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德国概况》课程的教学研究李乐曾同济大学自70年代末恢复对德传统联系以来,正成为中国对德科技、文化和教育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随着中—德两国人员交往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学生希望进一步了解德国。在进行德语教学的同时开设《德国概况》课,已成为介绍德国、认...  相似文献   

2.
原民主德国所辖地区,在经历了1989~90年的剧烈变动的震颤之后,已经成为统一后德国东部的五个新的州。然而,还在人们庆贺德意志国家重新统一的奋亢热情尚未消退之时,高失业的阴影已开始悄悄地笼罩了民德地区。目前,德国东部五州日益迫近承受极限的高失业率,已成为缠绕德国政界、经济界和当地公民的难以摆脱的梦魇。它不仅直接影响了大量原民德公民的日常生活,引发出德国社会内部的不稳定因素,也是横亘在统一后的德国走向经济超级大国道路上令人棘手的障碍。本文打算根据笔者在德国实地考  相似文献   

3.
德国统一近五年来,德国东部的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一直是德国、欧洲乃至世界关注的热点之一。本文以大量的数据,从国民生产总值、国家消费增长、资金投入、内外贸易、劳动力及失业率等方面分析了东部经济发展的成就与问题,指出:德国东部经济目前正是回升之势,它已不再是限制德国经济发展的因素,而成为德国经济增长的新热点。  相似文献   

4.
任国强 《德国研究》2003,18(3):48-52
19世纪是德国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并最终形成民族国家的重要历史时期 ,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后成为德国国歌的政治抒情诗“德国之歌” ,为把握该世纪德国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及其对 2 0世纪德国社会发展走向的影响 ,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切入点。  相似文献   

5.
去年9月,德国社民党同绿党在联邦议院选举中取胜,组成了以施罗德为首的社民党—绿党联合政府。社民党—绿党获胜的关键正是在人们最关心的经济问题上,因而,德国新政府在经济方面的举措就格外引人注目。进入90年代以来,德国经济面临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经济增长缓慢,失业率长期居高不下,东部德国重建步履维艰。长期以来被人称道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似乎已走到尽头。1999年1月1日,欧洲经济与货币联盟正式启动:一方面,11国的大市场用一个单一货币欧元连接了起来,这必将推动联盟内经济的增长,从而为联盟内最强大的德国的经…  相似文献   

6.
龚洁 《德国研究》2008,23(4):53-58
世纪之交以来,中小企业已日益成为继跨国大公司后经济全球化中的生力军,其海外直接投资活动亦备受瞩目。本文以德国中小企业在华直接投资的示范工业园区——太仓德资工业园区为例,概述全球化背景下德国中小企业对华直接投资特点。  相似文献   

7.
德国对华政策透视李乐曾内容提要受国内政治因素的影响,新亚洲政策推动下的德国对华政策在人权问题上出现了危机。如何在亚太地区,特别是在中国实现德国经济、政治及安全的长远目标,是德国全球化外交中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对统一的德国应采取怎样的外交政策,德国国内...  相似文献   

8.
“弗赖堡社团”抵抗纳粹主义(德)维尔弗里德·舒尔茨著韩秀云译从1993年3月4日起,在慕尼黑国防军大学的中央大楼内举办了一个关于弗赖堡社团抵抗纳粹主义的展览会,共有26块展览板组成。这个展览会为参观者展示了在德国纳粹时期一些弗赖堡法学、国家学和神学界...  相似文献   

9.
两德统一后,德国东部全面转向市场经济。虽然在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国家中,没有一个具有德国东部那种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但德国东部经济转轨的经验教训,对其它国家来说,仍有一定的启迪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德两国的经济贸易往来发展迅速,德国已成为我国在欧洲最重要的合作伙伴之一。德国工商界纷纷进驻中国,在中国开办独资、合资或是合营的公司、工厂或代表处。对这些企业而言,一个好的、贴切的中文译名对于它们在中国扩大市场影响、顺利发展事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一方面是因为企业的名称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企业的形象,影响着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环节;另一方面作为外国企业要想在中国市场上站稳脚跟并拓展市场,一个符合中国文化传统和命名习俗、能被广大中国消费者理解并接受的企业中文译名是其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相似文献   

11.
对近几年德国经济形势及前景的几点看法武士国对近几年德国经济形势及前景的几点看法武士国1.经济增长呈低稳态势观测和分析德国经济形势,经济增长率以及与之相关的若干宏观经济指标变化一般成为测度经济运行状况正常与否的重要依据。最近几年,德国经济基本上保持着低...  相似文献   

