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国奋 《台湾研究》2012,(6):4-8,30
1992年,两岸两会几经协商讨论和函件来往最终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形成20年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要两岸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能走得顺畅,反之两岸关系就会波折不断,甚至引发危机。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进人到和平发展新阶段,四年多来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交往使得两岸民众共享其利,这与两岸有着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分不开的。两岸关系已进入到深水区,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无疑需要我们去重视“九二共识”、发展“九二共识”,让两岸关系更加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台湾民进党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较大影响的政党,研究探讨这三党与“九二共识”的关系,对于我们缩小一些两岸关系中的矛盾分歧、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促进中国统一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2.
从“空白版“到“广东版”袁厅长,在目前席卷广东的房地产热潮中,土地本身呼风唤雨的神奇作用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而几年前,政府拿着土地,却还是“捧着金碗讨饭吃”。这种变化原因何在? 认识到土地是一只金碗,从中开掘出源源不断的财富,这是广东土地使用和管理制度改革的成果。这一改革篇章我叫它“广东版”。 80年代没有开放之初,香港的加工业即大量涌入广东的土地。而当时我们的土地使用仍完全排斥市场的作用,是“空白版”。作为土地所有者的国家,通过行政手段分配土地,使用土地的各个单  相似文献   

3.
余克礼 《台湾研究》2010,(5):1-2,30
国共两党早在2005年4月主连战席“破冰之旅”时,就已达成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五项共同愿景”的共识,奠定了基本政治互信基础。这是海协和海基两会在周民党重新上台执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很快得以恢复中断长达10年之久的协商谈判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周方冶 《当代世界》2023,(11):54-60
2023年大选后,泰国政党政治格局从过去20年中左与中右“红黄对峙”,转变为极左、中左、泛保守“橙红蓝鼎立”,并呈现代际分化特征。泰国国家发展道路转型的新分歧、“泰式民主”主流意识形态的空心化,以及社交媒体引发的政治动员模式创新等,是引发泰国政党政治格局变化的主要原因。泰国政党政治正处于“两极分化”与“保革和解”岔路口,其发展前景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中左势力能否发挥促和作用,并凝聚国家发展道路转型的代际共识。  相似文献   

5.
五四以来中国人一再呼唤的“德”先生(民主)、“赛”先生(科学),只有与“康”先生(商品经济)结伴而行,才能长足发展。现代民主科学的发展要建立在商品经济的基础之上,要以商品经济的发展为条件,否则就难以有突破性的发展。同时,商品经济又是天生的平等派,要求政治上的民主、平等、自由,要求政治民主的保护。中国的改革之舟要过‘百慕大三角’区。人们说全面改革中政体改革是‘百慕大三角’,而经济体制改革中价格体系改革是‘百慕大三角’。改革之舟不得不过,但弄不好就会翻船。今后5——10年是关键  相似文献   

6.
《南风窗》2003,(8)
1998年1月,位于芬兰赫尔新基的联合国大学邀请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发表年度讲演。在讲演中,斯蒂格利茨首次提出了“后华盛顿共识”(post—washington Consensus)的概念。 “后华盛顿共识”旨在批判、超越“华盛顿共识”。所谓“华盛顿共识”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位于华盛顿的三大机构—  相似文献   

7.
“多伦多”在印第安语中指的是“会面之地”,不知是巧合还是有意为之,主办国加拿大将此次G20峰会安排在了这座位于安大略湖畔的美丽城市。在新世纪头十年已成过去的时间节点,各国领袖在此“会面”,讨论世界经济复苏、国际体系改革等关系人类生存发展的全球性问题。  相似文献   

8.
美刊《当代史》2003年2月号刊登了詹姆斯·E.马洪题为《告别华盛顿共识》的文章,认为在拉美实行了12年的“华盛顿共识”的发展路线正遭遇失败:在90年代初短暂的经济改善之后,如今外资不再流入,反而出现净资本流出,社会出现瓦解,非正式的街头政治运动兴起,政治动荡加剧,左翼政治力量上升,作为一个发展战略的“华盛顿共识”  相似文献   

9.
当改革进入深水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终结了吗?新望:这两年,我们越来越多地听到改革“改完了”的议论。我有一个感觉,人们多年来对改革形成的共识正在边际递减。为什么说“改完了”?就是认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已经初步建立起来了,所以转轨也就初步完成了,改革当然也就改完了,主管改革的“国务院体改办”这个机构自然也就撤并了。还有的人认为“改不动了”,是看到能改的都改得差不多了,再改可能要碰到坚硬的石头。有很多体制内的精英、  相似文献   

10.
劳资关系立法是政府协调劳资利益最直接的途径。战后英国劳资关系立法的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 :1 945— 1 979年战后共识政治时期 ;1 979— 1 997年“撒切尔改革”时期 ;1 997年至今布莱尔政府时期。本文分别概括了三个时期的劳资关系立法 ,并分析了二战后英国劳资关系立法的实质。  相似文献   

11.
张志川 《当代世界》2011,(11):63-63
山西省的转型发展、跨越发展正处于关键时期,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改革试验区已经起步,再造一个新山西的宏伟目标已经成为全省人民的共识,并成为全省新一轮发展的强大动力。2011年1月28日,山西省委书记袁纯清在省委外事工作领导组会议上明确提出,  相似文献   

