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0 毫秒
1.
生前,他名不见经传,穷得连一次个人画展都没办过。他说:“我的画不是卖钱的,是要争取传世的。”身后,他用生命中的最后10年创作的《走出巴颜喀拉》相继在北京、上海展出,引起了轰动,国内传媒纷纷给予关注。著名评论家邵洛洋先生盛赞:“盛唐吴道子、北宋武宗元、明末陈洪绶、现代李伯安,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四根擎天柱,撑起了人物画领域的朗朗乾坤。”9月18日至10月28日,《走出巴颜喀拉》在河南博物院展出,依旧观者如潮。一名参观者在留言本上写道:“惊天地,泣鬼神,撼人心,伯安不朽。”就在传媒纷纷驻笔《走出巴颜喀拉》艺术本体专业层面时,笔者与李伯安之妻张黛女士进行了深入对话。捧在您面前的,是以人为载体的名画诞生的真实历程。  相似文献   

2.
国画上的文物“大观园”肖开寿当您观看了湖北省鄂州市张全文先生创作的出土文物国画长卷《上下五千年》,便会觉得耳目一新。这幅长81米、高80厘米的国画长卷,真可谓是人间妙手,浑然天成。一卷展开,叫人目不暇接,叹为观止。首先,这幅长卷上所画的实物全是价值连...  相似文献   

3.
郑志刚  田飞 《中州统战》2001,(11):28-30
生前。他名不见经传。穷得连一次个人画展都没办过。他说:“我的画不是卖钱的。是要争取传世的。”身后。他用生命中的最后10年创作的《走出巴颜喀拉》相继在北京、上海展出。引起了轰动。国内传媒纷纷给予关注。著名评论家邵洛洋先生盛赞:“盛唐吴道子、北宋武宗元、明末陈洪绶、现代李伯安。是中国绘画史上的四根擎天柱。撑起了人物画领域的朗朗乾坤。”  相似文献   

4.
古城西安画坛,向来有成就者颇多,奇人奇作也时有所见。画家马海舟就是这样一位颇具个性的国画创作实践者。 马海舟今年61岁,年逾花甲于人生而言,已不能算作年轻,但于艺术创作尤其是国画创作而言却正值盛年。数10年间,马海舟在国画艺术王国里纵横驰骋,收获颇丰,源于他对国画艺术长久的追求和执着的探索,源于他对国画艺术真谛精到的把握。  相似文献   

5.
四川省诗书画院书家袁生中是以水墨人物画和花鸟画出入于当代中国书坛的.20多年来,他之所以那么执著于国画人物画的的创作,是因为他认为人物画这种艺术形式最适合于抒发他对生活的深切感受和表现他独特的审美个性和艺术才华,也是他做为一个艺术家其责任感和使命感所使然.袁生中是靠自学成才的.他自幼就酷爱绘画,早年曾习西洋油画.多年的油画功底使他具有坚实的造型能力,后进入四川美术学院国画书进修班学习,这成为他绘画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  相似文献   

6.
女画家杨春华是近几年活跃在画坛一位很有成就的艺术家,她那才情兼备、写意人生的作品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艺术界和美术收藏界关注,先后被中国美术馆、英国大英博物馆、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和澳大利亚国家美术馆等国内外艺术机构收藏。杨春华是一位颇具艺术天份、画路宽广的画家。美术界普遍认为,她的国画创作既保留了中国画传统的线条和笔墨情趣又与传统的国画明显拉开了距离。她笔下的人物、山水和花鸟作品具有独特的艺术语言、真实的生活感受和鲜明的时代风貌,以灵动飘逸的线条、典雅艳丽的色彩及祥和富贵的意境在当代中国画坛占有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7.
哲学的辨证法在文艺创作中的具体运用,我们称之为艺术辩证法。 文艺创作任何时候也不能离开辩证法,古今中外各种优秀的文艺作品都在不同程度上自觉或不自觉地运用了艺术辩证法。曾经以《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等一系列文学瑰宝贡献于中国文坛的周立波,在长期的创作生涯中运用井发展了艺术辩证法。他把各种人物之间的矛盾冲突处理得恰到好处,把正面描写与反面烘托、跌宕与扬厉、虚与实等有机地结合,极大地增强了作品的感染力。本文仅从景物描写的角度浅谈一些有关辩证法在周立波小说中的具体运用。  相似文献   

8.
李致在年逾古稀时涉足散文创作,出版了多部散文集。他采用春秋笔法,力图展示历史真实,揭示了现实生活中各种人物的鲜活形象和不同性格,着意反映当代的世道人心,语言朴实,平中见奇,含蓄中有幽默,形成独特的风格。研究他的散文艺术,对如今老年文学的拓展和走向也有多方面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徐渭无疑是明末文化艺术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尤其是他的绘画,使明代以降渐呈衰势的国画创作重现生机。然而在他丰富的艺术创作背后,是他过于坎坷的人生、多舛的命运。于是他的画幅中常常洋溢着批判现实、张扬自我的精神追求,而这正契合并投射了当时进步社会思潮的初端。因而穿行于人生与艺术创造的维度,徐渭不幸的人生终于成就了他艺术上的辉煌。  相似文献   

10.
熊树文 《创造》2011,(12):98-99
读罗江先生国画艺术,留给人的印象是:博大、雄浑、深邃,奇妙的感觉。尤其是他的人物和山水画,渗透出云南殷红、赭色土地的芬芳,洋溢出灵气、霸气和优雅唯美的特色,倾吐着痴情的心声。  相似文献   

