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文化精神是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价值底线。中国人文精神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核心,通过对人的关注提升文化精神的价值追求,参与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建设;中华民族精神作为中国文化精神的优秀内容,通过对文化的整合更新文化传统,引导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方向。以文化精神为基础,促进人文精神与民族精神的良性互动,不仅是在学理上推进文化研究的需要,亦是在实践中增强中华民族凝聚力、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理论资源。  相似文献   

2.
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是当前高校统战工作的重要政治任务。高校要以更高的政治站位,构建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领导体系,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的引领力;构建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组织体系,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的组织力;构建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服务体系,提升高校统战工作的凝聚力。只有精准把握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重要思想、重大判断和重大举措,高校才能高质量回答如何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时代之问”与“实践之问”,不断开创新时代统战事业新局面。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就是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全体人民的精神支柱、情感寄托和心灵归宿,是整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财富与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本文对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内涵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其特征及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共有精神家园。建设共有精神家园是提升核心价值理念、道德情操和建设和谐社会的需要,是增强民族凝聚力、向心力、亲和力,以及增进中华文化认同感、归属感、安顿感的需要。和谐、和合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基本理念和首要价值,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思想的精粹和生命智慧,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也是中华心、民族魂的表征。化解人类冲突,构建和谐世界需要倡导和谐理念,弘扬和谐文化。  相似文献   

5.
90年来,我们党在弘扬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方面取得了光辉的业绩,形成了宝贵的历史经验。新时期要大力弘扬与发展中华民族精神,必须继续以解放思想为先导,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以先进文化建设为路径,以塑造新人为立足点,着力推进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对繁荣发展民族文化的强烈历史责任感,更突出强调了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这一伟大任务的重要意义。每位共产党员特别是党的领导干部应身体力行,成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模范。  相似文献   

7.
超越疏离 走向和谐——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基本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有精神家园建设不仅有文化之维,还有自然与社会之维。自然是人类精神依存的家园,社会是生命获取意义的家园,文化是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理念,超越现代性所导致的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传统文化的疏离而走向和谐,是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基本路径。  相似文献   

8.
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各民族共同历史记忆等构成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主要框架,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党中央着眼于维护中华民族大团结、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好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利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有利于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以及维护国家文化安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必须坚持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各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加大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力度。  相似文献   

9.
民族精神:安顿民族生命的精神家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宏伟目标。其中,“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一种新的表述。在科技发展El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文化思潮多元化的今天,培育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总有一些核心价值观念能够穿越时空的界限,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共享,其普适性为全人类所认同。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是构成民族精神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民族精神则是安顿民族生命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10.
中国共产党在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百年历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建设经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走中国特色的民族治理道路;践行人民中心的发展理念,增强民族群众的利益福祉;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构建互嵌式的社会结构,加强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总结和吸纳这些经验,对于推进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开拓民族工作新局面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同时提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正是在这样一个社会发展阶段,北京青年政治学院东方道德研究所以张晓华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的科研团队,推出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研究》一书。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提出:"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并在强调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同时,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如何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充分发掘和发挥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价值,充分吸收和运用中华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和谐文化,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深厚而坚实的精神支撑,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的课题,值得认真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后,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财富的积累,我们的社会道德却未能同步前进。究其原因,是我们在努力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忽视了精神家园的建设。重构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必须以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为支点,用民主的精神替代封建伦理和专制思想、等级观念;必须重新定位社会成员的人生价值和意义,拯救公共价值的缺位;必须确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信仰;必须加快改革步伐,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化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指出:"优秀传统文化凝聚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精神追求和历久弥新的精神财富,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要支撑。"儒家文化作为几千年来传统文化中最有价值的思想体系之一,依然在当今社会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和行为。  相似文献   

16.
弘扬优秀文化传统夯实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园,是民族的凝聚力和生命力的根本所在。中国传统文化在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有着凝聚功能、激励功能和教化功能。筑牢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文化根基,就要坚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就要坚持文化发展方向、体现时代进步要求,就要坚持兼收并蓄,使中华文化具有更为鲜活的品质。  相似文献   

17.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和灵魂,是一个民族的集体记忆和精神家园。信仰与文化是紧密相联的。信仰是一个文化问题,是一个意识形态的问题,更是人生和社会所面对的大课题。现阶段,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必须高扬起社会主义信仰的旗帜,肩负起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重任,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坚定和固化全社会的共同信仰,以凝聚人心,汇聚力量,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民主党派作为与中国共产党荣辱与共、通力合作的参政党,要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自觉、主动地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服务;要大力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献计出力;要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其正义精神、民本精神、人本精神、和谐精神及平等精神等与现代法律精神相契合。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中,我们既要移植外来法,但更应立足本国传统文化,挖掘本土资源,并大力弘扬其精华部分,传统文化中的法律精神正是本土资源中的宝贵财富。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要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弘扬中华文化,向来为我党所重视,但从"建设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