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巍 《瞭望》2008,(38)
事件的爆发是一件迟早的事,是必然的,只是在哪一天引爆而已 三聚氰胺对于奶制品行业从业人士与食品安全专家也许是一个新名词,但向原料牛奶中掺人用以提高蛋白质检测指标的物质,却不是一件新鲜事。2007年4月11日,中央电视台焦  相似文献   

2.
庶人 《各界》2010,(5):75-77
2009年4月30日,河南大学教授王立群先生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栏目宣讲历史,说到秦始皇,多有褒奖之词。譬如说秦始皇焚书坑儒、修长城,是为了“帝国的安定”,不是坏事,是正义之举。“帝国的安定”这句话,重复了两遍。在王立群教授看来,“帝国的安定”似乎是一种很伟大的至高无上的事情,是比千千万万人的性命更重要的东西。  相似文献   

3.
岑燮钧 《各界》2011,(6):68-69
一个稍有文史知识的人都知道,《水经注》的作者叫郦道元。因为选自该书的名篇《三峡》,是初中生的必背篇目。可是,在大家背过了“郦道元,南北朝时北魏地理学家”的文学常识之后,可曾知道,他为国殉难,却身陷“酷吏门”,蒙受不白之冤。  相似文献   

4.
郭利 《各界》2013,(6):2-3
少年时对李默然主演的电影《甲午风云》印象深刻,为气壮山河的邓世昌感动的同时,也记住了那个在中日黄海大战时临阵胆怯,挂错帅旗,以致于让敌人包抄,被海军司令打了一个耳光的清朝武官。当时特别厌恶这个人,甚至觉得海军之所以战败,  相似文献   

5.
前几年,有些人大肆宣扬利己主义和一切向钱看的思想,认为这是强化商品意汉、发展商品经济、实行“观念转化”之必需,不树立这样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就不可能改变我国的经济僵化状态,不能准动经济的迅速发展。今天,利己主义和一切向钱看的思想受到了抵制,不再被当做“新观念”加以赞扬了。但是有些同志仍然把发展商品经济与宣传共产书义道德看成是“二律背反”、互不相容的对立物;认为我国既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大力发展商品经济,那就不应该宣传共产主义道德。商品交换总是以利己为目的,而共产主  相似文献   

6.
美术家吴冠中先生早年留学法国巴黎美术学院。那时.吴冠中经常利用业余时问去与巴黎美术学院只隔一条塞纳河的鲁佛尔博物馆参观。  相似文献   

7.
在国家学说史上,最深刻,最富于创造性的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众所周知,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是建立在阶级斗争理论之上的学说。它创造性地揭示和分析了国家的阶级性质。它认为,国家是阶级斗争不可调和的产物,是社会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压迫的工具。所以,国家随着阶级的产生而产生,随着阶级的消灭而消亡。只要承认这个学说的前提,就无法抗拒它的结论,就必须承认,有必要用暴力革命的手段“打碎”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机器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或人民民主专政的新国家机器,以便把彻底消灭阶级的事业进  相似文献   

8.
石天河 《各界》2011,(2):85-87
偶然在网上看到了谢泳先生对上世纪四十年代的“沈崇案”提出质疑的文章,同时也看到李凌、胡邦定、沙叶等三位先生提出的反驳意见。我觉得,对一个过去了许多年的旧案,贸然翻出来谈,这不仅使现在还活着的当事人伤心,而且对她的亲人子女都有精神上的伤害。从人权或人道的观点来说,这是不应该的。所以,我想,也许作为老而没死的、经历过当时那些事件的一个老新闻记者,可以谈一点有关这一事件的某些看法。  相似文献   

9.
一商品经济的类型差异及其对政治的影响人们为了论证民主政治的基础是商品经济,常常提出以下理由:商品的自主经营造就独立的政治人格,商品的等价交换导致政治平等,商品的自由贸易要求政治自由……总之,商品经营者为保障其经济权益,受商品经济本性的驱使,必然要求民主政治.然而,如果我们  相似文献   

