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奥巴马政府对缅的务实接触政策使美缅关系发生急剧变化,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热点。文章认为,美国改善与缅甸关系,是其全球战略调整的重要组成部分;美国主要出于为"重返东南亚"战略打开重要突破口、在缅甸建立美式民主、抢占缅甸市场等方面的考虑,同时也有遏制中国的意图,并在这些方面初步取得成效。美缅关系的改善也有利于缅甸使西方国家取消制裁而摆脱外交孤立状态,这给中国带来不容忽视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朱昭华 《东南亚研究》2007,(2):61-65,55
修筑中缅铁路的计划早在晚清时期就由英国提出,但遭到了清朝中央政府和云南地方官绅的抵制.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为了获取一条西南国际交通大动脉,主动向英国政府提出了修筑中缅铁路的计划,中国并为此付出了高昂代价,但因缅甸的陷落,中缅铁路最终半途而废.当前,中缅国际铁路通道又提上了建设日程,成为中国加快西部大开发、发展与缅甸及其他东南亚国家关系的重大战略举措,成为新形势下建设和谐亚洲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在"巧实力"外交理念指导下,奥巴马政府对缅政策在方式上与其前任相比有明显变化;这一政策实行3年多来,美缅关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从长期紧张到关系回暖、升温,再到目前的双方关系向完全正常化发展;美缅关系完全正常化,关键在于缅甸与朝鲜的军事关系;由于受多方因素掣肘,美国可能会进一步放松或取消对缅制裁或实行限制性制裁,也有可能恢复或延长制裁;短期内美国是很难取消对缅的所有制裁的。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之初美国对缅甸政策波折不断,在认识到制裁失败的基础上,凭借务实性接触,美缅关系得以全面回暖,但随即美国对缅甸特定人群和目标采取了针对性制裁,直至当前重拾全面制裁的"大棒".经历了如此的循环往复,美国对缅甸政策大有"回到过去"之势.美国对缅甸政策在"制裁"与"接触"两端摇摆不定,"不完全制裁+不完全接触"混合并存一直存在于其政策调整之中.这种特点源于美国对缅甸政策深层次因素的长期影响,其内在的"两难"在拜登政府期间日益凸显且难以纾解,美国对缅甸政策选择的空间进一步缩窄.面对纷纷攘攘的周边变局,中国应积极寻求拓展周边外交,确保中缅关系健康稳定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缅甸吴登盛政府上台后实施了一系列措施,拉开了缅甸社会改革的序幕。大刀阔斧的改革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西方国家纷纷与缅甸新政府接触,发展关系。尤其是昂山素季当选议员之后,美国、欧洲与日本加快了对缅甸的战略争夺。作为缅甸传统友好邻国的中国,与缅甸建立了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两国关系发展较为良好。文章将分析缅甸的改革进程对中缅关系的影响,并思考如何进一步推动中缅关系发展。  相似文献   

6.
史勤 《东南亚研究》2022,(4):110-128
二战后,东南亚地区成为日本对外经济合作的重要对象。1954年日缅经济合作开创了战后日本对外双边经济合作之先河。日本和缅甸创造性地签订了附有经济合作条款的战争赔偿协议,并确定以共同兴办合资企业作为经济合作的主要形式。然而,在经济合作条款的落实过程中,日缅两国遭遇一系列政治、经济与技术问题的困扰。最终,1962年上台的缅甸奈温政府放弃了合资企业项目。缅甸投资环境问题、日本不成熟的官民合作模式、战争赔偿协议的内在矛盾以及缺乏互信的日缅关系等诸多不利因素共同导致日缅经济合作的失败。日缅经济合作的挫折不仅反映战后日缅关系发展之曲折,而且体现出早期日本与东南亚经济合作步履维艰的时代特征。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中国在缅甸影响力有所减弱,印缅关系则稳步提升。这种变动的地区权力结构促使印度积极主动发展对缅关系,以寻求改变中国在缅甸影响力占优势的现状。同时,随着印度对中缅关系战略疑虑的减轻,以及推动"东向政策"的需要,印度优先发展与缅甸的经济关系。此外,印度对边境和海洋安全的持续关注也推动了印缅在安全领域加强合作。  相似文献   

8.
通过民主化进程寻求西方发达国家外部支持是缅甸推进工业化进程和经济发展的主要路径,正因如此,缅甸有可能成为东亚政治经济发展模式的特例。种种迹象表明,民主化进程之后的缅甸正步入快速的工业化进程和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时期。未来中缅关系的发展需要在缅甸民主化与工业化双进程基础之上进行重新定位,对缅外交政策应以新型经济关系的构建和民心基础的构筑为战略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9.
中缅石油管道设计中的美印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国的石油绝大多数从中东和非洲进口.鉴于目前马六甲海峡的形势,中国应该修建一条从缅甸西部的实兑深水港到昆明的输油管道.中国的企业和地方政府支持修建中缅石油管道计划.但是,要把这项计划变成现实,还需要克服许多障碍.  相似文献   

10.
缅甸正在进行的改革是一场自上而下的全面的改革,改革的难点在于国家认同、宗教和解与潜在宪法危机等几个方面。鉴于缅甸是中国的邻国,且具有重要地缘战略地位,其改革成败将对中国产生很大影响。中国应该密切关注缅甸改革进程,在经济领域努力拓展并做到双赢,保持在缅优势地位与影响力,同时与缅甸各方政治力量保持全面接触与友好关系,并将缅甸作为发展与东盟关系的重要平台,最终以缅甸为战略通道实现"走向印度洋"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