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后儒家论纲——儒家传统的自我否定与重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所谓后儒家之“后”,是相对于原儒家之“原”和新儒家之“新”而言,意指后儒家根本否定它们坚持的血亲情理精神和特殊主义架构。所谓后儒家之“儒家”是就延续儒家传统自身而言,将它包含的种种健康因素以一种新型异质理论架构重新组合起来,从而使儒家传统能够在当前人类全球化多元化发展的时代氛围中,持续焕发出普世性的生命力,并对今后人类的文化发展做出其他文化传统无法替代的独特贡献。  相似文献   

2.
儒家思想历经漫长的演进过程。先秦时期孔子创立,孟、荀继承,到汉代演变为御用之学。宋明以后,儒家思想兼容并包,走向成熟。20世纪以后,现代新儒家致力于传统儒学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3.
八荣八耻与儒家荣辱观传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着重探讨了中国儒家传统文化中的荣辱观,对历代儒家思想家对荣辱的论述做了集中的梳理,并且辨析了"八荣八耻"和儒家传统荣辱观的继承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4.
由孔子、孟子所创的先秦儒家思想从哲学思想发展为治世之道,最终逐步发展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在这一发展过程中,道德教化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先秦儒家注重将道德教化渗透到整个社会之中,这一做法启示我们,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应当面向全党全社会,营造浓厚氛围;先秦儒家注重"以艺施教",这一做法启示我们,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应当注重继承与创新,依托丰富多彩的载体和形式;先秦儒家注重发挥"礼制"的教化作用,这一做法启示我们,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应当高度重视制度建设,努力创建一种制度文化;先秦儒家在推行道德教化的过程中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这一做法启示我们,开展廉政文化建设,应当坚持以人为本,始终着眼于人的道德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刑事政策思想的主体与核心,儒家的基本刑事政策思想是天人合一、德主刑辅,刑事立法思想是立法宽简、宽仁慎刑,刑事司法思想是顺天行刑、慎刑恤罚。儒家刑事政策思想有其局限性,但也包含着诸多合理因素。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刑事政策思想是当下中国法律改革的本土化资源,其合理因素应该被重视和合理利用。  相似文献   

6.
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核心。儒家传统文化中有很多思想精华对于吏治思想建设极为有益。例如,儒家的天人合一、内圣外王、尊贤重长思想分别对官吏价值观形成、官员执政素质提高和社会关系稳定有重大的借鉴意义。在当代吏治建设中,批判地继承儒家有益的传统文化。遵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的原则,对儒家及其为政思想进行新的开发、转化、创新和利用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徐浩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9,11(8):108-108,114
通过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值得继承的儒家师德观点,阐述了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为人师表;要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关爱学生,循循善诱以及要提高教师地位。  相似文献   

8.
儒家生态观是古代人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交往中不断形成和发展的,主要以"仁民爱物"为核心,以"天人合一"思想为基础。儒家生态观蕴含的生态文明理念,可以为我国当今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宝贵启示。要继承儒家思想中生态观的智慧,立足现实,尊重自然,保护自然,顺应自然。  相似文献   

9.
儒家文艺思想是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反映在孔、孟、荀的《诗》说中。他们对《诗》的阐释是面向社会、面向人生的,对中国文化基本范型的奠定和文化话语模式的形成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旋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精髓和智慧宝库。中国古人把和谐理念贯穿于对天人、人人、身心等关系的追求之中,在儒家、道家等学派的思想中得到了最充分的体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传统文化和谐思想进行与时俱进的继承和弘扬,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古代儒家官德思想内涵丰富,其主要内容有公忠为国、以民为本、立身持正、勤勉尽职、清正廉洁等方面,其中进步的、有价值的官德思想值得认真学习和借鉴。坚持古为今用,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的优秀官德,对于增强干部道德建设的民族文化内涵、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养很有裨益。  相似文献   

12.
儒家思想是以“礼”为中心,用“礼”的规范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虽然孔子时代湮没久远,但儒家思想所蕴涵的哲学思想在当今图书馆的文化建设中同样具有鲜明的时代感。深入研究儒家“礼”的思想在图书馆文化建设中的应用,将有利于图书馆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德"是中国伦理和民族文化的核心概念,儒家与道家都讲"德"。阐述分析儒家之"德"与道家之"德"的共通性与差异性,能更好地把握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的内涵和精髓。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儒家文化影响中国两千多年,中国文化的伦理和观念中,处处留存着儒家思想的烙印。儒家"大学之道"完整系统地建构了一套以"三纲八目"为核心的道德修养体系,全面而系统地阐释了"修己以安人"之人生理想和实现路径。这套道德修养体系对中国思想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当前领导干部加强道德修养仍具有较为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慎刑与严刑:中国传统刑罚的双重性格及其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传统刑罚制度存在着相互矛盾的双重性格 ,即慎刑与严刑的对立并存 ,而制度层面的矛盾无疑来源于思想理论层面的矛盾。应该说 ,儒家思想和法家学说分别是这两种法制现象的理论源泉 ,但在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以来 ,特别是儒家法律思想成为中国封建社会法制指导思想之后 ,恰恰是儒家的教化观和伦理价值的绝对化使儒家对法家的严刑主张的吸收成为必要 ,从而使这两种看似互相矛盾的制度和现象能够长期共存于中国古代法制中而并行不悖 ,最终形成了中国传统刑罚的双重性格。  相似文献   

16.
中纪委十八届六中全会指出:要用历史、哲学和文化的思考支撑信心,以顽强的毅力和不屈的韧劲,把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引向深入。传统儒家政治伦理对我国影响深远,已经深化为人们的文化—心理结构,党风廉政建设必须立足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才能建立适应传统土壤的廉政文化。当前,对传统儒家政治伦理文化进行扬弃,唤醒传统家国情怀,鼓励传统家风建设,对于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习近平总书记提倡发扬儒家传统中的积极文化因素。这个提倡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非凡的意义。儒家思想博大精深,它包含丰富可贵的社会与政治资源。杜维明先生通过深入的研究提出,儒家的核心社会与政治思想集中体现在"信任社群"的理念中。他认为,合理的利用这个思想可以有效地促进社会进步。笔者从公正治理的视角追问,"信任社群"中包含着哪些合理的要素以及这些要素究竟能为我国的社会与政治建设贡献何种积极力量。  相似文献   

18.
现代新儒家及其文化保守主义的产生有其深刻的社会背景和深层的心理结构,但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力图宏扬和辩护的同时,过于注重文化的民族传统性而没有能够充分地体现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一方面是对"西学之体"吸纳不足,另一方面则是对中国哲学民族特质的扭曲,二者同时存在于新儒家的新儒学中。  相似文献   

19.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儒家倡导"为国以礼"、"以德治国"、"贤人政治"的治国理念作为先秦儒家文化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不仅是中国封建时期法律思想的基石,影响着封建法律制度的构建,也因其历史上的功过对我国当代法治建设有所启示。当前,中国要想把传统的儒家思想发扬光大,并有效运用于国家治理、法治建设之中,必须以唯物主义的观点传承并弘扬儒家文化(思想)。在批评的继承中加以扬弃,在继承传统、着眼当代、开创未来的意义上将儒家的智慧运用于我们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20.
作为现代新儒家的贺麟,其法治观念在强调继承、发展中国传统孔孟程朱陆王的心性儒学时,也注重借鉴、吸收古代以及近代西方的民主思想,是中西与古今交汇的产物。对贺麟法治思想予以深度探析有助于为当下中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提供本土智识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