10.
在对第二国际的研讨中,有的同志提出了这样的见解:伯恩施坦主义不是修正主义;它是适应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对当时较为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所进行的一种探讨,是一种新选择,也可以说是一种“新思维”;今天看来,是合理的、有价值的,从一定意义上讲,是对马克思主义的补充、发展。我认为,这种看法是不正确的,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1.
郭灿金 《各界》2010,(10):63-64
蔺相如智斗秦王,和氏璧有惊无伤。这段故事就是我们常说的“完璧归赵”。 回来之后,蔺相如就成了赵国的民族英雄,他的职务也如同坐了火箭,从不名一文的门客一下子升到了上大夫的位置。这是个相当高的职务,是大夫中级别最高的职位。  相似文献   

12.
本文坚持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分析了私有制的演变与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阐明了消灭私有制是历史的必然,对如何重新认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把对外开放作为开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一项基本国策,这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然而,我们万万不可把对外开放仅仅作为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某一个特定时期发展国民经济的权宜之计,或者说,对外开放绝不仅仅是社会主义各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新旧模式转换时期的一种短期行为;恰恰相反,对外开放对于社会主义整个历史阶段来说,是内  相似文献   

14.
潘多拉 《民主》2006,(12):41-41
“我宣誓:我是一名国家公务人员,忠于职守,爱岗敬业,廉洁奉公,不徇私情,不谋私利,不滥用权力;自觉接受群众的监督,当人民的好公仆!”8月15日,广州市近500名来自海关、公安、工商等系统的青年国家公务员举行集体廉洁宣誓,发出了廉政为公的誓言。(《当了官永不贪污,广州“高危行业”500公务员宣誓》,《西安晚报》2006年8月17日)这条新闻见诸媒体和网站后,很快招致了众多读者和网友的批评意见。一种颇具代表性的看法是,公务员宣誓“永不贪污”不过是在“作秀”、“恶搞”,“报纸上的‘廉政宣誓’新闻隔三差五就有一条,虽然每次都会受到舆论质疑…  相似文献   

15.
蒋萌 《民主》2009,(8):50-50
常言说:“树挪死、人挪活。”但是,干部频繁挪窝,领导不断跳槽,对于行政的稳定性弊远大于利。河北邯郸市十五年换了九任市长。官员频繁调动导致“新官上任三把火”与“人走茶凉、人亡政息”不断交替。  相似文献   

16.
建国以来,很长时期内,我们把计划经济同发展商品经济对立起来,只承认社会主义经济是计划经济,而不承认它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或只承认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而不承认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商品经济。用这种形而上学的观点来指导社  相似文献   

17.
城镇化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一项历史任务,在许多场合甚至被赋予了重要的政策意义。然而,究竟什么是城镇化,人们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有人将城镇化理解为城镇数量的增加及其规模的扩张,即空间城镇化;有人将城镇化理解成农民进城,即人口空间转移的城镇化;还有人将城镇  相似文献   

18.
城镇化作为实现中国梦的一项历史任务,在许多场合甚至被赋予了重要的政策意义。然而,究竟什么是城镇化,人们的理解却不尽相同。有人将城镇化理解为城镇数量的增加及其规模的扩张,即空间城镇化;有人将城镇化理解成农民进城,即人口空间转移的城镇化;还有人将城镇化理解为空间载体和社会人口的双重城镇化,即空间与人口叠加的城镇化,等等。  相似文献   

19.
进城务工人员的出现不是偶然的,它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结果,是工业化、现代化的必然产物,是一种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一)从世界上发达国家的成  相似文献   

20.
看话剧《怀疑》,就像是听拉威尔的舞曲《波莱罗》,有一种神秘的永不停歇的旋律,但又充满着张力和回旋。最重要的是,《波莱罗》没有一个走向终极的辉煌或者终止,在一张一弛中,始终伴随着一种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