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冷漠”已是一个社会上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冷漠现象的科学解释,是消灭冷漠的一个理论前提。为此,本刊邀请有关专家分别从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的角度给予解释,以期达到对冷漠整体解构。  相似文献   

2.
从社会学视角透视“冷漠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漠”已是一个社会上普遍关注的问题。对冷漠现象的科学解释,是消灭冷漠的一个理论前提。为此,本刊邀请有关专家分别从经济学、哲学、社会学的角度给予解释,以期达到对冷漠整体解构。贫穷与愚昧并不可怕,真正可怕的是冷漠和麻木  相似文献   

3.
高政治参与率下政治冷漠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政治参与是一个国家政治现代化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每年公布公民的政治参与率居高不下,但同时政治冷漠现象普遍存在。笔者结合自己所接触到的现象,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对高政治参与率下的政治冷漠的原因进行探析,以期对破解我国的政治冷漠现象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推进党内民主是加强与改进党的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离不开普通党员的积极参与。但是,在基层党内民主的推进中,出现了一种民主冷漠现象,这种民主冷漠现象体现在党内民主选举、监督及党内生活会的各个方面。造成这种民主冷漠现象主要有民主的制度建设、民主的环境氛围及民主的现实利益等方面的原因。为了克服这种民主冷漠现象,就要推进民主的大众化、完善制度、营造民主的社会氛围、从具体的现实利益着手等。  相似文献   

5.
道德冷漠是主体在涉及道德问题时对客体表现出的冷漠、不关心状态.道德理想的失落和道德行为的经济化可以用来说明道德冷漠产生的原因.超越道德冷漠需要回归生活世界,即在建立“德”、“得”相通道德运行机制的基础上,实现道德理想和健全人格的重新生成.  相似文献   

6.
陈星 《统一论坛》2013,(5):41-42
政治冷漠是与政治参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在很多情况下也被称为“政治不参与”,主要是指选民对自己所处政治体系的政治活动不感兴趣,不愿花时间和精力参与政治活动。政治冷漠的出现意味着民众对政治的热情不再,而政治参与也会相应呈现出逐步下降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杜凤娇 《人民论坛》2012,(24):44-45
政治冷漠不但会带来政治道德滑坡,还暗示着人们一种潜在的离心倾向、不信任感的加剧政治冷漠潜在的离心倾向人民论坛记者:知识分子特别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一旦患上"政治冷漠症"后,会对社会有怎样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8.
李成实 《前沿》2012,(3):125-128
政治冷漠没有严格的定义,就其实质来说,是公民对自己依照正义原则和法律所享有的政治权益的放弃。当前,政治冷漠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公民政治参与和民主政治发展的一大顽疾,因此,关注政治冷漠现象,破解政治冷漠顽疾,对促进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由于转型期中国特有的政治参与机制、公民政治素质、利益诉求、社会心态等因素,中国出现了比较严重的政治冷漠现象。从国家和社会两个层面分析,政治冷漠将对中国当前的政治改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造成危害。要破解“政治冷漠症”,需要从多方面入手,消除中国公民政治参与的物质、制度、组织和人为障碍。  相似文献   

10.
近期,一批所谓“彭宇案”及其判决受到舆论的持续关注,并被认定为“道德滑坡”、社会冷漠的原因。似乎在一切人际碰撞中,老年人都倾向于讹钱,而年轻人都是助人为乐者。这种看法其实很粗鄙,客观上,它替我们社会的道德冷漠找到了一个牵强的借口。  相似文献   

11.
初来乍到.福州女人会给你冷漠的感觉.这种冷漠不是上海女人那种高人一等的冷漠。而是事不关己的冷漠。  相似文献   

12.
声音     
冷漠是恶的集中体现,因为爱的反面不是恨,是冷漠;美的反面不是丑,是冷漠;信仰的反面不是异端,是冷漠;生命的反面不是死亡,是冷漠。  相似文献   

13.
英国青年参与大选投票的比率一直在下降,“政治冷漠”被认为在青年中流行.现有调查的结果显示,青年的政治参与有三个特点:态度积极、理性不参与和政党政治向生活政治转向.分析青年不参与投票的原因,有四种解释模式:青年本位模式、政治本位模式、替代价值观模式以及代际取向模式.  相似文献   

14.
沈睿 《小康》2008,(1):102-102
跟过去比起来,现在差不多可以说是一个新闻爆炸的时代了。我们每时每刻都生活在新闻之中,时间一长,神经也就变得麻痹起来,于是便渴望着更大更刺激的新闻;这是一种恶性循环,最后的结果只能是一种可怕的冷漠。冷漠的表现形式除了没有谁仔细听别人说话  相似文献   

15.
1949年后,中国青年的政治参与经历了一个从发展,到挫折,到复兴,再到政治冷漠的演变历程.这个演变历程,深刻制约于宏观社会结构的变迁.1990年代以后的青年的政治冷漠,可以从同一时期兴盛发展的大众消费文化的影响中找到其原因所在.本文还对青年政治参与面临的困境及其可能的出路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反思精神发展不足和冷漠性“病根”:摆脱冷漠、播撒温热;摆脱看客心理,走向赤诚博爱。  相似文献   

17.
信仰决定人的价值取向,决定人的精神面貌。在网络信息时代受多种因素影响,部分大学生呈现出信仰冷漠化风险,突出表现为政治信仰缺失、道德信仰冷漠、法治信仰淡薄等。大学生信仰冷漠既与个体认知、情感与意志等内部因素有关,也与国家、社会、高校等外部因素息息相关。应对网络时代大学生信仰冷漠风险,既要强化理论武装,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主导地位,又要紧扣时代发展,增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实效性,还要尊重青年主体,激发大学生坚定信仰的内生动力。研究探讨网络时代大学生群体信仰冷漠化问题,既是当下重要的现实问题,也关乎国家未来的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8.
《群众》2017,(19)
正能力与作风是从两个层面对一个人的要求。能力指的是一个人胜任某项工作的自身条件,如组织协调能力、分析研究能力、处置决策能力;作风指的是一个人在思想、工作、生活上表现出来的态度和行为,如创新与守旧、利索与拖沓、热情与冷漠、快捷与迟缓、勤廉与庸腐。  相似文献   

19.
《精神文明导刊》2011,(8):58-59
一个表情有时候能顶上千言万语。我们相信一个微笑背后的善意和友好,能给人带来温暖和帮助,而化解人与人之间的冷漠和隔阂。  相似文献   

20.
唐涛 《求索》2008,(2):77-79
道德冷漠是一种病态的道德心理现象,是个体在道德生活中呈现的一种麻木、冷漠的心理状态,这种心态具有相当的聚合性与持久性。道德冷漠反映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隔膜和疏远;在行为方式上表现为冷淡、不信任,甚至彼此排斥和否定。本文认为,以往对道德冷漠现象的分析范式缺乏对个体内在体验的反思.忽视对社会主体健全的道德人格和交往型现代人格有意识的培育,而仅仅注意社会成员被动依赖社会系统的整合这一面,势必进一步削弱人的道德实践能力。本文试图弥补这种分析范式的不足,主要从心理学的角度,探索“沉默”背后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