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目前在城镇中就业的农民工有13000万人,在乡镇企业中就业的农民工有8000万人。从这两年的调查看,农民工实际参加养老保险的仅仅为6%左右,参加医疗保险的农民工也十分有限。如果此问题不引起重视,长期下去,将给中国未来的社会形成世纪性的灾难:二三十年后,甚至五六十年后,数亿不能再劳动的公民从城镇回到农村,从东部回到中西部,没有养老和医疗等保障;由于今天城市和东部的发展在透支未来农村农民、中西部农民的  相似文献   

2.
一就业意识,是一定社会中具有劳动能力并有劳动要求的人对参加社会劳动的观念和心理反应的总和。它对青年顺利地就业,参与社会劳动有着极为深刻的影响。据我市劳动部门反映、目前,由于劳动者(主要是青年)宁愿暂时失业也不去条件较差的单位,而形成的择业性失业是相当严重的。一方面,第三产业和第二产业中一些劳动条件好、收入高、福利好的职业不仅劳动力充裕,而且还有大量的待业人员欲去就业;另一方面,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主要是化工、冶金、机电、纺织、建筑等行业)及劳动条件差、收入低、福利差的区街企业却劳动力不足,招工难。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与技术进步,“新就业形态”以其容量大、灵活性强等特点,越来越成为我国劳动力市场中的一种重要的就业形式,在当前我国就业市场日益严峻的形势下,发挥着就业“缓冲带”以及“减压阀”的重要作用。大量农村劳动力也通过“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职业流向城市,并成为新就业形态从业人员的主力群体。尽管新就业形态发展势头迅猛,其自身仍面临诸多“短板”,如职业保障不足、就业脆弱性突出、社会认同缺失等劳动权益问题。如今,我们正向共同富裕稳步迈进,必须牢牢把握这一大方向,顺势而为,在适应新就业形态包容性与灵活性的就业新形势下,更好地在职业保障、就业能力、精神生活等多方面为新就业形态蓬勃发展提供及时有力的保障与支持。  相似文献   

4.
刚踏上人生旅途不愿受命运摆布的青年都会考虑个人职业选择问题。职业选择不仅牵涉到一个人的兴趣、爱好,而且能反映出青年人的人生观和政治倾向。马克思指出:“人们只有为了同时代人的完善,为了他们的幸福而工作,他自己才能达到完善。”(《马、恩、列、斯论青年》70页)我国是一个年轻型人口的农业大国,农业机械化程度还相当低,必须把大量劳动力放在农村,所以农村青年的职业选择范围比较小。这就要求农村青年正确处理好个人愿望与祖国需要之间的矛盾。目前青年的职业选择有行业外的不同部门选择和行业内的不同工种选择。农村青年除了参军、上大学以外,一般都很少能在父母的行业外选择职业。社办厂的工人、民办教师、大队医生、社队干部,应该说是农业内部的分工。因为他们并未脱离农村,大多数人并未变换  相似文献   

5.
青年的劳动就业模式,是对青年劳动就业的现状及其特点的最概括反映。它包括许多层面,主要由青年的就业规模与水平、青年的劳动参与模式、青年的就业增长模式等三个方面构成。由于政治经济条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以及人口状况和人口特点不同,在不同的国家,青年劳动就业的模式及其面临的困难也就不同。对比进行比较研究,并从中探索出趋势和规律性,对于我们更好地指导青年就业和为国家制定科学的就业政策,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青年劳动就业的规模与水平比较青年劳动就业的规模与水平,分别从数量和质量这两个不同侧面反映了青年劳动就业模式的最一般特点。前者从量的方面反映了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的青年参与劳动的人数或数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待业指在就业年龄内,有劳动能力并有就业要求,没有得到就业安置的人员。在这部分人员中,年龄在16至25周岁的被特指为待业青年。青年是人生成长的特殊时期,尤其在16至25周岁阶段,已经历了相当时间专门的知识学习和能力训练,正面临走向社会、选择职业、结婚成家、生儿育女的新的人生阶段。若在这转折期内不能够顺利地就业,不仅将影响到青年的结婚成家、生儿育女,还将给青年个人成长和走向社会,给青年的父母与家庭,以及社会生活秩序、社会治安及社会经济发展等诸方面带来重大影响和压力,因此青年待业问题历来是党和国家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但由于我国是个人口多且增长速度较快、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大国,就业问题受许多客观条件的影响,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7.
劳动制度的改革,活跃了劳动力市场,给企业自主用人和个人自愿选择职业创造了外部条件。随着改革的深化,城镇女青年就业逐步引起社会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整,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新矛盾。当前,县以下城镇女青年就业难问题就是新的矛盾之一。以湖北黄冈地区为例:在2119名临时性就业人员中女性占63.1%;所调查的1405名待业青年中女性待业人数  相似文献   

8.
一九八一年三月以来,中国社会科学院青少年研究所组织力量先后在上海、北京和江苏、辽宁、吉林、黑龙江、甘肃、陕西的十一个城镇,对青年就业问题进行了调查。八月下旬,又邀清国家劳动总局、教育部、团中央、全国妇联和十九个省市的社会科学院(所)、共青团组织和大专院校有关同志,在哈尔滨召开了城镇青年就业问题研究规划会议,对青年就业的现状及矛盾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
青年是国家的未来,希望寄托在他们的身上。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青年工作,特别是青年的培养、教育和人力资源的开发。经过41年的艰苦努力,中国青年的素质和成长环境都有了很大的改进,他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目前在城镇,全国工商企业中35岁以下的青年职工已占到职工总数的68%以上,达8,000多万人,并且绝大多数处于生产第一线,从数量上看,已经构成职工队伍的主体部分,成为企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主力军。在农村,2.1亿农民青年是农业和农村乡镇企业战线上有理想、有文化的一代新人,他们积极参与“科技兴农”活动,为农村经济的全面发展发挥了重要的骨干作用。今日中国青年,正以超越父辈的雄心、以创新求实的姿态和奋发进  相似文献   

