,你常年在外工作、在外种树,很少回农村老家,去世后总该在梦中回老家来与我们‘团聚’了吧……”  相似文献   

13.
<正>沙海里的一片片绿荫2019年7月17日,通辽市科左后旗,阴。科左后旗"双千万亩"项目区负责人蒲昱锟正在盼望一场透雨。天气预报说,今天通辽市大部分地区都有雨,而且,科尔沁区已经开始下了。蒲昱锟盼着下雨是有原因的:沙地里的樟子松只要有这一场雨,就能把根扎得更深,就能更容易挺过寒冬。科左后旗地处科尔沁沙地的中心。种树难,在沙子里种树,更难!植树造林需要土  相似文献   

14.
画中有话     
绿色梦想在生命强音中绽放。今年57岁的兰林金,家住福建省长汀县,是一名断臂退伍军人。2011年,他响应长汀县政府"治理水土流失、发展生态农业"的号召,种树养山。失去双手的他,用残臂刨坑种树,用嘴"修剪"树枝,10余年来,在政府的帮助和他的努力下,承包的2200多亩山林带动了20多位乡亲就地务工。昔日荒山变成绿水青山、金山银山,如果说绿染荒山是他的梦想,正是这个梦想让他的人生如此精彩。  相似文献   

15.
“每一棵树都是一个生命,我要用心去呵护它。”这是全国劳模马永全坚持种树23年的心灵感悟,也是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6.
正贵州全面推进国有林场改革,解决了林场职工的后顾之忧,使其放下斧头专心种树护林,获取更大的生态效益。59岁的威宁自治县国有新华林场职工顾怀华对现在的生活很满足,他享受到了全额拨款事业单位的待遇,工资按月发放,还住上了崭新的职工宿舍。  相似文献   

17.
风吹林海,泛起阵阵松涛. 要出远门了,64岁的张英善又骑着摩托上了山.每次远行前,他都要去自己新栽的林子里转转才放心;而这一次,他要去北京接受"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的表彰. 张英善说,过去40年里,他其实只做了一件"小事儿"——种树.他陪着树一天天长大,树也陪着他一天天老去. 午后的阳光透过密密叠叠的枝叶,打在松树坚实的躯干上,也照亮了张英善和木头一样颜色的脸庞.他用那双半截老松木似的大手抚摸着粗壮的落叶松,就像老父亲满怀欣慰地拍着儿子的肩膀.那一刻,他微驼的身躯挺拔起来,仿佛与这片林海融为了一体.  相似文献   

18.
谢彦春 《当代贵州》2007,(13):55-56
李靖松与所有人一样,无法选择自己的出生,但他可以选择做好每一件事,从出外打工到回乡执教、为家乡修路通电、带领乡民致富,再到种树美化家园。他做每件事都那么踏实。  相似文献   

19.
八十四载不遗憾,上山种树二十年;风雨兼程千般苦,换来绿郁万亩山。不惧浮云遮蔽日,不让名利把腰弯;倾心为民谋幸福,感天动地在人间。  相似文献   

20.
《江淮》2008,(5)
淮北市杜集区矿山集镇北西村退休教师石宗宏,发扬愚公移山精神,7年来坚持义务植树逾万棵,让昔日200多亩光秃秃的荒山披上了绿装。北西村群山环绕,7年前这里一片光秃秃,经常遭受沙尘的袭击。石宗宏自2001年退休后,便开始了种树的生涯,誓让荒山披绿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