11.
由北京龙炎文化艺术交流有限公司策划并发起,世界书画家协会欧洲总部、世界华人艺术家联谊会筹备处鼎力协助举办的庆回归,迎千禧,百名华人书画家共创巨幅国画捐赠澳门政府,向祖国献爱心活动,于一九九九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在北京天下第*城旅游景区拉开帷幕。本次活动邀请海内外包括港、澳、台地区百名华人书画家共聚北京,浓墨重彩,抒发肺腑心声!创作九十九尺巨幅长卷!签名烙印,捐赠澳门特区政府。此次活动对于弘扬民族文化,凝聚爱国之心具有深远的意义。庆回归 迎千禧──百名华人书画家共创巨幅国画捐赠澳门政府@朱建华  相似文献   

12.
田旭中,四川成都人,1953年生,当代书画家、作家、艺术评论家、现任成都画院院长。擅长国画、书法。绘画以水墨、骏马和人物见长,作品形神趣兼备,卷气横生。书法诸体兼擅,尤精草书,曾创作迄今为止全国最长的“毛泽东诗词草书长卷”(全长90米)。写作长于散文随笔,尤精评论。作品多次参加国内外展事并获奖,并被多个国际机构收藏。现为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全国画院艺术交流协会筹委会副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草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书学学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散文学会常务副会长、四川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美国洛杉矶、纽约书画研究会顾问。  相似文献   

13.
张晔 《春秋》2012,(2):30-31
于希宁是我国著名的国画大家,他笔下的梅花以奇逸纵横、格调清奇、冷艳出尘、气韵丰沛而享有盛誉。作为我国近代花鸟画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把传统的君子文化赋予了梅花,将花鸟画的人文境界拓宽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上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相似文献   

14.
<正>王冠峰简介王冠峰先生,1958年6月生于天津,1992年旅居香港。毕业于香港中亚学院研究生院。天津市政协特聘委员、民革党员。现任中国国家书画院副院长、中国民族博物馆艺术顾问、香港文学艺术工作者联合会副主席、香港书法家协会副主席、香港艺术学校教授、天津外国语大学客座教授。他自幼追随父亲王明九先生研习书法艺术,至今已有五十年艺龄。主要创作作品有《中国少数民族古老文字——王冠峰百米书法长卷》、《弘扬奥运.振奋民魂——王冠峰200米书法长卷》,并在海内外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及获大奖。  相似文献   

15.
曹淑萍 《求索》2011,(7):221-222,25
作为现代主义小说开拓者,詹姆斯小说在语言、文体、叙述策略上都有重大创新。语言结构句式冗长,盘根错节、结构繁复、大量使用圆周句和悬念式结构,且欲言又止、用语典奥,极大地丰富了我们对现代小说艺术的认识。他把小说作为一门艺术进行了长期的探索和大量的实验,建立了一整套从创作到批评的小说理论体系。涉及小说与现实的关系、小说创作、小说的功能、作者、文本和读者之间的关系、小说的叙事手法等众多领域。  相似文献   

16.
说来人们简直难以相信,被当作国宝珍藏于北京中国美术馆的玉雕工艺品《鹿鹤同春》,竟出自我省一位青年农民之手。他叫件海周,今年兀岁,是镇平县政协委员,王佛寺镇玉器厂的高级工艺美术师。讲海周出身于玉雕世家,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琢玉的行家里手。l叨5年9月,他高中毕业后来到镇平县玉器厂,先后自学了《艺术概论》、《人物素描技法》等70余本美术专业书籍,自费参加厂河南省玉雕花鸟学习班,后又考入天津美院进修。在这段时间里,他创作了1150多件泥塑作品,收集了近千张艺术资料,仅临摹名家和自己创作用去的纸张就达150公斤。许海…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50年代,王维卿出生在一个艺术气氛浓郁的家庭,由于对绘画艺术的热爱,他高中毕业后考取了天津美术学院。考美院前,他曾向在天津人美社工作的画家杜滋龄先生请教,学习如何画素描、配色彩。在美院这座培养高级人才的艺术殿堂里,他亲耳聆听著名花鸟画家孙其峰、溥佐等老9币的教诲,扎扎实实苦练素描和色彩的基本功,由此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功底。在天津美院的学习生活,是他最勤奋最快乐的时光,从那时起他就对花鸟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确立将来要以写意花鸟作为自己国画创作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潘天寿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国画家。他不仅在国画艺术创作方面有创造性的成就,而且在绘画理论方面也有重要建树。他的创作和理论丰富了我国的艺术宝库。潘天寿(1897—1971),原名天授,字大颐,号寿者,浙江宁海人。他自少勤奋好学,酷爱书画,小学读书时就临摹《瘗鹤铭》、《玄秘塔》和《芥子园画传》,19  相似文献   

19.
‘旅行、生活本身和速写是我的艺术的不可分割的三个部分。我把这三者看作我成为一个艺术家的根本道路。’叶浅予,我们这个时代主要的人物画家之一,以如此简朴的语言总结了他漫长的艺术生涯以及他是怎样取得成功的。  相似文献   

20.
最近,我欣赏了著名画家衣惠春的部分山水长卷。画面上,巍巍名山、泱泱大川、密密丛林、漫漫莽原,隐隐楼阁、飘飘云烟、层层叠岩、清清山泉……这气象万千的美景,构成了一个绵长壮观的艺术画廊。衣惠春,祖籍山东蓬莱,1940年生于辽宁丹东。早年毕业于师范艺术专科,后进入中国画研究院深造,曾师从国画大师何海霞研修山水画。四十多年来,他苦心临摹历代名作,潜心感悟艺术真谛,虚心求教耆宿名师,不断吸纳他人长处,使画艺不断提高。他历尽艰辛,走遍大半个中国,饱览无数奇山秀水,曾八登泰山,七上黄山,积累数干写生画稿,既磨练了坚韧的毅力,又陶冶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