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前,社会舆论把药价虚高看作是医院“以药养医”的直接结果。这不公平,也不符合事实。医院有药品加成的价格空间,但问题的症结并不在医院。其一,这在药价虚高中所占比例甚少;其二,“以药养医”是一个历史问题,是一项政府补偿政策。药品价格虚高其实是一个制度安排问题,是历史累积的深层次矛盾和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换过程中新出现问题的叠加。一、“以药养医”背后的问题1“.以药养医”是历史遗留问题医院药品加成,原本是一项政府行为,源于20世纪50年代国家制定的政策,其意图是以政策补偿代替资金补偿,即国家作为弥补医院的成本亏损、支…  相似文献   

2.
《党课》2013,(19):75-75
“药房托管”,即将药房托给有能力的医药企业经营管理,减少中间环节,变“以药养医”为“以药补医”。这种有利于降低药价、让惠于民的制度,近年来广受推崇。然而,在利益驱使下,这一制度却被一些不法分子钻了空子。他们利用手中的权力,在“药房托管”必经的购销环节,  相似文献   

3.
陈子军 《唯实》2012,(12):79-82
医疗系统职务犯罪,主要由思想教育缺位、自我控制弱化、内部管理不善、医疗体制不顺等原因所引起。为此,政府要增加投入,取消"以药养医"体制;并采取诸如强化医务工作者的思想教育,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加强监督等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4.
未来5年,医改将重点推进基本医保、公立医院改革、人才培养、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提升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水平等五项重点工作。其中,公立医院改革和药品生产流通领域改革将在医和药的体制方面深入推进,继续破除以药养医,逐步向人人病有所医的目标迈进。  相似文献   

5.
医患纠纷的成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在看病难、看病贵的批评中,医患纠纷仍然趋于增多,亟待解决。造成这一现象有五种成因现行的公立医院“以药养医”体制;有些公立医院管理松懈混乱;卫生行政部门监管不力;有些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水平较低;患者及其家属对医疗技术期望过高或者不配合治疗。首先应防患于未然,建立相应的机制。化解医患纠纷,有三种方式医患双方协商解决、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提起民事诉讼。  相似文献   

6.
5月末,全国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在央视节目中透露“卫生部将禁止医院药品加价”的消息,引发医药界新一轮药品降价方案的讨论。“药价虚高”引发老百姓医疗费用不可承受之重,同时还诱致医药流通环节的腐败,早已成“过街老鼠”。历来国家降低药品价格的政策努力,都会被赋予为改“以药养医”为“以医养医”,降低老百姓医疗费用负担的“善举”“善政”。通过药品价格管理政策调整来挤压药品制造企业的利润空间,而不是建立一个正常合理的药品需求格局,让药厂之间展开必要的市场竞争,必然会逼急药厂,引发制药企业的协会组织向发改委求情或联合抵制…  相似文献   

7.
4月6日,千呼万唤的新医改方案出台,但其推进状况不尽如人意:配套方案迟迟难以出台;医院试点只见楼梯响不见人影现;打破以药养医局面的细节共识难以形成。一部分人至今还停留在“新方案历史性突破”的喜悦中,另一部分人则停留在“无论怎么办也办不好”的悲观氛围内。  相似文献   

8.
《探索》2017,(2)
药品价格虚高是当前我国医改需直面的主要问题。基本药物"零差价"管制政策试图通过政府招标价、医院采购价和药品零售价三价合一的方式,来切断医药之间的利益链条,达到终结"以药养医"的政策目标。基于目标测评法,对基本药物"零差价"进行政策效果评估的结论为:药价虚高主要由于行政性公立医院垄断所致,"零差价"管制政策并不能完全有效消除"以药养医"体制,并会伴随一些管制内生性问题。政策实施会使医院的议价能力降低,医生拿回扣等商业贿赂行为向基层医院扩展,医院或医生合法赚取的"显性租金"演变成暗箱操作的"隐形租金"。这就导致政策目标出现了医院亏损面扩大和药费不降反升的偏差。建议尊重市场规律,发挥医院和医生主体作用,合理利用医保支付方式来控制费用。  相似文献   

9.
<正>馆陶县坚持把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举措,从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入手,创新建立"三三模式",有效破除了"以药养医"等逐利机制,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一系列问题得到解决。坚持放管结合,创新建立三权分立治理模式。  相似文献   

10.
<正>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中,全面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是重点和难点,而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又是执行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重点和难点。为破解这一难题,我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实施以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为突破口的基层医药卫生管理体制综合改革,取消长期以来的"以药养医"机制,力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从根本上回归公益性,建立一个全新的、科学  相似文献   

