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所谓"符号消费",就是要对现代社会中所形成的经济结构和社会分层及其心态直观体现,并从社会学层面诠释其意义所在。波德里亚对"消费社会"、"符号社会"及其关系作出特有论述,由此提出了他的"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以实现其对当代西方社会的解析。这对我们认识当今世界的经济、文化及文化产业有不可忽视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50、60年代,西方进入了大众消费时代,消费日益取代生产而成为经济与社会发展的推动力量,标志着西方社会由生产社会转变为消费社会。与传统社会的消费相比,消费社会的特征表现为消费的民主化、消费的符号化、消费的异化,由此导致大量生产和消费造成了严重的环境代价。这是跟生态文明所倡导的理念完全相违背的。要从根本上使消费社会过度生产和过度消费所产生的环境代价得到有效治理,就必须从生态文明建设的角度出发,树立生态价值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构建生态消费模式、加强全球环境合作。  相似文献   

3.
作为积极融入全球化进程的结果,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消费文化理念已经在中国社会悄然兴起。它正作为一种全新的意识规范过程改变着中国特定群体的生活习惯与思维方式,进而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国消费文化的现况与部分西方跨国公司的广告传播方式的探索,揭示出西方跨国公司对消费文化主动或非主动的导向,并分析出这种利用对于正处于重要转型期的中国社会造成的既定影响。  相似文献   

4.
消费社会发端于西方,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全球蔓延.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情、面子两个元素滋生出的人情消费、面子消费,在现代丰裕的物质条件下,充分地配合了消费主义在中国的开疆拓土.不可否认的是消费主义的蔓延以及物化社会的出现,使得中国人情面子的运作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到来,意味着以生产为主导的社会已经转变为以消费为主导的社会。西方社会集中批判了消费领域出现的异化现象,消费文化并没有解决由生产而带来的问题,相反把问题扩大到消费领域。消费文化强调消费符号化,符号意义超越人本意义,导致人的异化场域扩大,解构着文化自信的培养。同时也要看到,消费文化是人类表达自身消费欲望的方式,建构与世界意义的途径,展现自我价值的方法。消费社会的形成,消费人格的多元以及消费方式的更新却又在重建着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基督教在西方历史、社会中的至高地位,是一切西方近现代文化发展的基本背景。作为发端于西方社会的学术理念,后现代法学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对后现代法学的影响具有层次性,既在源头上促成了后现代法学的诞生,也对后现代法学特点的形成、发展起了不小的推动作用,同时不乏对后现代法学具体学派的影响。这其中有后现代法学对基督教及其衍生物的继承、吸收和发扬,更多的是对后者的批判、反思,进而形成自身独到的见解。随着时代的发展,基督教在诸多方面都有了相当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后现代视角下的法学与社会有了新的影响。后现代法学在基督教的变迁中也起了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关于消费社会的研究已引起了人们对消费文化的关注。消费文化的形成,与构成西方文化的基督教文化和古希腊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在欧洲人对外扩张的过程中,消费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迅速传播,商品经济助长了这种传播的势头。当今社会,消费文化不再是贵族的特权,在中产阶级中也已经广泛流传,并且大有向平民渗透之势。  相似文献   

8.
一、西方后现代法文化与中国传统儒法文化之暗合及分析(一 )西方后现代法文化不同于西方现代法文化的明显变化学术界将 2 0世纪西方社会称为后现代社会。所谓西方“后现代”法文化是指 2 0世纪前后开始出现的不同于西方“现代”法文化的明显变化 ,我国学者一般习惯于用“法的社会化”一词加以表达 ,即由于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发展为垄断 ,国内外矛盾加剧 ,资产阶级要求充分利用国家权力 ,以缓和阶级矛盾或加强暴力镇压 ,加强国家对经济生活的干预。进而导致崇尚个人权利的法律精神被社会本位的法所代替 ,法律不仅保护个人权利 ,而且更强调保…  相似文献   

9.
起源于西方发达国家的后现代社会思潮,针对一些学者所认为后现代的本质是反对现代社会的“理性”,是“非理性”的。这一思潮是建立于现代社会基础之上的,是对现代社会所产生“非理性”后果的“理性”反思。“理性”、客观对待后现代社会思潮对于中国当前社会的影响,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消费社会的产生有其特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因而消费社会理论是对社会现实的反映。但是,消费社会条件下对于消费作用的突出并没有从实质上改变生产的基础性地位,生产与消费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二者在社会经济运行的过程中是共同发展的。针对全球化背景下的消费社会现象,我国应该采取可持续消费的态度来应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