12.
郑春荣 《欧洲研究》2012,(5):1-16,1
德国在应对欧债危机中从最初的犹豫走向后来的独断,这一表现既与德国的经济治理理念有着紧密关系,又是德国国内各否决玩家钳制的结果。虽然"欧洲的德国"依然是德国的行动框架,但是通过欧债危机的分析可以清晰看出德国的欧洲政策自两德统一以来呈现的若干新变化:德国的欧洲政策日益为内政所驱动;德国的"欧洲使命"日益衰减;德国正在成为地缘经济强权,等等。这些新变化进一步加剧了来自欧盟其他成员国对德国欧洲政策的外部期待,以及德国社会的内部约束之间的张力,增加了德国欧洲政策的不可测性,也给欧洲一体化的未来前景增添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1990年10月德国结束了占领国对其主权的限制,实现了主权统一;近14年来,德国政府致力于内部统一、实现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制度一体化.德国内部统一虽是一个内政问题,但这也受制于经济全球化这一外部因素.经济全球化对主权国家的冲击必然影响主权国家对本国公民利益的保护.德国的改革历程显示了在产品、资本、劳动力全球化的背景下民族国家经济主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4.
欧债危机中法国的欧洲政策——在失衡的欧盟中追求领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骥 《欧洲研究》2012,(5):29-45,2
追求"法国领导的欧洲"是法国外交政策的核心。欧债危机改变了欧洲的权力结构,形成了欧洲经济治理领域和外交安全政策领域权力结构的分化。面对一个失衡的欧洲,萨科齐时代的法国在追求欧洲领导权上呈现出两个不同的路径:在外交和安全政策领域展现强势的领导和进攻性,在经济治理和危机应对领域与德国共同领导并展现出妥协性。危机使得"法德轴心"再次成为欧洲事务的领导核心,但却呈现出"法国主张、德国内核"的特征。法国大选和左派的上台为再平衡提供了契机,奥朗德时代的法国在追求欧洲领导权上呈现出了新的路径:通过内部和外部制衡来平衡德国日益增长的经济权势,追求一个更加平衡的欧盟。  相似文献   

15.
德国医疗保险体制及其改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医疗保险是德国社会保障体系中最为古老、最为重要的一个分支。本文介绍了德国法定医疗保险的基本要素、指导原则以及改革方向。文章从介绍德国现行医疗保险体制的组成入手,通过较为详细的说明让读者对德国法定医疗保险及其指导原则有一个直观的概念。德国现行法定医疗保险体制是不断改革的结果,尤其是1988年以来所进行的三个阶段的大规模改革,虽然现行体制并不是改革的终点,但可说已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唐艋 《德国研究》2015,(2):45-57,141
从2008年开始,向德国寻求庇护的难民人数持续上涨,德国目前已经成为了欧盟国家中申请避难者最重要的目标国之一,难民和难民政策再次成为全社会的热点话题。追溯德国难民政策的历史发展,整体呈现出收紧的趋势,一方面避难申请的审核程序越来越严格,对难民的甄别和权利的区分越来越细致;另一方面德国政府将本国的难民政策置于欧盟共同难民政策的框架之下,与欧盟其他成员国进行合作,共同应对难民问题。尽管德国难民政策在不断完善,但庞大的避难申请人数使德国政府依然面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7.
唐艋 《德国研究》2015,(2):45-57
从2008年开始,向德国寻求庇护的难民人数持续上涨,德国目前已经成为了欧盟国家中申请避难者最重要的目标国之一,难民和难民政策再次成为全社会的热点话题。追溯德国难民政策的历史发展,整体呈现出收紧的趋势,一方面避难申请的审核程序越来越严格,对难民的甄别和权利的区分越来越细致;另一方面德国政府将本国的难民政策置于欧盟共同难民政策的框架之下,与欧盟其他成员国进行合作,共同应对难民问题。尽管德国难民政策在不断完善,但庞大的避难申请人数使德国政府依然面临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方面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浅谈德国的生态税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朱宇方 《德国研究》2000,15(3):11-15
德国生态税收改革启动至今已一年有余,本文介绍了德国生态税收改革的主要内容,分析了生态税收改革的特点,预测其对德国经济、社会可能产生的影响同时也简略分析了改革方案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文章认为德国1999 年的经济运行将呈平缓态势,经济增长幅度比上年明显下降,但仍将保持低幅增长。今年德国经济的积极一面是:居民消费支出有明显增加,社会投资继续呈现恢复性增长,失业人数有所下降,物价继续保持低水平。但德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抑制因素依然较多,主要有:1 、新兴市场国家金融危机对德国出口带来的不利影响更为明显。2 、新政府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围绕税收和能源政策的不断争吵成为影响德国经济运行环境的不稳定因素,将抑制德国的经济活力和影响投资环境  相似文献   

20.
宋全成 《德国研究》2014,(3):94-106
德国联邦统计局的数据显示,截止到2011年,在德国居住着736.99万外国人,占德国总人口8183万的9%。这表明,德国已成为非传统意义上的现代移民国家。从地理空间分布来看,由于受移民传统、经济发展和移民网络三大因素的影响,绝大多数外国人生活在德国的西部地区,而东部地区较少,呈现出典型的地区差异。从性别比来看,外国人的男性比是51.2%,属于正常范围。从年龄结构来看,尽管与本土德国人相比,外国人相对年轻,但已显示出典型的人口老龄化特征。从国别上来看,外国人主要来源于土耳其、意大利、波兰、希腊和克罗地亚。从出生地来看,外国人中有81.7%在国外出生,他们是通过跨越国境的国际迁移留居德国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