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白雪秋  钟欣 《红旗文稿》2012,(14):17-19,1
上世纪90年代,以"华盛顿共识"为标志,新自由主义被作为"医治经济社会痼疾的灵丹妙药"开始在全球蔓延和推行。"华盛顿共识"极力主张完全市场化,减少国家对市场的干预,任由"看不见的手"掌控经济的调整和发展。可是,20余年的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证明,新自由主义推行到哪里,哪里就可能会有巨大的风险和灾难。教育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认为,《西方新自由主义不是"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2.
新自由主义是当代西方经济理论中主张自由放任的经济思潮,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供给学派是构成新自由主义的主要经济学流派。它们都主张减少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强调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推崇在发达国家对国有公司实行私有化。新自由主义理论的中心论点是,发展中国家政府实行了一系列错误的价格政策和过多的国家干预,结果造成了发展中国家资源配置不当,减慢了经济增长的步伐。  相似文献   

3.
正某些新自由主义学者大肆宣扬新自由主义,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同于美国的"供给学派",主张中国应当走"自由化、市场化、私有化为主要内容的新自由主义之路","唯有走新自由主义经济之路,才能解决当前经济所面临的问题"。笔者认为,如果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同于"供给学派"的主张,大幅度取消政府管制、国有企  相似文献   

4.
新自由主义泛滥的恶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天人们普遍认为,正是新自由主义导致了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过去几十年里,新自由主义逐渐在全球泛滥,给世界经济社会带来了诸多恶果。一、世界经济一体化加强,但经济增长减速,结构性矛盾尖锐经济全球化是由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攫取最大  相似文献   

5.
经济全球化、新自由主义与社会主义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王宏伟 《求实》2004,46(2):54-57
经济全球化的本质是资本全球化 ,西方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推行新自由主义 ,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存在着种种不平等。新自由主义经济全球化不仅挽救不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命运 ,反而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张耀灿  梁建新 《探索》2005,(5):156-159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以后出现的新自由主义,既传承着西方经济自由主义从洛克、法国重农学派、苏格兰启蒙运动到庸俗经济学、新古典学派所留下的理论遗产,又结合新的时代实际实现了范式转换,从而形成了众多理论流派。透视新自由主义理论演进的历史,有利于全面地、历史地、辨证地研究和把握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7.
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力图通过多种途径用他们的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主张来影响中国改革。同时,我国也有一些经济学家试图从西方新自由主义中寻找经济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政策措施。国内一些有关论著不是立足于马克思主义对新自由主义思潮和学派以及"撒切尔主义"、"里根经济学"和"华盛顿共识"政策体系进行全面评析,而是不加分析地向国内读者积极推荐,全盘肯定。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种经济思潮,新自由主义传播很广,一度成为许多国家的"国家经济学",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较大影响.但是,随着世界经济、政治的发展,新自由主义造成的弊端日益显现,逐步陷入了困境.我们必须以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的态度看待新自由主义思潮,即认清新自由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9.
拉美化陷阱:巴西的经济改革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上个世纪70年代中期起,拉美国家开展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以推行新经济自由主义为主导的经济改革,对拉美经济乃至世界经济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分析巴西的经济改革,归纳经验和教训,从一个侧面来研究这场被多数人认为是一场失败的实践的改革,以资借鉴。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新自由主义风靡一时。世界各国为赶上发展潮流,纷纷接受新自由主义思想,进行市场化改革,跟上全球化步伐。但各国在改革之后,又出现了各种棘手问题。通过对新自由主义内涵的解读,充分认识到新自由主义对我国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在辩证分析新自由主义的基础上,从而得出我国应对新自由主义的科学态度,对于我国目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德国新历史学派是19世纪最主要的经济思想之一,其主要经济观点继承了历史学派的思想,代表德意志帝国的利益,其主要观点包括五大方面,主张国家享有至高权利和地位,并以法令形式巩固,而解决国内阶级矛盾也要避免完全自由主义和马克思革命社会主义。对于德国社会保障而言,新历史学派奠定了其建立的理论基础,并指导俾斯麦政府直接建立了最早的社会保障体系。而新历史学派主要思想对于转型中国社会保障建设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反全球化运动的出现,是对标榜公正与平等、繁荣与富足的全球化的一个极大贬讽,它构成了全球化时代一个极不和谐的音符.反全球化的实质是反对新自由主义的全球化:第一、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缺乏基本的公正性,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两极分化;第二、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加剧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第三、新自由主义全球化加剧了世界经济的风险性,并冲击和破坏了发展中国家的主权独立和安全.各种探寻和求解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替代方案,从理论上提供了对当今全球化进行治理的多种路径.  相似文献   