12.
新加坡是“东南亚各新兴国家中政治最清廉稳定、经济最繁荣进步、社会最和谐安定的国家。”①这幅美丽图景是人民行动党贯彻和谐社会理念,实施和谐执政方略的成功之作。一个只有640平方公里面积,自然资源十分贫乏的“袖珍”小国能在国家成立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实现举世瞩目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丹 《当代世界》2011,(10):23-25
尽管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寒”尚未完全消退,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西亚北非局势动荡的“苦夏”正如火如荼,但加强合作、共谋发展、以改革促稳定已成为国际社会各方共识。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共天津市委书记张高丽应爱尔兰政府、阿曼政府、  相似文献   

14.
苏东剧变前,古巴依靠苏东国家的支援,政治经济稳定发展.20世纪80年代后期,苏东国家的改革步入歧途,古共及时与其划清界限.苏东剧变后,古巴失去了苏东国家的经济支持,陷入空前困境,古共随即宣布进入“和平年代的特殊时期”,调整了内外政策,稳定了局势.当时的改革政策大都是应急性的,并未涉及发展模式问题,致使古巴经济日益困难,陷入模式危机.2006年7月劳尔主政后,提出“更新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主张.2011年4月,古共“六大”通过了《党和革命的经济与社会政策纲要》,把解决经济问题放在首位.古巴的这次改革目标准确,取得了党内外多数人的支持,但问题和困难也不少.  相似文献   

15.
从历史逻辑看,是先有现代民主政治与国家民主,后有现代政党与党内民主,党内民主是国家民主的泛化或借喻。在不同国家,历史传统、政党一国家一社会关系、政治理念不同,政党观念存在“国家机关说”、“社会团体说”、“国家一社会中介说”之别;国家民主与党内民主之关系,在理论上也存在“一致说”、“无关说”、“修正适用说”之分野。二战以...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国外在对中国推动共同富裕的解读中有一些共识,也存在认知分歧。具体说来,在中国为何会推动共同富裕这一问题上有“社会发展之需”和“争夺治理话语权之需”两种解读;对中国推动共同富裕是“现有体制的加强”还是“政策根本性的转变”的认识存在分歧;对中国能否实现共同富裕存在乐观和悲观两种态度;关于中国推动共同富裕的影响也有将实现“共同繁荣”和可能增加“共同风险”两种声音。其中一些认识是由于偏见与误读造成的,需要我们对此进行回应与澄清。  相似文献   

17.
1996年6月27—29日,由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和韩国庆熙大学亚太地域研究所、日本大学商学部联合举办的“东北亚发展模式与国家间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大学勺园举行。北京大学副校长梁柱教授、国际关系学院院长梁守德教授、庆熙大学副校长赵正源教授、日本大学代表长谷川启之教授在开幕式上致辞,北京大学外事处副处长潘庆德、外国留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黄道临、社会科学处副处长何淑云等同志出席了开幕式。 与会的中韩日三国学者,分别就东北亚发展模式、区域协作及其前景、环境与安保协作、“冷战”后的东北亚国家间关系等问题,作了学术报告。与会专家、学者重点讨论了东北亚经济发展模式和中、韩、日关系,并取得许多共识。会议促进了三国学者的学术交流,加深了相互理解,取得了圆满成功。本刊现将提交会议的论文,按发言顺序予以发表。  相似文献   

18.
“南风之熏兮,可以解吾民之愠兮!南风之时兮,可以阜吾民之财兮!”——《古诗源》一“南风,改革开放之风”“让改革之风劲吹”,“广州是全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窗口”,”就定为《南风窗》吧!”这是市里儿位主要领导在给杂志起名时的中心话题。这些话,毋宁说是给刊物定了宗旨《南风窗》杂志酝酿于八四年冬,八五年四月创刊。八六年元月起交全国邮局发行。值此之际、回顾过去,展望未来,阐明宗旨,以昭拳拳之心.让上下左右及海内外人士监督指教,颇感必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给中国大地带来了生机。时势要求改革、开放、广州“得天独厚”,在全国大城市中最早获得“特殊政策,灵活措施,”又是沿  相似文献   

19.
美国科研背后的“政府之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二战以来,美国科技水平稳执世界之牛耳。信奉自由主义的美国, 言必称市场经济,反对政府干预。而在科技发展的背后,美国靠的是看不见的“市场之手”,还是有一只粗大的“政府之手”在舞动?导致美国巨大科技优势的发展模式是什么呢? 战略:政府领军,抢占高地作为一个市场经济国家,美国没有定期制订统领全国科技发展的“长期计划”,但并不等于说美国政府没有  相似文献   

20.
中美关系中的"共同利益"和"不同利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9.11事件后,布什政府逐渐调整了其刚上台时视中国为“竞争对手”的倾向,转而与江泽民主席达成了建立“建设性合作关系”的共识。特别是去年后半期以来,美国主流社会的对华态度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看来,中美关系经过30年的磨合,已逐渐走向成熟,找到了一条共处之道。古人云“三十而立”,中美关系是该走向成熟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