10.
当代青年的职业价值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业对青年人来说,不仅意味着实现经济自立,更是完成向成年人过渡的必要条件。青年人通过就业谋生,也通过就业谋取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表现其社会责任感,从而走向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青年对职业的评价和择业因素的考虑,是了解和研究青年价值取向的重要指标。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革必然影响青年的职业价值观。现将“十年来中国青年价值取向演变”课题组1988年和1990年两次调查中有关职业价值观部分的统计数据作初步整理和分析。一、新旧观念交错的职业评价据1988年春夏之交的抽样调查,2552名16岁到35岁各种不同从业身份的城镇青年,对问  相似文献   

11.
就业与再就业问题是目前社会所关注的热点,作者拟通过对城市劳动市场变革状况及青年在劳动市场中优势及劣势地位的分析,以帮助青年确立正确的就业观念,为自身的发展寻求新的出路  相似文献   

12.
我国农村人口有九亿多,其中农村青年占农村总人口的25%以上,他们是稳定和发展农业的关键力量。另一方面,农村青年在我国青年队伍中占了绝大多数,农村青年问题也是我国青年问题的一个重要方面。农村青年的状况、出路、流向,和发展途径不仅影响我国农业  相似文献   

13.
就业问题是中国面临的巨大难题。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成为我国今后就业的最大压力,事关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西部农村青年在就业中存在许多不利因素。以使“无业者有业,有业者乐业”为宗旨的职业教育,与农村贫困人口就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应通过努力使之成为西部农村青年就业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青年人力资源开发的构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华 《青年研究》2001,(12):11-15
通过对农村青年人力资源的开发 ,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发展的动力 ,必须针对农村青年教育水平、职业能力、价值取向和社会观念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 ,提高农村青年的基础文化素养 ;有计划地开展职业技术培训 ,提高农村青年的职业竞争能力 ;搞好社区文化建设 ,指导农村青年完成观念的更新 ,促进农村青年与城市化进程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5.
方政 《瞭望》1990,(52)
最近一段时间,我国大中城市的劳动就业矛盾重又变得突出起来,《包头市长和待业青年》、《一位人事局长的自述》两篇文章,反映的就是这方面的问题。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人口基数过大、增长速度过快的弊病,必然转化为衣、食、住、行以及劳动就业等方面的一系列问题。专家预测,我国从1991年至2000年间,新增加的劳动适龄总人口数为0.93亿,平均每年增加约930万。换句话说,即使我们不考虑农村劳动适龄人口的新增问题,全国城镇也需要每年创造出280多万个就业岗位,才能满足全部需要。有关专家就此指出:在我国,劳动就业的矛盾将  相似文献   

16.
目前,农村改革正处于重要的历史发展时期,改革的成绩与硕果同各种矛盾相互并存,交织在一起,呈现出较为复杂的多姿多态的局面。去年春夏之交的政治风波平息以后,资产阶级自由化对农村青年有何影响?东欧诸国的历史性剧变对农村青年的思想有何波及?农村青年关切和焦虑的问题是什么?他们争论的热点话题是什么?这些问题对他们的生活、学习和劳动有何影响?是否潜伏着不安定因素?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农村青年正确认识和解决这些矛盾,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争取农村的政治稳定和经济繁荣。为此,我们团县委派出6名同志分为三组,以座谈和问卷的形式,走访调查了100名农村青年,认识到农村青年的思想在改革和各种社会矛盾的运动中,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既有好的方面,也存在着一些问题。现将调查的情况与我们的浅显认识归纳如下:  相似文献   

17.
农村大学生就业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在当代中国经济社会转型的驱动下,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大量的进城务工人员流入城镇。这部分人拥有着农民户籍身份,但远离家乡在城镇从事非农业生产,以工资为主要的收入来源,在我国现行的户籍制度等社会管理制度的影响下,面临着严重的身份危机。农村儿童和青少年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教育问题也随之产生,并成为社会的焦点。他们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在农村留守  相似文献   

18.
残疾人就业问题与就业保障政策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残疾人群体是就业弱势群体,长期以来,有劳动能力(包括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主要通过在福利企业就业、分散按比例就业等几种有限的途径和形式实现就业。在社会转型期,残疾人群体面临新的挑战,形势严峻,本文着重分析了当前残疾人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调整就业保障政策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91年7-8月间,我们对江苏省如皋市、四川省绵阳市、湖南省桃江县、陕西省西安市及北京市的青年做了一次职业观念的调查。对象为该地区非农村户口的青年,年龄在14岁-30岁之间。问卷采用定层、分比、随机抽样的方法,按青年工人、青年干部、青年知识分子和待业青年各占1/4的比例分发。共发放问卷500份,回收486份,回收率为97.2%。本文将基于对问卷的数据分析,拟从以下3个方面来探讨城镇青年职业观念:一、青年的就业动因;二、青年的职业理想;三、青年的职业态度。  相似文献   

20.
全国城镇青年从业于集体企业而迅速成材的现象,已引起了不少人的重视。研究青年问题,探讨青年成材,在现阶段重视对集体企业中青年迅速成材的内外在因素的探讨,是很有必要的。它不仅能体现出我国体制改革方针和政策的优越性,而且能开拓当代城镇青年成材的广阔途径。本文是笔者一点不成熟的粗浅看法,愿与同志们共同探讨。 (一)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三结合”就业方针提出后,全国已有一千多万城镇待业青年就业于集体企业。更为可喜的是在这些青年中,已有不少人成长为各行各业的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