13.
新自由主义对和谐社会的威胁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俊凯 《学习月刊》2011,(20):20-21
新自由主义是20世纪30年代后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西方经济学说,它以主张经济自由和反对国家干预为基本特征。到了70年代,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得到空前发展,其影响遍及所有的经济学领域,并延伸到世界经济的方方面面。"新自由主义是在继承资产阶级古典自由主义经济理论的基础上,以反对和抵制凯恩斯主义为主要特征,适应国  相似文献   

14.
窦凌 《求实》2006,(7):70-72
历史虚无主义为苏联剧变扫清了思想障碍,新自由主义的推行从根本上摧毁了苏联的经济基础,使分裂后的苏联各国经济迅速崩溃。历史虚无主义和新自由主义这两种思潮在苏联剧变中前后相继,相互弥补。中国必须警惕这两种思潮的泛起。  相似文献   

15.
华盛顿共识是新自由主义的集中体现,尽管它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成功的经验总结,但在拉美、东欧等大部分国家的实验都基本上归于失败。相反,在大约相同的时间段内,我国也进行了市场化改革,取得了引人注目的成就,并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北京共识。即使如此,新自由主义思潮在我国传播的势头却依然很猛,如果在中国所有经济领域推行新自由主义改革思路,就意味着我们在走向这个误区。  相似文献   

16.
西方经济学中的新自由主义流派,在20世纪80~90年代成为美国的国家意识形态和主流价值观念,成为美国资产阶级在世界范围内推行其体制的一体化工具之后,又主要通过推行私有化和解除对金融的管制等举措成为引爆美国次贷危机乃至国际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但国际金融危机又宣告了新自由主义的破产和终结。而由二十国集团(以下简称G20)取代八国集团(以下简称G8)的发展,则表明了其后全球经济秩序正在发生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白雪秋  钟欣 《理论导报》2012,(10):13-14
新自由主义是古典自由主义的复活,因凯恩斯主义不能解决20世纪70年代出现的西方国家经济滞涨问题而产生。随着英美两国的大力推行和“华盛顿共识”的形成,新自由主义嬗变为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范式、政治纲领和意识形态,并被一些人夸大为“医治经济社会痼疾的灵丹妙药”。但是,美国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再次证明,新自由主义具有不可克服的矛盾和缺陷,绝非适合所有国家和地区的“灵丹妙药”。  相似文献   

18.
许海 《前线》2017,(4):58-59
<正>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为特征的新自由主义一度大行其道,不仅被奉为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国策,更产生了全球性影响。受此影响,中国也不乏主张按照上述"三化"路径进行经济改革的言论,甚至把当前正在推进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新自由主义的供给学派混为一谈。实际上,新自由主义在广泛流布的同时就广受质疑,特别是在21世纪初的国际金融危机后,其衰落势头更加明显。新自由主  相似文献   

19.
《世纪桥》2015,(8)
新自由主义最初以经济理论的面目出现,华盛顿共识的出台给予了新自由主义更丰富的内涵。可以说,此时的新自由主义更多秉承着一种政治意蕴,逐渐变为国家意识形态化和范式化。是以美国为主导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推行国际垄断的政治工具,力图西化和分化广大发展中国家,以达到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一统天下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新自由主义的起源、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新自由主义经济思潮也称新保守主义经济思潮,是20世纪30年代后在反凯恩斯主义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当代西方经济学说。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对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形成了巨大的冲击,古典自由主义经济学的统治地位被凯恩斯主义所取代。然而,仍有少数经济学家坚持自由主义经济的信条,同凯恩斯主义对抗,主张回到自由放任的市场经济,反对国家干预。到了70年代,特别是在1974—1975年的经济危机以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出现了失业与通货膨胀并存的“滞胀”局面,使凯恩斯主义陷于重重矛盾的境地。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新自由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