11.
2013年9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俄罗斯圣彼得堡出席二十国集团领导人第八次峰会期间,同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罗伯特·阿泽维多谈话时指出:“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贸易自由化便利化的基础,是任何区域贸易安排都无法替代的。”“一个开放、公正、透明的多边贸易体制,符合世界各国共同利益。”“中国是多边贸易体制坚定的支持者,将一如既往做负责任的世界贸易组织成员,积极参与多边贸易体制建设。”  相似文献   

12.
<正>近年来,平邑县以“一次反映、一次办好、一拨就灵”为工作标准,理顺体制机制,整合资源力量,集中解决诉求,探索打造“民呼我为”“接诉即办”平邑路径,有力推动了群众诉求高效办理。一、理顺体制机制,厘清边界明确谁办。从体制机制、清单明责等方面,充分发挥机构编制部门的保障作用,明晰各部门的职责,确定责任部门或牵头部门、联动部门,确保热线办理工作不失位、不漏项。一是理顺运行体制。  相似文献   

13.
家住河南省郑州市经七路的八旬独居老人孙桂兰,自从认识“片医”牛磊萍后,再也不用担心看病吃药的事了。牛磊萍一周至少登门看望两次,老人的药瓶里还剩下几片药,她都了如指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为老人安装了呼叫器,老人一按铃,“片医”就上门。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台湾当局先后进行了七次“宪政”改革.这七次“宪政”改革使得台湾地区政治体制框架发生了重大变化,虽然其体制架构目前仍保留着五权分立的外观,但其各机构之间在权力关系方面已发生的变化表明,台湾地区的政治体制已由原来的“五权体制”变成了当前事实上的“三权体制”了.七次“宪政”改革虽然巩固了台湾政治民主化的成果,但在“宪政”改革的过程中,台湾当局有时出于政治斗争、“政权本土化”、“法理台独”等需要,使其“宪政”改革并没有完全按照自身的发展规律逐步地向前推进,也使台湾地区的政治体制存在着许多失范和冲突之赴,这有待于台湾当局及其民众在今后的“宪政”改革过程中逐步地加以改革和完善.  相似文献   

15.
华益慰(1933—2006),1953年3月入伍,1956年10月入党。曾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常委,全军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普外专业组成员,北京军区医学科学技术委员会常委、普外专业组主任委员等职。2次荣立三等功,30多次被上级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学雷锋标兵”、“优质服务标兵”和“医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对改革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国初在中国建立的计划经济体制以中央权力高度集中为特点.毛泽东认为中央高度集权不利于社会主义事业,并提出了“虚君共和”的构想.在“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中毛泽东两次将这一构想付诸实践.“虚君共和”构想在“文化大革命”中的彻底贯彻,解构了中国计划体制中的中央高度集权,形成地方政府成为经济活动主体的体制,从而使中国的计划经济体制已非常不同于苏联模式.毛泽东按“虚君共和”构想对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进行的改革,不仅使中国经济在“文革”的动乱中保持了较高增长速度,而且为1978年以后中国的改革创造了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并对其产生了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报刊发行体制经历了两次重大变革:第一次是1949年12月,全国报纸经理会议决定把报纸发行主要委托给邮政局办理,而后于1951年确立了“邮发合一”体制;第二次是上世纪80年代中期,因不满邮发费率与服务水平,洛阳日报社首开“自办发行”先河,  相似文献   

18.
以“个人所有制”为特征的“自由人联合体”是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的基本要义,也是其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民主观。自社会主义制度实践以来,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指导下的“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自由人联合体”思想破天荒第一次科学实践,充分体现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思想的根本性与科学性,并为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奠定了坚实、科学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劫道的不如卖药的",是人们对医药行业暴利现象的一种夸张描述.近些年,医院大多成了稳定的高收入代表--医院的楼越盖越高,医生的车越坐越好.这是"以药养医"把医院完全推向市场使然.医院成为经营主体,医院完全企业化,医疗完全商品化,固然卸去了财政的包袱,但却逼得医院以商为本,公益性淡化,越来越具逐利性;也使得许多白衣天使医德蜕化.表面看起来一些医院发达了,一些医生富有了,可是整个的医疗体系却进入了一种恶性循环.  相似文献   

20.
1.为什么这一次提出的是“十一五规划”而不是“十一五计划”? 从“计划”到“规划”,实际上直接、间接地反映了中国的经济改革进程,就是从一个典型的中央集权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的、同时也是现代的市场经济体制转型。“一五”计划期间,也就是从1951 年或者是1952年至1957年,中国用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